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衰奪命,心血衰奪神!心臟到了“晚期”,怎麼救?

老年人得了冠心病以後,在治療方面就要遵聽醫囑了。除了按時服藥以外,日常飲食調養,注意保持樂觀心態也是很有必要的。不過,有些冠心病患者病情很嚴重時,往往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中醫常說“心氣衰奪命,心血衰奪神”,那麼,心臟到了“晚期”,怎麼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冠心病方面的知識,希望中老年朋友們收藏好。

為什麼要說冠心病呢?因為當前陰寒季節,冠心病的發作開始多起來。不少朋友都想了解冠心病調養方面的事情。接下來就和大家說一說心臟病“晚期”的一種表現——心中氣血兩虛。可能有些人感到奇怪,以前只聽說過癌症有早期,中期,晚期,這冠心病哪裡來的“晚期”之說?其實,所謂的“晚期”,不過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它所形容的,就是冠心病日久的患者。

大家有所不知,冠心病的發病機制,雖然很多,譬如陰寒凝滯、痰濁阻心、胃失和降、痰火擾心等等,但其中最為直接和普遍的就是心氣不足。心氣不足,是作為心之本髒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這是因為,心主血脈,心氣是鼓動血液運行的原動力。心氣一虧,往往是一系列病變的導火索。氣能生血。心氣虛,則心血亦虛,且心血鼓動無力,於是形成氣血的淤阻。在整個病症演變過程中,心氣和心血皆有所虧虛的“心氣血兩虛”,是在發病一段時間後的典型狀態。

總而言之,心痺日久,易生氣血兩虛。這是不少冠心病“晚期”者的普遍表現。

那麼,這樣的患者,會是什麼表現呢?說起來,這在年紀較大、病情較長的冠心病患者身上常見,這既是心胸隱痛,氣短胸悶、心悸心煩、倦怠乏力而懶言,面色發白,頭暈目眩,在身體勞累後症狀明顯,夜晚睡眠不好。其中,心氣的虛衰,直接體現為乏力、懶言、氣短、胸悶。心氣一衰,心血不生,於是血不養心,我們就會面色蒼白、心悸不已。心藏神。心血不養心神,我們就健忘、失眠。這樣的一番景況,您或者您身邊的冠心病患者身上,是不是常見呢?

這個時候怎麼做?答案是益氣養血。在這裡,簡單說一張臨床驗方,您簡單瞭解、作以借鑑即可——黃芪,紅參,當歸,川芎,丹參,紅花,茯苓,化橘紅,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這裡面,黃芪、紅參、茯苓乃是健脾補氣的。當歸、川芎、丹參、紅花,乃是養血活血的。橘紅行氣醒脾,使得補而不滯。全方大功告成。這對於胸悶、胸痛、心慌、氣短、乏力、食慾不振者,比較適合。

當然,這是方藥。普通人不經辨證,不可貿然應用。

在這裡,將一張藥酒方解說給您,供您參考應用。這就是五味子、柏子仁、黨參,丹參、龍眼肉,白酒。上藥加工破碎,用細紗布袋裝好,然後紮緊口放入裝有白酒的罈子中,加蓋密封,放在陰涼處,經常搖動,半個月之後開封去藥袋飲用。每日早晚各用10毫升。這裡面,黨參可以益氣,柏子仁、丹參、龍眼肉可以養心血,五味子安神,全方奏益氣養血之功,對於改善心氣陰兩虛很有幫助。

上文給我們介紹了冠心病的發病機制,讓大家明白了心主血脈,如果一旦心氣血就會導致心血虛,如果不注意養氣養血的話,很可能對心臟的健康不利。因為心氣衰奪命,心血衰奪神,千萬不要等到心臟到了“晚期”再想到去預防和保養心臟。提醒大家想救心臟的話,可以試試為你推薦的一些中醫調理方法。不過建議大家一定要在中醫指導下服用,才能起到對症治療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