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自治區“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順利完成

按照自治區政府安排部署,今年4月以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相關部門,成立綜合評估、創新發展、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基本公共服務、社會治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等8個專題評估組,分別對《自治區“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實施情況開展了中期評估,形成了8個專題評估報告、26個重點專項規劃評估報告以及五市評估報告。在此基礎上,牽頭起草了《自治區“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經自治區政府研究後,於11月下旬提交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

從評估情況看,《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絕大多數達到了預期進度,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全區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經濟發展方面,地區生產總值前兩年平均增長7.9%,高於規劃目標0.4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前兩年平均增長9%。結構調整方面,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7.6:45.8:46.6,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創新驅動方面,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1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1.4%。民生福祉方面,38.6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2.15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90萬人,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和8.5%。資源環境方面,耕地保有量1939.87萬畝,萬元GDP用水量累計下降19%,單位GDP能耗累計上升3.02%,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0.4%,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76.4%,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城市年均濃度累計下降10.6%,地表水質量、主要汙染物排放指標完成國家下達考核目標。

從重點任務推進情況看,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任務順利完成,銀西、中蘭、包銀高鐵等一批補短板項目相繼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現代煤化工、紡織、大數據、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1+4”等特色優勢產業總產值比重佔農業總產值的86%以上。全區限額內政府性債務控制在中央限額之內,房地產去庫存週期降為11.2個月。二是脫貧富民戰略紮實推進,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8.6萬人,551個貧困村脫貧出列,鹽池縣整體脫貧摘帽。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於經濟增速。組織實施20類400多個公共服務項目,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19.05萬人,基本社會保險制度更加完善。三是生態立區戰略成效初顯,綠色發展步伐加快。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行動”,水、空氣質量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目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從嚴從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紮實推進賀蘭山、六盤山、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綜合整治和國土綠化行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四是城鄉山川統籌得到加強,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制定了寧夏空間規劃,劃定了“三區三線”,加大了空間管控力度。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銀川都市圈建設全面啟動。建設美麗鄉村138個,全國文明村鎮達40個。五是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實施“不見面、馬上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減少66.7%。開放通道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609公里,河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成投運,旅客吞吐量825.4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