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公司持續虧損,要被戴上“ST”帽子怎麼辦?華銀電力表示,賣個子公司給股東就好了呀。

12月11日晚間,華銀電力公告,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全資子公司湖南大唐華銀地產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至大唐耒陽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轉讓價格為20652.60萬元。

此前的三季報顯示,華銀電力扣非前和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162萬元和-1億元,這讓華銀電力已在“披星戴帽”的邊緣徘徊。公告顯示,本次交易有利於公司調整、優化資產結構,突出主業,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不再持有華銀地產及其子公司股權,股權交割後,將會導致公司合併報表範圍發生變化。

市界查詢華銀電力2017年報發現,華銀電力房地產項目營收為3300萬,同比上年減少77.11%,但毛利率同比增加9.02%。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年報顯示,華銀地產是華銀電力唯一從事房地產相關業務的子公司,也就是說,華銀電力的房地產業務,是由該子公司所創造。

截至2018年9月30日,華銀地產實現營業收入2.90億元,同比增加743.04%;淨利潤2558.36萬元,同比增加4617.5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為1049.38萬元,同比下滑0.93%。

如此看來,華銀地產的業績還算說得過去,畢竟毛利率與淨利潤均有所增加,華銀電力為何還要將其出售呢?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實際上,根據A股市場規則,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就會被特別處理,股票簡稱冠以“ST”;如果連續虧損三年,自年報後該股票就將暫停上市;如果上市公司無重組,業績仍不能扭虧,將面臨退市風險。為不被特別處理,讓全年淨利潤變正,部分處於懸崖邊的上市公司,便會想盡辦法提高紙上利潤,出售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此前的三季報顯示,華銀電力扣非前和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分別為-162萬元和-1億元。如果不能在第四季度實現扭虧,該公司2018年虧損將成定局。但看目前情況,正常情況下實現第四季度盈利1億元,對華銀電力來說,難於登天。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此外,華銀電力已在2017年便已大幅虧損。據華銀電力財報,2017年淨利潤和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11.6億元和-11.8億元,尤其是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少近20000%,出現嚴重虧損。如果今年華銀電力繼續虧損,“帽子”將砸在華銀電力頭上,於是便產生出售子公司的想法。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市界注意到,此次接手華銀地產的大唐耒陽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實則是華銀電力第一大股東大唐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三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華銀地產淨資產賬面價值為8918.07萬元,此次交易按資產基礎法評估價值20652.60萬元定價,溢價率131.58%。也就是說,華銀電力將控股子公司賣給自己的控股股東,會給公司帶來接近1.2億元處置資產的投資收益,恰好可以填平該公司前三季度1億元的虧損,而業績不算太差的子公司也不會落入外人之手,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華銀電力卻為此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上交所要求華銀電力補充披露本次交易的相關會計處理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出售華銀地產的主要考慮及必要性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本次交易價款的51%在2018年底前支付,剩餘價款在2019年底前付清,上交所質疑分期支付及間隔時間較長的原因和合理性。

華銀電力前三季虧1億,想2億將子公司賣給股東,以免被ST!

難道,華銀電力是想將此次子公司出售的利益實現最大化,填補明年可能出現的業績虧損?那麼,華銀電力又如何確保第四季度不出現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