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1912年,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被胡適先生翻譯並傳到中國,從此,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它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法蘭西風情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阿爾薩斯位於法國的東北部,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這裡經濟發達,水利資源豐富,由於被孚日山脈遮擋了來自海洋的水汽,阿爾薩斯屬於半大陸性氣候,因此非常適合葡萄種植。普法戰爭期間,曾被割讓給德國,後又歸還,是個有悠久歷史的富裕地區。

羅馬人在公元前58年就入侵了該地區,趕走了當地的凱爾特原住民並開闢葡萄園用於釀酒。為了保護這個高價值產業,羅馬人還在此建立了防禦工事和軍營,由此開始了阿爾薩斯的歷史。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阿爾薩斯的葡萄園

阿爾薩斯歷史

羅馬帝國崩潰以後,阿爾薩斯先後相繼被阿拉曼人和法蘭克人統治。公元843年,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以後,位於阿爾卑斯山以北易攻難守的阿爾薩斯成為了中法蘭克王國的“蜂腰處”而被東西強鄰反覆爭奪,直到9世紀末,由於西法蘭克王國發生王朝更迭,取代東法蘭克王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才穩定控制了阿爾薩斯地區。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一分為三的法蘭克帝國

不過這僅僅是阿爾薩斯幾經易主的開始。

從13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威日益衰落,原本處於帝國核心的阿爾薩斯淪為了邊緣地區。而經過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勵精圖治,日益強大的法國波旁王朝通過三十年戰爭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將阿爾薩斯以及洛林地區一併收入囊中,由此開始了阿爾薩斯在法國曆史中的地位,不過波旁王朝為了收攬人心,基本維持了當地的特權和傳統,包括當地居民深受高地德語影響的阿爾薩斯語。但是對於阿爾薩斯人來說,被管轄權移交到強權法蘭西手裡,帶來的更多的是安全與繁榮,這是在混亂的德意志邦聯中得不到的奢侈品。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讓法國國王“崇高”和“榮耀”的紅衣主教黎塞留首相


就是他讓法國得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現場

該合約被認為是近現代國際關係的奠基石。

戰亂頻繁

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後的1792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組建干涉軍入侵阿爾薩斯,而法國革命政府號召各地民眾組建國民衛隊參戰。4月17日,一首名為《萊茵軍團軍歌》的愛國歌曲首次唱響於阿爾薩斯首府斯特拉斯堡的市政府大樓。這首戰歌將所有參戰的法國人都比做“祖國的孩子們”,號召他們共同去抵抗“暴君和傭兵”。這首振奮人心的歌曲,後來演變成為了法國的國歌——《馬賽曲》。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不過,那位來自科西嘉的炮兵軍官指揮著法軍在歐洲大陸上橫衝直撞,最後一頭扎進了無底洞般的俄國平原後,法國的國運就此被消耗一空。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法國和普魯士的國力開始此消彼長。1870年,法國皇帝路易·波拿巴(拿破崙三世)發動普法戰爭結果遭遇慘敗,戰敗的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連同洛林割讓給了普魯士(德意志帝國),這段歷史因為法國作家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而被中國人熟知。

然而雖然文化迥異,但經歷過法國大革命洗禮的阿爾薩斯人民早已對法蘭西祖國產生了難以割捨的認同感,因此面對普魯士人的進攻,阿爾薩斯人仍然難得地表現出了對法國的忠誠,例如位於阿爾薩斯最南端的貝爾福爾城就抵抗普軍圍城長達104天,直到普法戰爭停戰都沒有陷落,所以得以保留在法國版圖上。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貝爾福爾戰役勝利紀念碑——“貝爾福爾之獅”

其設計者巴爾托爾迪也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的設計者,他本人也參加了貝爾福爾保衛戰。

而深知阿爾薩斯人民厲害的德國人不得不在當地強行推廣德意志式的教育和文化,並且採用多種強制手段對佔領區進行高壓統治。以此消滅阿爾薩斯人對法國的認同感。這些壓迫性的同化措施激起了當地人對德國的反感情緒,針對德國統治的各種軟硬反抗就一直沒有停下來過,即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政府和軍方都不敢讓阿爾薩斯-洛林籍的士兵就近參加西線戰事,而導致德意志帝國崩潰的基爾港水兵起義中,阿爾薩斯-洛林籍的水兵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4年8月22日,三名阿爾薩斯農民被德軍無辜槍殺,阿爾薩斯人在戰後立碑紀念。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一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以後,法國通過《凡爾登條約》取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是被一戰嚇破膽,對納粹採取綏靖政策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註定保不住這兩個地區。在1940年“莫名其妙的潰敗”以後,佔領大半個法國的納粹德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治權劃分給了自己的巴登州和薩爾州,直到1944年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在英美盟軍的幫助下光復這兩地。

為了防範宿敵德國,一戰以後法國人在阿爾薩斯修建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這條防線被德國人用閃電戰繞後了。

和平與繁榮

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後的歐洲各國終於痛定思痛,1963年,法國和德國實現了政治上的和解並開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這時候的阿爾薩斯終於可以憑藉位於德法邊境以及萊茵河畔的交通便利優勢,成為德法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區。

如今如果想在法國找個不會講法語又不會受“歧視”的地區,那阿爾薩斯一定是首選。阿爾薩斯有很多“不法國”的地方,比如老一輩的人中有很多隻講德語,最典型的美食是燉肘子和大香腸,最具有當地特點的民居是二或三層、帶傾斜屋頂的木架結構房屋,就連最著名的白葡萄酒都直接以釀酒所用的葡萄品種來命名,而不是像法國其他的酒區,事事的都以產地來命名。在阿爾薩斯,你能體會到,混血的通常都是漂亮的。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一個德國血統的法國省份——阿爾薩斯

阿爾薩斯地區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