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止步 工作不懈怠——文水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纪实

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5161户14558人,贫困村35个。

2015年经建档立卡“回头看”,减贫1089户3161人,西城村、信贤村2个贫困村退出,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35户6511人。

2016年,经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查整改,最终确定贫困村3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369户,贫困人口5525人,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社会兜底等系统工程共脱贫934户2350人,退出4个贫困村。

2017年全县经过三次动态调整,共确定贫困村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1户3648人,并于年底脱贫1690户3645人(含省系统后台回退巩固脱贫278户618人)。同年底,作为非贫困县,文水县贫困人口实现了整体脱贫,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了标注。

这组数据“佐证”了文水的扶贫工作,2017年实现了脱贫任务也永恒地载入了历史。一年来,英雄刘胡兰家乡的44万人民脱贫不止步、工作不懈怠,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号角。经过动态调整,2018年脱贫1户2人,未脱贫人口31户90人。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47户5365人。

脱贫不止步 工作不懈怠——文水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纪实

县委书记梁宝明在苍儿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韩清雨 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县委书记梁宝明,县委副书记、县长许晋文深入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时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从严从实,细上加细,确保工作做好、做实,巩固出成效。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文水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13户龙头企业为依托,成立了31个由贫困户组成的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贴息+公司担保+合作社贷款+贫困户获利”模式,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合作社,实施产业扶贫,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开展“32户企业与3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大象农牧、瑞驰景田、晋能科技等企业积极开发保洁员、协管员等岗位,参与精准扶贫。凤城镇集灵源村和曹家山村为整体搬迁村,共涉及搬迁群众118户1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户183人,同步搬迁人口3户7人。县委、县政府特别注重搬迁户后续产业的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吸收易地搬迁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创新“输血”脱贫模式,激发“造血”内生动力。为确保产业脱贫保底资金和分红以及小额信贷的有效使用,县政府积极引导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小规模加工制作等,自主创业,提升自我发展理念,实现稳定就业。贫困户闫正庆长期从事豆腐制作帮工,因家中有疾病患者,无法外出务工,政府引导他整合资金购买了豆腐加工设备,成立了豆腐制作小作坊,确保了家庭收入稳定。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为龙头,以乡村农民夜校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能培训,举办“春风行动”及“吕梁山护工”现场招聘会,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洪义村张继富和妻子都患有疾病,家庭生活困难。经技能培训,村委引导他赴大象集团打工,月工资2400元,实现了稳定收入。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县共发展自主创业贫困户1279人,劳动力转移贫困户1175人。

脱贫不止步 工作不懈怠——文水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纪实

县长许晋文在马西乡扶贫调研。马智勇 摄

在加大产业就业扶贫的同时,文水引进有实力、带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主导产业,每个村都有产业扶贫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提升。此外,围绕贫困村退出标准,逐村排查道路、饮水、住房、通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制定短板补齐计划,县直各职能部门认领任务,在马西乡、凤城镇和苍儿会办事处等贫困村集中力量推进实施提升工程项目库,在具备条件的20个贫困村设立电商网店,为群众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提供了平台,为可持续脱贫注入不竭动力。

文峪河水润岚州,土豆花开两地香。文水还履行对岚县的结对帮助责任。选派36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助力岚县脱贫工作。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结对帮扶。新大象养殖有限公司6000头种猪场已投入使用,可直接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0余人,带动7个乡镇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胡兰食品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岚县普明镇贯家庄村新建了年屠宰30万只的肉羊屠宰厂,带动贫困户300户,并与社科乡10个村和上明乡9个村签订肉牛养殖合作协议;晋能公司为岚县贫困待业群众提供月工资3000元以上,解决“四险一金”的工作岗位;组织晋能科技、大象农收、胡兰食品、吕梁野山坡等11家企业与岚县企业签订合作项目协议,在特种养殖、药材基地建设、马铃薯深加工等产业上形成了深度合作。今年10月底,开展了“教育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合作框架签约仪式暨第一次帮扶活动”,达成了到2020年开展为期三年的教育合作协议。

补齐短板,保障先行。针对深度贫困瓶颈的破解,文水县全力打好保障扶贫巩固提升战。持续开展“三个一批”医疗救治行动;对35类慢性病患者一对一签约服务;对重病患者实施“三保险”、“三救治”、“双签约”兜底保障,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生补助资金已发放到位,解决贫困代际相传问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低保兜底的938户1482人,1-9月资金已拨付到户,贫困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和护理补贴全部发放,解决了无劳力致贫问题。

“靶向治疗”,动态管理。人有旦夕祸福,贫困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文水县及时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脱贫状况及生活需求,确保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对新进入的贫困户,按照“本人申请、村级初核、乡镇把关、群众公认”原则,经“访、会、议、核”等程序进行确认。对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户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有序退出,核查把关,达标一户、验收一户、脱贫一户,不搞“贫困终身制”。成立信息核查小组,定期对乡镇精准认定、政策落实、帮扶动态等进行核查,跟踪问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督查、考核、问责等方面持续跟进,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行阳光扶贫,为巩固提升脱贫效果提供坚强保障。

典型引领,凝聚力量。县委十分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胡兰精神”对精准脱贫的“红色引擎”,把贫困户身边的典型挖掘出来,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家住苍儿会的贫困户李海娟的故事就是例证,她十年的坚持感动了每一个人。丈夫车祸截瘫、婆婆多病卧床、儿女年幼,她从不叫一声苦,开网店销售山区特产,利用业余时间跑快递发货,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改变着贫困的现状……她被评选为孝老爱亲模范户,出席了吕梁市2018年“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颁奖晚会。县委通过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胡兰精神”活动,从思想上鼓舞人心,从精神上唤醒群众,引领贫困群众学习先烈精神,投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核心价值观,坚定摆脱贫困的必胜信心,让新时代刘胡兰精神在脱贫攻坚中绽放时代光芒。

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2019年,文水县将进一步聚焦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党建引领,把巩固脱贫成果和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统筹起来,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谱写英雄故乡更加稳定脱贫、更高质量脱贫的新篇章! 马智勇

吕梁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