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命題方向流出?高考生抓緊閱讀!

隨著高三新學期的開始,2019年高考複習也正式拉開了帷幕。在一輪複習中,考生首要的任務是梳理知識、熟悉考點、提高解題技能。

2019高考命題方向流出?高考生抓緊閱讀!

在以往的高考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考試題型中會出現一些時政熱點的試題,這種趨勢在英語、文綜科目的試題中也很明顯。

而今天要和大家談的,新高考改革,“新”在哪,“改”了什麼,以及新高考改革狀態下,學生及家長如何適應、準備。

命題:勢必要從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出發,體現各類高校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共性需求,科學把握教育教學、學生素質發展和人才選拔規律,有效提升高考人才選拔的質量和效率。
答題: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高考選拔也要反映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提升全民教育水平的時代要求,把提升人的發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著重考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這些意見對把握2019年高考命題趨向、指導複習備考,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從上述意見不難看出,2019年的高考大綱相對2017、2018年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肯定會在高考試題中逐漸體現!

2019高考命題方向流出?高考生抓緊閱讀!

那麼,新課程標準對2019年高考試題的影響,會體現在哪裡呢?

一:強調黨的領導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理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重要性。

二: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語文、歷史、外語等課標中,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夠在跨文化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堅守中國文化立場。

四:強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在地理、生物、化學等課標中,要求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

五:強調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標中要求學生學習瞭解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內容,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創意設計能力,感悟和弘揚勞模精神。

傳統文化教育的加強

一:內容更全。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二:分量更多。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

三: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所以針對以上命題的方向來看,同學蒙答題要把握四個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能力。

2019高考命題方向流出?高考生抓緊閱讀!

最後建議大家:最後的複習階段:不盲目複習,重視時事積累

瞭解了《大綱》的變與不變後,下面還有幾點是各地名師反覆強調的:

第一,抓住“穩中有變,重在穩”,充分重視教材、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注現實生活等,這是不少專家反覆強調的觀點。

第二,不少專家還指出,教材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過程、規律的根本,在沒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況下去刷題,是捨本逐末的行為。

第三,語文、英語、文綜等還要特別注重閱讀積累,關心時事,知曉國家大政方針,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明年全國兩會的最新時政熱點,尤其要特別注意學習領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