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黃島

安居黃島

  生於關中,從戎於西北,在花甲之年退休時,我從隴地舉家東遷,落戶青島,因為孫犁說過:“青島,這是世界上少有的風光綺麗的地方。”好地方人稠,繁華市區自然是難進去的,於是,新家就落在青島西海岸的黃島上。

  初來乍到,引薦的朋友介紹:黃島以前稱作“荒島”,如今屬於經濟開發區,現在房價不高,但很快就會繁華起來。朋友是個實誠人,他說的這些,我信。

  黃島與青島之間隔著膠州灣,住了幾年,問題漸漸冒了出來。從我們家去青島,過海須趕到十幾公里外去坐輪渡,輪渡半小時一班,海上航行40多分鐘;一旦風大浪高,或者海上起霧,輪渡就停運,本來也可以繞道走高速,然而霧大之際,為了安全,高速公路也封閉禁行。我的兒女都在青島工作,節假日若遇上壞天氣不回來也罷;最令人懊惱的是,常有經年未見的老朋友自遠方來到青島準備看望我,結果風霧天氣一連延續五六天,車船俱停,我們過不去,人家也過不來,近在咫尺卻似相隔千里。青島、黃島之間往來受阻,一度被戲謔為“青黃不接”。

  我家離唐島灣公園不遠,灣裡的水域面積約10平方公里,被譽為“海上西湖”。灣的西側與黃海連襟,其餘三面全部用灰白色大理石砌裹,石砌的臺階極為規整,纖塵不染。公園初具規模,只是沒有遊人,雖然靜謐,卻也寂寥。

  前面說的都是往事,近年來,黃島前進的步伐實在驚人。

  我家遷至黃島的第10個年頭,青島至黃島的海底隧道正式開通了。這條隧道晝夜不息地修建了三年,其總長為全國第一,隧道下潛最深的地方在海平面之下82米處。在當時,這可不是國家建設中的一樁小事。自2011年6月,“青黃不接”的歷史被徹底勾銷了——從海底穿行只需6分鐘,就可以從黃島這邊鑽到青島那邊。眾所周知,青島那一邊風光旖旎,而這一邊,則有美不勝收、號稱“亞洲第一灘”的金沙灘。隧道開通,黃島旅客劇增,旅者歸去後到處傳揚:旅行不去黃島,就等於沒有去過青島。

  黃島之滄桑鉅變,於我是親身感受到的。18年前,這裡新起的樓房有限,也不甚高巍,從我家陽臺上一眼便可望見碧波粼粼的黃海。現在呢?我家四周30層的高樓一排接著一排,最高的超過了50層,要觀黃海,你得登上高層去。我家所居的6樓,陷落成了一個窪地。那時節,黃島是擬開發,先修路,縱橫交織的道路兩旁栽植梧桐。我們來時,梧桐只有胳膊粗細,近些年風調雨順,梧桐長勢葳蕤,現在就算伸開一條膀臂,也是無論如何摟不住樹身了。

  黃島又稱鳳凰島,金沙灘的雕塑就是一尊金燦閃亮的凌空飛鳳。經常穿越海底隧道,我雖不會吟詩,卻也難抑眼前景象鉅變帶給我的激動,捏弄了幾句,題作《鳳凰島隧道素描》,敝帚自珍又不肯輕擲於海波,且附於下:

海波隔青黃,自古路難行。

今朝啟隧道,天塹一線通。

人力奪造化,鑄鑿三年功。

鑽地幾十丈,越海瞬息中。

晶明瑩澈道,和暢快哉風。

進隧車投梭,出海龍奔騰。

輕鷗戲皓月,鉅艦逐長鯨。

長虹貫地脈,金鳳鳴蒼穹。

安居黃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