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一、試樁裝備

為了保證鑽孔灌注樁施工質量,要求每臺鑽機正式施工前必須進行試成孔試驗,試樁數量3個,試成孔試驗目的是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和參數,監測孔壁的穩定性。

二、 灌注樁主要施工措施

1、施工工藝


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2、施工方法

(1)測量放線定位

複核建設單位提供的測量控制點符合要求後,測放出各樁樁位,拼裝好樁架就位。根據預先測設的測量控制網(點),定出各樁位中心點。雙向控制定位後埋設鋼護筒並固定,以雙向十字線控制樁中心。開鑽前必須先校核鑽頭的中心是否與樁位中心重合。在施工過程中還須經常檢測鑽具位置有無發生變化,以保證孔位的正確。


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護筒有定位、保護孔口和維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可採用打埋和挖埋等設置方法。當挖埋時,護筒與坑壁之間用粘土填實。護筒埋設深度根據地質情況而定,一般為2.5~3.0m,要求高於地面800mm。

旋挖鑽機的鑽進工藝採用靜態泥漿護壁鑽鬥取土的工藝(當然也有乾土直接取土工藝,視工地現場地層條件而定),是一種無沖洗介質循環的鑽進方法,但鑽進時為保護孔壁穩定,孔內要注滿優質泥漿(穩定液)。旋挖鑽機工作時能原地做整體迴轉運動。旋挖鑽機鑽孔取土時,依靠鑽桿和鑽頭自重切入土層,斜向鬥齒在鑽鬥迴轉時切下土塊向鬥內推進而完成鑽取土;遇硬土時,自重力不足以使鬥齒切入土層,此時可通過加壓油缸對鑽桿加壓,強行將鬥齒切入土中,完成鑽孔取土。鑽鬥內裝滿土後,由起重機提升鑽桿及鑽鬥至地面,拉動鑽鬥上的開關即打開底門,鑽鬥內的土依靠自重作用自動排出,鑽桿向下放關好鬥門,再回轉到孔內進行下一斗的挖掘。

在成孔過程中要根據土層情況及時注入泥漿護壁,同時合理調節泥漿的比重,成孔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在停機時,應保持孔內水位的高度泥漿比重及粘度符合規範要求,以防坍孔。

在土層中成孔時,採用一般錐形桶鬥齒取土,穿透土層後,更換帶挖掘機鬥齒的鑽頭掘進,一直致達到設計要求的深度方可終孔。

成孔時須及時填寫施工記錄,在土層變化處撈取渣樣,判明土層,以便與地質剖面圖核對,達到設計巖面後,及時取樣鑑定。

成孔時要依據土層情況,控制進尺速度,為確保孔的垂直度符合設計要求,須保持樁機平整、加強檢查、勤檢勤糾。

施工過程需備足泥漿,可採用膨潤土拌制泥漿,經分離處理後的廢渣,通過密閉的專用汽車外運。施工中做到泥漿不外溢,嚴禁將廢漿直接排入場地周邊的下水道或河道。

鑽孔至預定深度後即可清孔。清孔採用循環出渣的方法,直至孔底泥漿的各項指標符合施工要求。

(5) 鋼筋籠的製作與安裝


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①鋼筋籠的製作

根據配筋圖製作鋼筋籠,按樁孔深度分兩段制作,第一節為定長鋼筋籠(結合吊機的起吊高度),第二節由樁實際深度確定製作長度。要確保鋼筋的位置、間距及根數符合圖紙的規定和規範要求;主筋焊接相互錯開,35d範圍內的接頭數不得超過鋼筋總數的一半。

鋼筋籠的螺旋箍筋或加勁筋的接頭採用焊接,加勁筋與主筋連接採用點焊,螺旋箍與主筋連接採用綁紮。

為防止運輸和吊裝時鋼筋籠變形,必須對吊點位進行加強處理,必要時加密加勁筋。

②鋼筋籠吊裝

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在加工現場分段製作完成並驗收合格後的鋼筋籠,運至孔口吊放入孔內,兩段鋼筋籠連接時採用單面焊焊接長度為10d。

③搬運和吊裝時,要防止變形,安放要對準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頂達設計標高後應立即固定,以免澆注混凝土時鋼筋籠上浮。

④鋼筋籠主筋的保護層允許偏差如下:

水下澆注混凝土樁的鋼筋籠主筋保護層允許偏差為±20mm。

(6) 導管安裝及其水密性試驗

導管使用前,須進行水密性及壓力試驗。吊放鋼筋籠後,立即安放導管,導管安裝要確保法蘭接頭的密封性。安裝導管後,再次測量沉渣厚度,沉渣厚度須符合設計要求或規範要求,否則要重新清孔和換漿。

(7) 水下混凝土澆注


旋挖鑽孔灌注樁方案

樁孔驗孔後應儘快澆注混凝土,樁混凝土能採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開始澆注樁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應保持0.3~0.5m的距離,且首批混凝土數量應能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大於0.8m以上。

在澆注過程中,應經常量測孔內混凝土面層的深度,及時調整導管埋深,確保導管的埋置深度在2 m~6m 之間。

混凝土澆築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澆築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高出0.5m,以保證樁頂混凝土的強度,多餘部分在接樁前鑿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