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有人說高鶚的出世勁頭比曹雪芹長?

靈遁者國學智慧


借題發揮,給大家談談高鶚對《紅樓夢》思想的篡改∶

林語堂在《平心論高鶚》裡說“前八十回之矛盾錯謬多於後四十回”。後四十回具有非凡的“文學本領”,“學識筆力”,“文藻才思”,“精心結撰”。他的觀點是:“所以我相信,高本作者是曹雪芹”。

張愛玲則認為後四十回沒有曹雪芹的殘稿在內,全是偽續,周汝昌則肯定後四十回篡改了前八十回的基本思想。

對於後四十回並非出自雪芹之手的看法,早在清代就有了。比如評點派陳其泰評第八十二回時,就說“此回敗筆甚多,顯然與八十回以前之筆墨不同。自是另出一人之手也。以後諸回中有須刪潤處,須細加斟酌,方成完璧。”又如裕瑞《棗窗閒筆》以為“九十回”後是續書。

《紅樓夢補》犀脊山樵序說:“餘在京師時,嘗見過《紅樓夢》元本,止於八十回,敘至金玉聯姻、黛玉謝世而止。今世所傳一百二十回之文,不知誰何傖父續成者也。”

《續閱微草堂筆記》說:“《紅樓夢》一書……然自百回以後,脫枝失節,終非一人手筆。戴君誠夫曾見一舊時真本,八十回之後皆不與今同。……”

至胡適《紅樓夢考證》才將高鶚定為後十四回續書作者。然而,續書作者是不是高鶚,對我們評論續書本身是屬於次要的問題。我們完全是可以認定後四十回斷非雪芹手筆。

我們不打算評論續書對《紅樓夢》流傳普及、保留悲劇色彩遠勝“其他大團圓”的續書等功績。因為這些都只是續書的作用,而非續書本身。我們只就續書的內容來就事論事。

首先,細審後四十回,我們會發現許多邏輯上的錯誤,與前八十回精神極不相符。現舉若干例子以說明。

第八十二回,襲人道“方才太太叫鴛鴦姐姐來吩咐我們。”鴛鴦乃賈母(老太太)丫鬟,非王夫人(太太)丫鬟,不甚嚴謹。本回中,襲人直接敵視林黛玉,轉變過大。寫林黛玉的心事太過露骨,這種文字前八十回全無。在第七十九回中,賈母尚覺得賈寶玉年紀小,為何在第八十二回中,林黛玉便去思想著婚姻之事?著實不妥。

第八十三回,賈璉稱呼紫鵑道“紫鵑姐姐。”十分別扭,已婚的賈璉並不至於比紫鵑小,再對照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稱紫鵑為妹妹,更覺得此處可笑,雪芹斷不會出此錯誤。

第八十四回,寫眾人給寶玉提親一事極不妥,違背了第七十九回的說法。

第八十五回,小廝鋤藥和賈芸皆可自由進入大觀園,違背了前八十回男丁不得隨意進入大觀園的敘述。

第八十六回,寶釵道:“二哥(薛科)的書還沒看完。”案,第五十七回,史湘雲對薛寶釵說:“你令弟(薛科)媳婦(邢岫煙)的丫頭。”可知,寶釵年歲大於薛科,寶釵稱薛科為“二哥”實是續書作者的疏忽所致。

在八十七回中,更有林黛玉病中吃五香大頭菜,賈惜春居住地是蓼風軒等荒謬的敘述。第八十七回尚有一處致命的錯誤,書中寫“黛玉點點頭兒,因又問道:‘你才說的五兒,不是那日和寶二爺那邊的芳官在一處的那個女孩兒?’紫鵑道:‘就是他。’黛玉道:‘不聽見說要進來麼?’紫鵑道:‘可不是,因為病了一場,後來好了才要進來,正是晴雯他們鬧出事來的時候,也就耽擱住了。’”從這裡看,柳五兒沒死!但可參看一下,古本《紅樓夢》裡的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呵斥芳官,說:“我且問你,前年我們往皇陵上去,是誰挑唆寶玉要柳家的丫頭五兒了?幸而那丫頭短命死了,不然進來了,你們又是連夥聚黨遭害這園子呢。”可見柳五兒在七十七回前早就死了,而這段話在程甲本和程乙本里,都被理所當然的刪去。

我們再來看個有趣的錯誤,後四十回寫,賈元春病逝時,年齡是四十三歲。我們計算一下,第一百二十回,賈政說寶玉“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時,寶玉十三歲,六年後十九歲。按後四十回的邏輯,元妃病逝時間與才選鳳藻宮時間不過相距六年之內而已。那麼她才選鳳藻宮時是多少歲啊?是三十七歲!元妃省親時竟然三十七歲了,半老的徐娘竟然能才選鳳藻宮!元春病逝的年齡絕對是續書作者不細心,很隨意的寫的。

一部小說,出現這麼多前後邏輯不一致的地方,已基本可以相信非一人之手筆了。如果說,這種邏輯細節上的錯誤,可以作為合理缺點,對於評價後四十回時,給予原諒。那麼我們再考查一下後四十回的思想,它對前八十回的原著精神是繼承了還是篡改了?

我們的觀點是,後四十回對前八十回的精神進行了偷換和篡改。證據如下,我們單考查一下賈寶玉這個形象的變化。在前八十回裡,這是一個叛逆、瘋癲、呆痴又富有同情心的人物。在後四十回裡,這個人已全無生機了,我們看到的是“屈服”二字。“奉嚴詞兩番入家塾”賈寶玉屈服於賈政,屈服於功名科舉。“博庭觀寶玉贊孤兒”“評女傳巧姐慕賢良”賈寶玉向賈巧姐大談《列女傳》,大談封建倫理道德,屈服於封建禮教。“佔旺象四美釣游魚”“佈疑陣寶玉妄談禪”賈寶玉在宣揚封建迷信!“薛寶釵出閨成大禮”賈寶玉屈服於封建家長包辦婚姻。“驚謎語妻妾諫痴人”賈寶玉參加了科舉考試,喜中舉人,徹底的屈服於他反對了八十回的仕途經濟!這是賈寶玉嗎?這種歪曲不是在偷換原著精神麼?

按第五回的伏筆,《紅樓夢》的結局應是“好一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在續書中,我們卻看到了“復世職”“沐皇恩”“延世澤”還“蘭桂齊芳”等不倫不類的東西。續書既然寫賈寶玉“卻塵緣”為何還要寫他參加科舉考試呢?既然寫探春遠嫁,為何不是“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而是探春可常常回京探親。既然寫惜春出家了,為何不像脂批透露的那樣,“公府千金錙衣乞食”的悲慘生活,而是惜春僅在櫳翠庵出家,還有紫鵑服侍的舒服生活?前八十回已經暗示的很清楚,香菱是被夏金桂虐待死的,續書裡卻變成了夏金桂害人害己,香菱卻“平安”的難產而死。這些背道而馳的寫法,我們只能說,必是續書者有意而為之罷。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那個變質了的賈寶玉罷。他竟變質到這種地方——第一百回寫道“寶玉本想念黛玉,因此及彼,又想跟黛玉的人已經雲散,更加納悶。悶到無可如何,忽又想起黛玉死得這樣清楚,必是離凡返仙去了,反又歡喜。”

第一百十一回,鴛鴦上吊後,“寶玉死命的才哭出來了,心想‘鴛鴦這樣一個人偏又這樣死法。’又想‘實在天地間靈氣獨鍾在這些女子身上了。他算得了死所,我們究竟......誰能趕得上他?復又歡喜起來。”後面寫道,賈政叫小一輩的對鴛鴦的靈行禮,“寶玉聽了,喜不自勝,走上來恭恭敬敬磕了幾個頭。”這種寫法與前八十回差異有多大呢?我們回想一下就知道了,秦可卿死時,賈寶玉急得吐血;金釧兒跳井後,賈寶玉不顧鳳姐生日,跑去水仙庵祭奠她;晴雯死後,寶玉為她作長篇《芙蓉女兒誄》以祭奠;夏金桂未嫁薛蟠,寶玉就擔心香菱的安危等等。這樣一個多情痴情的人,在後四十回裡竟變成了個沒心沒肺的木頭人。林黛玉的死是返仙,不需傷心;鴛鴦被迫上吊是死得其所!她的歸宿就是為賈母殉葬!所以賈寶玉就很高興,恭恭敬敬的為她磕頭!這是多麼惡劣的篡改!

關於黛死釵嫁這個有名的悲劇,就不需要多費筆墨了。總之,這個悲劇的杜撰也是違反前八十回精神的。比如,林黛玉含冤而死的說法根本不對,因為林黛玉前世是絳珠仙草,她下凡的目的是以眼淚來報答賈寶玉(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續書者全不管這點,非要讓林黛玉怨死,造成一種以怨報德的荒唐結果。

第五十九回,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我們實在想不通,曹雪芹會願意編寫一個由於林黛玉和薛寶釵爭著當魚眼珠而造成黛死釵嫁的悲劇嗎?這根本違背了原著精神。

凡此種種,故知後四十回斷非曹雪芹手筆,也絕非曹雪芹原意,是徹徹底底被篡改過了的。


讀書廣記


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只有知識淵博的人才能看明白,高顎不同,高顎,只是通俗小說作家


中華文化密碼


中華文化密碼

文化領域創作者

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只有知識淵博的人才能看明白,高顎不同,高顎,只是通俗小說作家


給得起未來


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只有知識淵博的人才能看明白,高顎不同,高顎,只是通俗小說作家


何居航


香菱這個人物命運的改寫不一定是高鶚,或許是曹雪芹後來覺得香菱死了,那香桂豈不登天了,於整個紅樓人物命運基調不和,所以死了的只有那母夜叉。從這點來說,後面部分一定是曹的手筆。


肖成Liang



現代志翁


高鶚只是整理和收尾,算是善後善終吧


品味人生8093


怎麼就寫活了呢?香菱在實際生活中讓人喜歡不起來。看著著急。時不時做壞人。自己渾然不覺。卻很喜歡李煜的詩。你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