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水平?

貝樂分享


不少人對中國臺灣經濟很感興趣,有歷史原因,也有被茶葉蛋薰陶的因素,臺灣人也是比較喜歡聊大陸人的生活狀況(找找優越感)。

那麼,臺灣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水平?

用數據說話,2017年,臺灣GDP(3.43萬億人民幣),與四川GDP(3.48億人民幣)旗鼓相當。不過臺灣人口不到四川的三分之一。臺灣(2340萬人),四川(8260萬人)。

論經濟水平,我們最關心的還是臺灣人民一個月工資可以吃多少個茶葉蛋,也就是個人收入狀況。

2017年,臺灣人均GDP(2.2萬美元),與深圳人均GDP(2.5萬美元)相當,同期,中國大陸人均GDP只有8866美元(我們已經奔小康啦)。

臺灣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錯,但是也要看到趨勢:

1990年,臺灣GDP(1700億美元)是大陸的43%,相當於半個中國的經濟生產總值。

到了2017年,臺灣GDP只佔大陸GDP的5%。

雖然大陸居民收入不如臺灣人民,但大陸發展的更快,近年來,臺灣學生主流已經開始集中來大陸創業或工作。

韓國有三星,臺灣有富士康,郭臺銘一家的產值,就對臺灣人均GDP貢獻了30%,可能臺灣人民也會像大陸人民一樣,懷疑自己為什麼拖了那麼大的後腿吧!(畢竟都是一個國家的人)

總體來說,臺灣發展水平比較高,但發展後勁不足。在未來的巨大挑戰下,經濟與大陸繼續拉開差距是可以預見的,2017年,臺灣GDP佔大陸GDP的5%,未來可能連3%都不到。

最後,歡迎臺灣人民來大陸工作,我們一起創收,買茶葉蛋!


小白讀財經


九號剛從臺灣考察回來,說一下此行感受。2016年臺灣人均Gdp為21000多美元,大陸是8100多,再來看看基尼係數,大陸為4.1幾,臺灣為3.8幾,懂點經濟學的人自己去評判。城市舊不等於經濟不行。實話實說,臺灣民眾的整體素質都很好,城鄉管理也很好。所有景區景點包括寺廟都是免費開放,免費停車(除了部分博物館和私家園林),高速免費,整體物價水平比大陸高不了多少,房價同樣也高不了多少,更何況人家買了房買的是永久產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的很大原因是土地和房屋私有,政府不可以隨意徵拆。這些都是親眼所見所聞和感受。兩岸三通這麼多年,大陸赴臺人員總數為800萬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200人中才有一人去過臺灣(不包含重複去的),因此,別隻是想當然的評價,有機會去看看去感受一下,大陸太多方面真的要加油。


禪茶老康


就不說具體數據了,以我跟臺灣人經常一起交流工作(人員有普通員工,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來說說。

臺灣現在的生活水平按我黨的區分,應該是小康社會了,或者說稍高一點。物價跟我們這邊差不多,很多物資還比我們便宜,臺灣經濟在四小龍墊底,很多年沒什麼發展,大部分企業已經十幾年沒有漲過工資了,除非像一些大型,知名,國際化,效益好的企業工資待遇還是年年看漲的。普通民眾的收入大概還停留在臺灣十幾年前的水平。但臺灣是一個全民建保的社會,一人建保全家通用。一般有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收入大概7000人民幣以上,但也多不到哪裡去,除非你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或是外派境外工作。如果說中高層的收入有多高,也高不到哪裡去,臺灣的工作收入差距沒有我們這邊嚇人,一般就是普通員工的兩到三倍,再到高層一般就有年底分紅,那收入就有點差距了!效益好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一般10000多到20000之間,目前跟我們這邊比,中高層的收入差不多,甚至還不如。臺灣也是高房價,所以跟我們這邊一樣大部分普通的民眾飽受房價之苦。如果沒有自有的房子,生活還是有很大壓力的,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如果在臺北工作,工資大概在6000左右除去房租所剩無幾了。(以上數字按人民幣計算。按月收入,沒計入年終獎,很多企業效益不好也就是兩三個月工資,效益好的三五個月以上)如果要用城市對比收入的話,目前臺北應該跟深圳差不多的水平。


正宗80後男人


講個小故事吧。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我曾經接待過幾次回大陸探親的臺胞,都是年齡在七十左右的老人。我宛轉地詢問了他們每月退休金有多少?他們說多少多少臺幣(當時幣值比現在高),臺幣兌人民幣當時我是不大懂的,他們就打了個比方說,他們每月工資可以從臺灣到大陸(河北省)雙飛一個來回,來時還可託運一臺彩電或冰箱。我聽了很驚訝,這樣說來他們的工資相當於當時人民幣五六千元啊,而我當時的月工資只有四百多元,十幾倍的差距啊!難怪當時臺灣被列為和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齊名的亞洲“四小龍”呢!

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去年我遇到一位負責接待臺胞的年輕同事,他向我介紹了有關情況,他引用回來探親臺胞的話說,臺灣這些年發展滯後了,而大陸卻是迅猛發展,日新月異。以大城市總體人均收入情況對比,原來的差距是十倍,現在縮小到三倍兩倍甚至更少。而且臺灣經濟偏重外向型,且高尖端產品,大型機械產品很少,後發力明顯不足。

當然,臺灣畢竟是中國的一個發達地區,人們生活水平還是明顯好於大陸。但是,相信在不會很久的將來,大陸的許多省市都會在多項經濟指標趕上甚至超越臺灣。這就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成果。


誰憐一燈影


1993年 前女友要求我或者有婚房或者有十萬塊錢 我沒法做到 她就嫁去臺灣了 開始好像多久必須回來一次的 每次回來我們還見個面 95年的時候回來給我顯擺個攝像機 無不透露著經濟比我們好很多 可是這種情況沒過多久就顯露出變化了 96年獲得單位福利分房 97年公司上市獲得原始股激勵 年收入已經接近十萬 之後得益於行業發展 高收入持續了十年

之後她再回來 漸漸的顯擺少了 羨慕多了 有天我還接到個陌生號碼短信 說這些年一直愛的人是我 如何如何愛之類 後來我查了確定是她用別人手機發給我的 此時我們當面從未說破

我做了個對比

攝像機 她95年有 我97年有

房子 她嫁過去就有 不過是與叔伯 公婆三家十幾口人住一個小樓 我96年有 69方 結婚用 之後改善與增加了兩套房 一家三口住

車 她嫁過去 家裡就有兩本田奧德賽之類的車 我2000年夠第一臺車 三缸福萊爾 02年換購了三菱菱帥 之後是途安 2012時家裡有了兩臺車 523與118

從我這個事上來看 經濟已經反超臺灣 並且超越距離越來越大


應源之聲


臺灣現在仍然算得上是一個發達經濟體,其社會發展水平比中國大陸要高。2017年臺灣經濟總量達5715億美元,人均GDP為2.44萬美元,目前中國大陸省級行政單位中,人均GDP最高的是北京市,其2017年人均GDP12.90萬人民幣(約合1.91萬美元),相當於臺灣省78.3%。所以中國臺灣的發展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20世紀60年代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亞洲富裕發達的地區之一。目前臺灣的發展與其它三條“小龍”相比,其發展水平出現了掉隊。2017年中國香港GDP為3341億美元,人均GDP約4.6萬美元,而新加坡GDP為3099億美元,人均GDP高達5.46萬美元,這兩個地區已經算得上是高度發達了,而臺灣的體量要大於中國香港和韓國,其陸地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萬,GDP比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要高並不奇怪,但其目前人均GDP僅為2.44萬美元,是比其它條“小龍”遜色不少。因為四小龍中體量最大的韓國,其人均GDP都要比臺灣高。韓國陸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5100多萬,2017年韓國經濟總量為15297億美元,人均GDP達2.98萬美元,所以相比起來,中國臺灣地區並不突出。要知道,早在1992年,臺灣地區的人均GDP已達1萬美元,踏進發達經濟體行列,20多年過去了,目前人均GDP為2.44萬美元,發展速度確實比較低。



以總量上看,臺灣省的實力仍然不俗,2017年中國臺灣5715億美元的GDP放到世界上看,位居世界第22位,實力還是比較強的。目前中國臺灣在通訊、電子精密儀器、半導體、IT等行業基礎雄厚,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仍然不俗。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臺灣地區有鴻海精密、臺積電、中油公司等六家企業上榜。


錦繡中源


問我就對了嘛!我64歲,祖先移民臺灣都已第九代了(我第六代)。我只講一個,德國安聯集團2017、9、28,全球財富報告,臺灣人均財富是臺幣333萬元,世界排名第五。還有外勞人數,去年是60.3萬人,沒統計到的應該還有好幾萬。40歲以下沒唸大學的人是奇蹟。


溫老師


從臺灣那邊找來最近數據和中國第三大城市深圳進行全方面對比,(深圳市大家都熟悉吧?)表格如下:



地理小霸王


臺灣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踏入發達經濟體水平,GDP一度是中國大陸的一半,人均GDP最高時是大陸的30倍。近些年,中國大陸強勢崛起,臺灣省經濟則在低速徘徊,現在經濟總量介於中國四川省和河南省之間。

容我慢慢道來:

臺灣介紹:

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人口約2350萬,逾7成集中於西部5大都會區,其中以首要都市臺北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

臺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臺灣經濟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於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臺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

臺灣GDP發展歷史

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最主要的指標之一。

臺灣在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當時的GDP總量,可以佔到中國大陸GDP的一半。隨後,大陸迎來大發展,GDP保持高增速,臺灣GDP增長趨緩,逐漸被大陸拉開距離。

臺灣統計部門也公佈其經濟發展情況,2016年臺灣省GDP為5663.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7萬億。現在臺灣的GDP水平,在四川與河南之間,位列全國第六位。

臺灣早在90年代就已經是發達經濟體

雖然總量上來看,臺灣的GDP水平居於全國第六,但是別忘了,臺灣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是發達經濟體,號稱亞洲四小龍了。中國大陸目前算是中等收入國家,人均起來,與臺灣省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1992年,臺灣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進入發達國家水平,2016年,中國大陸人均GDP8000多美元。所以臺灣其實早已經領先了很多年,不然也不會引入臺資,興辦企業,帶動經濟發展。

不過,2013年深圳人均GDP為22113美元,超過臺灣地區,未來將會有更多國內城市超越臺灣。

進入發達經濟體階段,經濟增速放緩其實非常正常,也不是臺灣經濟衰落的象徵。

下面這張圖,更加直觀,同時也可以看到香港、日本經濟的崛起之路,也可以直觀看到中國大陸的復興之勢!

雖然對臺灣媒體經常黑大陸比較反感,但實質上,臺灣現在確實經濟相對很發達,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以上數據大概說明了臺灣的經濟水平。


財富精算師


臺灣省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過5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經濟發展水平比大陸地區更高。

臺灣省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於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臺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全球領先。

(臺北地標——101大廈)


2017年臺灣省GDP總量38702億元,排名全國34省市區第6位,次於大陸地區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5省,高於其他28個省市區。臺灣省經濟總量佔大陸地區GDP比重為4.7%,全國排名第一的廣東佔全國比重為10.5%。

雖然臺灣的經濟總量,和廣東、江蘇和浙江相比,並不算太突出。但臺灣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實僅次於港澳排名全國第三的,尤其是遠遠領先於大陸地區。

2017年大陸地區人均GDP59660元,摺合8836美元,而去年臺灣省人均GDP卻已經已經達到了24337美元。大陸人均GDP與臺灣之比約是36:100,差距還是很大。

在全球,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經濟實力也不俗。2017年,中國臺灣以5305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名列全球前30大經濟體,甚至領先於瑞典、挪威等歐洲工業強國。

在臺灣的製造業中,電子科技行業佔有重要地位。以臺積電、聯發科為代表的芯片企業和以華碩、宏基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製造企業在全球競爭格局中,擁有不錯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