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網視導讀 : 藉助新穎的節目形式,讓文物走進大眾、歷史得以傳播,這是文化類節目的魅力;但當多檔節目都侷限於一種傳播形式時,這便成了不足。

時隔一年,央視出品的《國家寶藏》第二季在昨日晚上與大眾見面。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創新打造的重要精品項目之一,節目首播依舊沒讓觀眾失望,一如既往的大氣、走心。

而細觀看今年熱播的幾檔文化類節目,《一本好書》《上新了故宮》都是收穫一片好評。但大家可否發現這些節目的一個共有的特徵:通過表演來展現一個故事,傳達某個時代的文化。這樣的存在,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國家的寶藏不能“藏”

12月3日,《國家寶藏》首次公佈了第二季中九大博物館(院)推選的二十七件國寶的真容。之所以選擇12月3日讓二十七件國寶集體亮相,是因為去年的《國家寶藏》第一季在這天播出。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節目開播前的文案,也是倍受誇讚。

我們為什麼是今天的我們?

一入華夏,文脈澎湃不息。

是文字,賦予我們開天闢地的力量,

是儀禮,造就我們縱橫千年的信仰。

方寸之間,藏調和乾坤的氣度,

表裡之行,存敬事如神的衷腸。

日月輪轉,動靜無常,

幸好,我們仍能在祖先的創造裡,

找到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答案,

照見中華五千年不變的模樣。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

首期節目守護的三件國寶分別是格式雷建築燙樣、李白草書《上陽臺帖》以及金甌永固杯,三位國寶守護人王菲、翟天臨、黎明分別演繹國寶的前生今世。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前兩件作品給人震撼,格式雷建築燙樣讓人看到了中國建築的偉大、弘揚中國建築文化的必要性;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在濮存昕和翟天臨的演繹之後,使人不得不感嘆這樣一位天才,想重新拜讀詩仙作品。唯有不足的是,金甌永固杯的今世講述像是在給故宮打廣告,相對來說有些乏味。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與第一季相比,雖然節目的展現形式沒有太大的變動,但第二季的舞美要更為華麗、唯美和精緻。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展示這些國家文物珍藏品,就是告訴我們的“寶”不能“藏”(cang)起來,藏起來就成了閉門鎖國,成了真正的古董。這些國家的寶藏(zang)應當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國家自信。

《國家寶藏》節目已與全球節目模式巨頭恩德莫尚(Endemol Shine)集團簽署協議,合作研發《國家寶藏》國際版模式,用中國原創模式講述世界的故事;與英國BBC國際新聞(BBC World News)頻道的達成合作,聯合制作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BBC播出。

故事演繹成了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提到今年的文化類綜藝,不得不提起兩檔熱播綜藝《一本好書》和《上新了故宮》。

《一本好書》是嘉賓通過舞臺戲劇、朗誦等方式演繹書中的經典片段;《上新了故宮》雖以嘉賓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進而探尋故宮歷史文化為主旨,但節目中也含有表演歷史情節的片段。《國家寶藏》更不用說,寶物的前世就是靠國寶守護人來演繹。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故事性的演繹、場景化的還原的確更加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能夠使人置身其中。但當越來越多的文化類節目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歷史、傳播文化時,這不得不使人深思,難道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展現方式只剩這一種了嗎?是否還存在其他的節目表現形式呢?

歷史文化節目之路才剛開始

在《國家寶藏》第一季中,張國立說:“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究竟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播,故事演繹成歷史文化類綜藝的唯一出路?

我們的歷史很悠久,相對來說,這些節目是非常年輕。如果歷史是年邁矯健的老人,這些歷史文化類節目就是在母親肚子裡還未成型的孩子。

用現代化的傳播技術和傳媒平臺來講述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厚重華夏曆史,這條歷史文化探索之路才剛剛啟程。

讓傳統歷史、文化想要走進大眾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通過綜藝的形式,讓歷史活起來,走進了觀眾心裡,讓大眾瞭解、學習歷史,這才是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