農村俗語:農村有“三高”,90後很愁,80後不憂,到底是為啥?

如今,農村基本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小康的日子,但由於農村工作機會較少,即使有工作,工資也不高,所以大部分農村人都奔向城裡去找工作,城裡工資高,攢錢較快,也是很多60、70後父母的選擇。而大部分農村80後早已經安家立業,穩定下來,即使在城裡務工,也基本在城裡紮根,而90後確實踏入社會中的一批新苗,還在社會中摸爬滾打。那麼,老農到底覺得有哪三高呢?為何又說90後很愁,80後不憂,60、70後急了頭了?“三高”主要是指:高房價、高彩禮、高消費。

農村俗語:農村有“三高”,90後很愁,80後不憂,到底是為啥?

一、為何90後很愁?

我們都知道,很多農村人掙了錢都想要去城裡紮根落戶,包括筆者也是父母當年辛辛苦苦供我讀大學,指望我能夠出人頭地,在城裡紮根,尤其是90後,他們大部分文化水平較高,多是畢業以後就在讀書所在地工作,希望努力掙錢在城裡買上一套房,然而如今城裡的房價實在不低,一二線城市目前的房價已是很多普通家庭無法企及的,所以想要紮根談何容易。

農村俗語:農村有“三高”,90後很愁,80後不憂,到底是為啥?

再者就是高彩禮,如今很多90後男生不敢結婚,第一是因為買不起房,第二是因為部分姑娘家裡彩禮要求過高,動輒就是十萬二十萬,而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就是一座扛不起的大山。最後,便是高消費,很多90後畢業後在城裡打拼,城裡消費很高,一二線租房也是極其貴的,吃喝住行樣樣成本不低,而90後畢業不久,大多手頭也沒什麼積蓄,卻很多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可以說真的是很愁。

二、為何80後不憂?

前面說到的“三高”,高房價基本上已經不再影響大部分的80後了,因為大部分的農村走向城市工作的80後早已經在社會上穩定下來,多數已經有了自己的家,他們要麼在城裡奮鬥,早已買了房,且時間推到幾年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也不會像現在這麼高,再者,掙了錢的80後有的也在自己家鄉蓋了新房,早已是為人父母,成家立業了,所以也不存在彩禮的問題。而高消費對他們來說,或許還是會影響著,但他們工作年限已久,多多少少已有了積蓄,相比於90後剛剛踏入社會的那一批來說,算是不憂了。

農村俗語:農村有“三高”,90後很愁,80後不憂,到底是為啥?

三、為何60、70後急了頭

前面我們說到90後很愁,然而60、70後大多數是90後的父母,我們都知道,出生在60、70後的父母輩大多從小生活艱苦,尤其是在農村,父母大多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基本上是靠一雙勤勞的雙手在城裡務工,大部分父母也是辛苦的供孩子考上大學,讓他們能夠讀書出來留在城裡,而當他們看到孩子壓力較大時,“三高”也是他們替孩子憂愁的對象,因此,會說60、70後急了頭。

農村俗語:農村有“三高”,90後很愁,80後不憂,到底是為啥?

其實,現在的農村家庭大多已經奔入小康,很多農村人也選擇回鄉創業,帶動家鄉致富,因此,也有這樣的農村朋友從未愁過“三高”,那麼,你目前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歡迎你在留言區說出自己的情況,同時,右上角關注作者哦,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