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裡薪資待遇為八千、一萬甚至到一萬五的工作是真的嗎?

晨123sns


作為獵頭HR的我來詳細說一下這件事情。

1、智聯招聘招聘的職位有些誇大行為。但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讓我們看看智聯上招聘的崗位情況

我們以銀行相關崗位為例,之前我朋友去面試某銀行信用卡專員,招聘寫著底薪6K起,一去面試,面試完後談到薪資情況,HR說,薪資是這樣的開始3600底薪,第二個月4500,後面在升上去就有6000,所以招聘時寫的薪資只是博人眼球,但是現在招聘那麼難,這樣做也是為了招人啊!薪資6000是有的看自己努力,薪資8000-10000多也看自己的努力程度,各行各業都有牛人,你做牛人就拿高薪資,但牛人是少部分的,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將自己本職工作做好,爭取拿高提成,這樣薪資就上來了。

2、我朋友是搞IT的,在智聯上投的簡歷,上面寫著10-15k,去面試完談薪資時,只給了8.5K,在百度外包公司都做了8個月了,薪資也沒有漲。準備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這樣薪資升得快些。


大城影視匯


全是假的。請不要相信。如果實在需要可以考慮boss。

我上個月找工作,通過智聯,51,boss,拉鉤全都投過簡歷。其中boss直聘大多數是私企並且工資不符,寫的6-8k,電話也是這麼說,面試還沒開始就說我就給你5k,你看行不行吧。還有一家寫的8-10k,面試什麼都沒問題,面試官說行我先看你簡歷,以後再定。具體大約差1000左右。

51,回覆慢,工資水平不真實,大約差800左右。

拉鉤,基本沒有回覆,裡面的工資水平差的特別多,而且很多都是投遞了沒有回饋甚至查都沒查看,有一家初篩過了說等面會通知,結果一個半月都沒回信。

最後說智聯,全是保險銷售職業聯繫你,要不然就是賣簡歷,一大堆什麼獵聘公司找你,不停地給一大堆教育機構發你的簡歷,沒投過都有人打電話找你,煩得要死。

所以個人簡歷還是boss吧,工資稍微有點問題,公司可能有一些比較差的,需要自己去認真查一下。


小九新鮮實事


我親身經歷過,去年我在網上應聘了一個某汽車品牌的銷售顧問,網上寫的是8000-1000,去面試的時候銷售經理也把過去一年的銷售平均工資給我看,基本上在8000左右,基本的面試過後沒過幾天我就去上班去了,上了差不多一個月以後我就發現裡面工資達到8000以上基本就一個人,其餘的普遍在5000左右徘徊甚至更低,而且這是工資,平時銷售中每個月都有業績考核,如果不達標就會扣錢,算下來基本上感覺上一個月班在這期間就是在提前透支收入而已,只不過期間扣款是分攤在一段時間不覺得明顯而已。當然也這個都是有行業工資是穩定的,這個都是不一定的,所以具體看自己從事什麼行業,還有就是如果工資標的較低那麼投簡歷的人也會少,所以公司在招人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策略,當然公司標出來的工資你去面試的時候或者實際去了解的時候也會有人能夠達到那個高度!


小猴子與她


有真有假,這個還是靠自己去爭取,當然前提是你有過硬的實力。

本人非互聯網行業,找工作基本都是智聯,上次找工作,標的薪資待遇是15-20k。然後去公司面試,前臺會先讓你填一個表格,當前工資以及期望薪資。因為感覺自己技術一般,然後在期望薪資一欄弱弱的填了一個15k。

面試到最後談到薪酬部分,面試官看了下表格,說給不了你15k,最多14k。當時心想:靠,期望值果然寫低了。談工資也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公司會盡量壓低成本,給你一個你大致可以接受的薪資。

最後跟hr談,心想能不能再爭取15k,然後hr就跟我玩起了心裡戰術,說你期望值是15k,但是我們公積金是全額繳的,12%也有一千多,實際要比15k多。後來死活沒談上去,一般技術主管定好了價格就很難在hr這改變了。

我本身技術不是很好,面試情況也一般,所以沒有爭取更高薪資的資本。我感覺如果你是公司急需的人才,肯定可以爭取到更高20k+都沒問題。


啊啦啦神丁


看企業類型,一般大公司,外企合資的沒多少出入。私企,小公司,銷售服務類的,工資看看就好,信了你面試和入職的時候心理落差會很大的。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血和淚的教訓。

本人13年985,211本科畢業,在某大型國企工作了3年,工作輕鬆,收入過得去,就是在外省,離家遠。

回到老家第一次跳槽去的小公司,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200人,說是國企,其實是私人控股。工資寫的4k一6k,工資一年,只有一個月的工資4k多,都是兩三千,每次發工資,領導都找我談心規劃,呵呵。KPI都是領導拍腦殼就定的,工資不是hr管,都是領導在分配,這就很有意思了。一個月說至少休息4天,其實就是單休,加班沒有加班費,經常佔用額外時間開會。辭職的時候傻逼領導還在給我畫餅,說我不相信他,我就笑笑,什麼話都不想和他說。

第二次去的合資企業,汽車製造業,工資寫的也是4k一6k,當時想盡快從上一個坑解脫出來,而且雙休啊,給我4k我也幹啊,面試的時候,領導和hr對我印象不錯,我提工資提的稅後5k,稅前6k。hr一點都沒給我砍價,還和我說讓我想好,不希望我到時候因為工資太低離職。我當時覺得是在考驗我,堅持只要稅前6k。因為這個工作雙休壓力不大,很適合我這種事業心不強的女的。而且上一份工作單休,收入低,還沒加班費,心頭憋屈啊。

後來入職相當長的時間都處於培訓學習的階段,工作氛圍不錯,實習期工資也沒打折,週末加班雙倍工資,500一天的加班費,培訓也能申請加班。福利各種好。

總結,自己不熟悉的小公司私企不要去。對於沒有背景,能力不是特別突出的,去大公司吧,福利待遇好些,制度比較完善,吃大鍋飯,相對比較公平。


氵天一色


我在企業中做招聘有八九年,屬於用人部門負責人這塊的招聘工作,因為公司招聘壓力大,專職HR基本顧不上來,急需用人的時候,都是部門主管親自上陣,自己發佈招聘信息,通知面試,現場安排面試,人事基本就是面一下談下薪資,招聘要求都是自己寫好了自己發,讓人事去發佈就要慢慢等他們有空了才去發佈,過程看心情和時間。

所以主流幾個招聘網站的職位信息都是自己發佈的時候比較多。

通常會自定義一個薪資範圍,曾經因招聘不到合適的人選,一個普通運維工程師的範圍薪資幅度,調整到了8-1.5k,項目經理的調幅更大。

而實際現有人員的薪資可能普遍6-8k,企業人員補充需求大,如果長時間招不到合適的人選,新招聘的薪資會有增長。

如果應聘人員有同崗位類似豐富經驗的,技能和整體素質與範圍匹配合適的,上萬和薪資在深圳很常見,並不是虛標薪資待遇。


初夏晴天34


從工作到現在有將近10年了,從最早用趕集,同城。然後是智聯,51。再到後面用獵聘。這個過程我想也能夠說明一些情況。

作為求職者,我會發現趕集,同城上大多數公司都是不知名小公司(就本人從事的行業來說)而且職位都很虛。各種高大上名字,實際就是銷售。所對應的薪資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般給出的薪資範圍主要以最低為準即可。比如說3000-6000那就是3000了。相對來說智聯,51就會好得多。可能因為廣告,推送成本高,所以會淘汰一些沒有實力的公司。所以這兩個平臺上公司實力相對比較強,所對應的薪資也會更高,可信度也更高。而比如獵聘,拉勾這種,個人體會就是比前面那些平臺更高端,公司相對屬於實力最強的那波。人力招聘的目的也很明確。不像趕集,同城上公司魚龍混雜,很多借著招聘名義幹別的。比如獵聘上招聘人才多數集中為中高層管理層以及資深技術人員。那麼月薪上萬也就很正常了。

還記得自己當初找工作時的艱難。特別是去面試後才發現跟自己看到的招聘信息完全不符,確實非常難受。衷心祝願每位求職者都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


搬磚走了


找工作這段時間,51、智聯、匯博(重慶本土的APP),三款APP反覆刷,總結出來一些經驗,當然自己也踩坑無數。求職者自然最關心的就是薪資待遇問題了,對於這點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就薪資真實性而言,智聯是三個APP裡面最水的,51和匯博基本能做到大家熟悉的範圍工資取最低數,智聯百分之九十以上連最低數都是夢想。

比如我三月去一家代運營新媒體的公司面試,薪資範圍寫的是5000~8000,到了面試官說底薪2500+公眾號銷售提成。

再比如另一家做網絡培訓的公司,招文案,寫的薪資範圍是6000~8000,面試那貨問我期望工資是多少,我回答6500,對方直接罵街:憑什麼!你真敢說!6500!你都沒給公司創造價值,就趕敢要6500!我憑什麼給你這麼高?你寫一篇文案能夠給公司創造多少利潤?能夠帶來多少銷售轉換!(現場當時就已經失控了,那位領導不知道多少年沒見過這種金額的錢了。因為辦公地點是一個廢舊倉庫的頂樓,我害怕被殺人分屍,所以趕緊跑了。)

另外就是招聘崗位大部分都是水的,你去了才知道,寫的新媒體運營也好,編輯也好,美工也好,文案策劃也好,平面設計也好,全部要銷售,工資都是底薪加提成。我還遇到過最經典的問話:你還會平面設計哈,那你做一張海報能夠給公司帶來多少銷售轉換?我很羞愧的回答沒有統計過,那位很輕蔑的說那你們公司管理很鬆散啊,任何崗位如果不能轉換為銷售,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另外除了以上的毛病,智聯還有比前程匯博都要命的一個缺陷——保險公司大量入駐,而且可以隨意查看你的聯繫方式,並且你看不到它的瀏覽痕跡。我這一年多接了中美聯泰大都會一百多個電話,每一個都是不同的手機打來,說他們是中美聯泰人事部的,要招網絡經理(其實是去參加保險培訓做代理),每次刷新簡歷,他們就會打來,可能會遲到但從沒缺席過。然後就是平安保險平安金融,只要不關閉簡歷,大概每個月1~2次,都是看你寫什麼求職意向,他們就找什麼崗位,最煩的就是這些業務員和大都會保險一樣全是手機招聘,而且不報名字,問道就說互聯網公司,你如果一晃神答應去面試,立刻會發給你地址“平安保險xx分公司”,另外就會讓你到了打另一個主管手機,不知道交給上線還是怎麼。有一次趕巧了,剛好我之前投了一家文化公司的簡歷,然後平安的業務員打過來,我問是不是那家公司,那邊含含糊糊的答應了,說讓我去面試。第二天我興沖沖的過去一看,招聘場地一塊巨大的海報“平安金融業務培訓現場招聘會”,然後掉頭走了。

總之智聯現在我已經卸了,學到的經驗已經夠多了。


鹹魚茶館


我是私企老闆,招聘是自己在做,我從老闆的角度來分析分析。

職位標記1-2萬的肯定不是指直接拿,一定是包含銷售提成而且是你乾的好的前提下是可以拿這麼多

很多用人單位為了凸顯薪資優勢會把綜合薪資作為職位工資說明。

給幾點建議

1,如果想找月入過萬的工作,銷售崗位選擇行業很重要,比方說房產銷售,大型機電銷售,高附加值高客單價銷售,一般這種客戶都是平臺提供可能提點低但是營業額上去也能掙得多

2,找工作不要只看薪資區間,還要看崗位描述,有些靠譜的公司會標明具體薪資,比方說我在招銷售時候經常會這樣標記無責底薪2500+200全勤+績效500+提成,往往這種雖然看起來沒有區間那麼高大上但是實在沒有套路

3,特別注意很多公司的確能掙輕鬆入兩三萬但都是違法的,剛畢業的不要被高薪資銷售矇蔽雙眼,比如期貨業燃油,貴金屬買賣等都是騙人的東西,是違法的,我之前面試過一位小姑娘就是公司被端了業績好的和管事都被抓去新疆了,她業績差被罰了幾百元教育了一頓就給放了


樂橙4


我正在找工作,物流倉儲經理職位,10年從業經驗,下載的app有,51,智聯,獵聘,(58,英才網,脈脈,太辣雞,用了幾天卸載了)(人脈集中在製造業,熟人介紹混晚飯吃是不難,但是我嫌棄製造業廟小,漲薪有限,目標是大型物流倉儲快遞企業)

智聯和獵聘有企業瀏覽,查閱,但是沒有任何的面試通知,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崗位比如**公司倉儲物流經理職位,獵聘和智聯都可能有,但是51上面就沒有,有的崗位實際是不招人的,只是把職位掛在上面(我碰到過幾次,加了人事微信後,你把簡歷發給他,然後他告訴你,這個崗位有合適的人,暫時不招)。很坑的。

從使用效果來看,51的反饋是比較多的,投了簡歷,幾乎都有人事通知面試,然後就是所謂的工資待遇的,標明4000-8000的,工資最多給5000,標了8000~10000的,最多給7000,這還是大型物流倉儲快遞企業的工資,一般的小企業,在他標的工資取最小值,可能還樂觀了。

內地企業有內地企業的特點,起初剛進去公司,工資可能不高,如果你有真本事,能製造價值,升職加薪還是很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