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 静水流深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沈河区 静水流深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沈河区 静水流深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沈河区 静水流深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沈河区 静水流深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沈河区 静水流深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0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指引辽宁、沈阳和沈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更成为凝聚人心、砥砺前行的巨大能量。

40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节点,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我们最行之有效的路径。

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期,沈河人敢为人先、初心不改、誓争一流!

以解放思想为关键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改革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思路,系统谋划结构调整、空间拓展、环境优化、国资国企等“四篇文章”,全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区品质提升等“五项工程”,着力把沈河建设成为国家现代商贸聚集区、国家文化旅游先导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区。

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静水流深处,沈河行至更远!

坚定改革信念强化创新驱动全力开创沈河振兴发展新局面

中共沈河区委书记王忠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沈河区牢牢把握改革方向,不断强化改革定力,始终以创新思维拓宽发展路径、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为全面振兴发展谋求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坚持以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围绕事关发展全局的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较真碰硬、探索创新,实施片区式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四大经济区,构建“一站四所五中心”基层治理架构,推动力量下沉、服务下沉,打牢夯实基层基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党政群机构改革,为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创造新空间。

坚持以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内生动能,加速产业转型,围绕现代金融、新兴商贸、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四大主导产业,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层级,完善“2+5+X”招商引资运行体系,全面推行全周期的项目服务机制,实行全过程“管家式”服务,大力激活楼宇资源,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促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以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全区通办”的服务模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越环境。积极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强化城市管理效能,提升城区品质,创新推进老旧小区车棚功能改造、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等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事项,倡导“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文化,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扎实开展党群“1+1”联民工程,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基层、靠前服务,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真正架起党群联系的桥梁。

坚持以改革激发干部队伍干劲。不断深化选人用人体制机制改革,把“九重用”“九不用”用人导向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岗位及承接艰巨任务等方面识别、培养、选拔干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干部的激情和干劲。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大胆创新。突出绩效考核,实行差异化考核机制,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考核出干劲、出实绩、出干部的良好导向。

直面问题构筑竞争新优势

一个地方的崛起必有其所秉承的发展理念,一个区域的跨越必有其所坚守的发展之道。道行致远,不忘初心。“改革”,已然成为沈河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

从上个月开始,沈河区“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专题研讨每周一次。在首场研讨会中亮相的是全区四大班子领导。“招商安商稳商工作还有差距,为企服务理念有缺失”;“支撑区域发展的大项目不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决心不够,信心不足”……研讨会上4位领导的发言,句句扎心且切中靶心。

改革进入深水区甚至无人区,再不拿出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行动,错失的可就不是一点点。而首场研讨会成为4位领导和与会300余位区直各单位“一把手”真诚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以上率下,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当下沈河区改革发展的短板和痛点,大家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触动。

同时,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沈河区把抓好顶层设计作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工作办法》《各领域抓改革落实工作台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锁定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经反复论证,形成了《深化改革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对沈河区的改革工作形成明晰的整体规划,确保工作整体推动、扎实有序。

结合区情实际,沈河区还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代表、委员中,走进企业和居民楼院,进行扎实有效的调研,力求把存在的矛盾问题摸清摸准摸透,把推动改革的前置基础做好做细做实。最终,沈河区查摆出21个制约创新发展的症结所在;结合省委、市委的要求,制定了32个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项目,逐项分解、落实,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的路径。

大胆突破培育发展新动能

改革的勇者,刀刃向内。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中,沈河区以改革创新为总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新活力,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持续增强。

精进深行,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就在上周,沈河区首辆“政务服务大篷车”开进金廊嘉里城项目。嘉里城内60余家企业“零跑腿”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

今年以来,沈河区对359项审批事项进行梳理,重点项目实现即审即进。在全省率先实现33个便民事项的“全区通办”。建立“互联网+双预”机制,73%的审批事项零见面网上预审、98%的审批事项零等候网上预约。“只跑一趟”的审批事项覆盖率由44%升至68.5%。成立为企服务“帮办中心”,构建“六大渠道为企服务直通车”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新增市场主体18090户。开展“办事难”问题专项督查,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前列。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全区政务处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全新推出“项目全周期”服务模式,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刚刚结束的省政府经贸代表团赴香港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再传捷报:沈河区与华润置地集团(沈阳润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东部新城投资建设万象生态文旅城项目。

大体量、分量重的项目再次花落沈河,绝不是一日之功、一时之力。年初以来,沈河区坚持“项目为王”,扩大对外开放,狠抓招商引资,以增量调结构促转型。盘活停建10余年的富丽华大厦等项目,解决130个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调整招商工作机制,成立经济区项目服务局,为投资企业提供全过程“管家式”服务。全新推出“项目全周期”服务模式,开展项目推进企业帮扶专项行动。积极开展赴外招商,走访企业532家,推进项目141个,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5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505亿元。15个京沈对接项目签约落地。

积极拓展楼宇经济,不断向空间要效益

秉承“深耕”理念,向纵深要空间,向楼宇要效益,盘活存量资源,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让小空间创造大财富。

目前,沈河区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90栋,其中甲级写字楼27栋,楼宇资源十分丰厚。为此,沈河区坚持多元发展,着力提升楼宇的集聚度,立足每个楼宇的特色,聚焦金融服务、文化传媒等优势产业,包装策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16个特色楼宇,不断引进企业总部、运营中心、科创基地等高端项目。促进同类企业抱团发展,产生1+1>2的集聚效应。坚持“一楼一团队”的贴身保姆式服务,对特色楼宇进行集中宣传推广,不断扩大特色楼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诸多优质企业关注。7月底,沈河区主办了全市首届楼宇经济发展论坛,知名楼宇专家、楼宇投资建设者及运营方等齐聚一堂,共论楼宇经济未来的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沈阳实远能源有限公司、智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已签约入驻区内的特色楼宇。东北天然气交易平台等多家区域性总部项目也签约进驻,全区楼宇空置率减少17%,企业注册率增长25%。

现代金融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加强

目前,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内地除上海陆家嘴外唯一的以金融产业定位的开发区。以开发区为主体,沈河区各类金融机构已达951家,集中了全市60%的中资银行总部,73%的外资银行总部,75%的保险机构总部和金融要素市场,以及包括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等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110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被“一行三会”确定为“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示范区”。

目前,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已达1.35万亿元,占沈阳市的1/2,辽宁省的1/5,东北地区的1/10,作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沈河区继续加快基金大厦建设,引进私募股权基金机构34家;在中基协登记资格的基金管理人16家,占全市的33.3%;基金产品备案数量33支,占全市38.8%;基金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全年引进36家金融及金融类机构。

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培育产业新优势,激活发展新动能。聚焦现代金融、新型商贸、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四大主导产业,扩增量优存量,加速转型发展

每个周末,中街步行街已然成为各地游客及网红们到沈“打卡”的首选目的地。草坪音乐节、故宫手游大赛、鼎泰相声茶社,盛京皇城里的商业、旅游、文化活动互动频繁、交相辉映。

大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新型商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引导线下经营渠道向线上拓展,五爱(南塔)千亿元市场建设有序推进。阿曼金龙商城四期(苏哈中国市场)成为五爱市场首个海外流转中心。依托盛鑫产业园带动南塔地区新兴业态聚集。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能初步显现。加快推进盛京皇城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明确盛京皇城改造项目。中街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代表,申报创建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加快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打造九门里等3个文化产业园,举办“2018沈河区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和“七彩旅行线路”推介活动,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和聚集度持续提升。

释放红利改革成果普惠民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能否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衡量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沈河区把改革向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聚焦、向期待期盼倾斜,着力推进与人民利益密切关联的改革。

将治理的关口前移,把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服务下沉到基层,使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以深度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以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限下放为基本立足点,沈河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一站四所五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架构,务求把基层强服务的效能充分显现出来,把改革促发展的活力完全释放出来。

“一站四所五中心”中的“一站”是向全区15个街道派驻的党建工作指导站,它为辖区内的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党建服务,使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使其成为联系党员群众的连心桥。

同时,相关区直事业单位在街道设立派驻机构,沈河区将最优秀的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成立了综合执法分中心、社会事务服务分中心、应急管理服务分中心、小区保障服务分中心、经济发展服务分中心。它们与街道辖区内原有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共同构建起了“一站四所五中心”的管理架构。增强了基层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领导能力、统筹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决策层、指导层与执行层达到无缝衔接。

坚持以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区环境和形象品质提升

城市管理就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只有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才能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来。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沈河区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制定并出台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总体要求,构建三级网格化管理运行体系,将15个街道划分为111个社区责任网格,做到全覆盖,无缝隙,不留空白点。

及时感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沈河区的网格化管理使居民群众普遍感觉到处处有管理、时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吹响破冰突围的冲锋号

破冰突围、改革转型是破解当前难题和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接下来,沈河区将紧扣发展目标实施改革攻坚,围绕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服务业强区这一总目标,以破解制约全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对明年的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管理、民主政治等九大领域实施改革,进一步激发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重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以构建高层次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

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效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以提升城区品质为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改革

以深化文化领域建设为重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

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为重点,推进民主政治领域改革

以体现从严治党为重点,推进纪检监察改革

以创新治理体制、转变治理方式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改革

以突出用人导向、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改革

对于一段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抚今追昔,沈河区的改革历程纵然经历千难万险,却从未停歇。

吹响号角,时不我待。如今,沉淀着改革与创新基因的沈河区,再一次将自己置身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以勇立潮头的机遇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全力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区!

荣誉榜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示范城区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全国社会服务示范城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获省级荣誉称号

辽宁省经济工作先进城区

辽宁省文明城区标兵

辽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

辽宁省创业型县区

辽宁省“双拥”模范区

辽宁省生态城区

策划:中共沈河区委宣传部

撰稿:张晶、刘蓉

摄影:高好云、张伟、张文魁、安呈浩

制图:王宏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