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拆迁众生相: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这才是不可思议!67%的网友【 关注 】亿房网后,都买到适合自己的房了!



上海拆迁众生相: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拆迁二字,本就带了暴力,现在是,以前更是。

拿上海来说,当今动辄拆一套赔几百万屡见不鲜,但并不是每一个上海人都如此幸运,比如民国时代的上海人。

01

1924年,上海宜乐里。

一众底层知识分子还有贫民老百姓都聚集在一处老式弄堂里,他们近来非常糟心,非常生气!

这里被一个外商看下了,一个月之后竟然要把这里全部拆迁!

因为得不到任何补偿,他们向法院申请诉讼,外商直接撕毁,声称是假的。

他们气不过,就继续上访。

撕破脸总是一瞬间的事。

同年5月1日子夜,地震般的打砸声惊醒众人,房屋在震颤,门窗在剧烈摇晃,

惊天嚎啕大哭之声四起,抵制拆迁的老妇被踹死、小孩被砸死、倒地的年轻人只见一个个血窟窿。

宜乐里强拆事件到此结束了,土匪一般的行为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民国上海人的心中,但那时,这些社会底层民众力量太薄弱了,直接预示了下一场惨剧的发生。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正巧赶上了大灾荒,一大批苏北农民涌入上海闸北棚户区,安家没多久,华界说要开发闸北,苏北农民有苦说不出,因着没地方去,面对华界的通知,只好当没看见。

但华界可不行,见劝迁不成,直接上猛火攻

同年3月7日深夜,一群人在授意之下,在闸北棚户区多处点火,木棍和破草搭成的窝棚瞬间浸入一片火海当中,一夜之间成为一片白地,侥幸没烧死的哭喊着逃了。

华界的拆迁大计大功告成,分文未出

02

1936年7月,租界也想和华界一般,在沪东棚户区这里,上演一出分文未出巧夺大片土地的靓丽好戏,但此棚户区又怎能和彼棚户区一般呢?

租界派了50个持枪探捕,想着先去吓唬吓唬这帮愚民,怎料2000多个人呼啦蹦出来集体反抗,小孩拿弹弓,女人拿便桶,男人拿扫帚,好一出虐打土匪大戏,租界偷鸡不成蚀把米。

沪东棚户区这帮人不像当年的闸北棚户区,个个都是厉害角色,在他们努力之下最终成立“全市棚户联合大会”,租界无奈之下取消拆迁计划,估计是意识到民意这东西有时候还是得顺应一下,收服人心嘛。

同年就建了一批廉租房,每月租金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大约300元左右),邀约这帮人住进去,还在棚户区兴办了免费的“认字学堂”。

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波操作,真漂亮!

03

胜利的战役开始打响了第一步,后面越打越火热,花样也越来越繁多。

主持强拆的一方主要采取三个手段:火攻、人攻、军火大炮攻,民众亦是随之战斗力不断升级,上诉、卧轨、上访、成立团会……

血是越留越多,但蛋糕只有一块,怎么办?

土匪那边就说了,那就分你一小块吧,哄哄这帮蠢货。

他们确实也是这样做了,根据1936年民国上半年征地数据显示,征地367宗,8万多亩,共计支付补偿款532592元(法币),然而算下来平均补偿款只有一亩6元(法币)。

法币的6元什么概念呢,刚发行还是可以购买等值物件的,但发行量太大,造成通货膨胀,100块钱的法币到1940年的时候就只能买四粒米了。

举个例子,当街头的两元店开始喊,100块一件啊,买到就是赚到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上海拆迁众生相: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衣服兜里根本装不下这些钱

此时民众就说了,真当我们是傻子啊!

不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随着土匪离场,民众终于开始迎来一个好的结果。

04

进入80、90年代,改开事业发展如火如荼,土地的重要性慢慢凸显。

此时在邓公指示之下,全国敲响了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土地可交易”的吼声开始响彻大地。

民众真正实现了“照价补偿”。

这时,沪东棚户区原生住民小徐迎来了人生崭新一幕。

小徐家祖上原是民国时期沪东棚户区一支,50年代的时候政府给他们颁发了新户籍,正式

“正了名”

小徐一出生就住在这里,眼看着上海这几年发展贼快,周边普通楼盘早已接近5万一平,谈了个女朋友,丈母娘非逼着让买房,不然不给嫁女儿的哟。

在拆迁浪潮之下,最终,小徐一家拿到了差不多600多万补偿款,在附近买了房,顺利把媳妇儿娶回了家。

买房当中,有一件事他记得特别清楚。

刚进售楼处,就看见售楼小姐摇曳着她绰约的身姿,两眼发光的望着他们,浑然不顾小徐不堪的衣着。

两眼仿佛在说:靓仔,来啊,来啊……

小徐对着身边人,尴尬一笑。

05

上海有句俚语:穷人翻身靠动迁。

那时候,无数个小徐就是这样走向人生巅峰的道路。

然而时间到了2015年,巨震来了,这句话就对一大半人失了效。

原来之前是按人头分,谁家人多就拿的多,一家子7,8套也有,现在一大家子8口人来分一份拆迁款,能不出家庭问题吗?谁不知道蛋糕都是越分越少?

说起人多,我就多插一句,民间流传,那时上海人多房少,几代人都挤在6平米房子里。

家里两个儿子如都娶了老婆,需要行房之时,晚饭过后母亲就带全部人出去,夜黑风高,轮着来嘛,聪明的你懂的。

言归正传,小徐的表弟阿华家就属于典型的不够分。

15年动迁,阿华家5口人分10几平,动迁房又都在近郊一带,就连近郊的两套动迁房,也是阿华父母倾尽钱财所购。

阿华知道,即便对这里感情再深,也回不去了,10万一平的价格,也让住在弄堂的周边更是奢望。

他能做的,就是每晚下班时,呆坐在没拆完的弄堂口,和周边大叔大妈聊聊天。

这时,他就像回到了儿时,心里十分满足。

到2016年的时候,阿华听说了一件事,感慨颇深。

他现在家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妻,拆迁的时候两老口搬到了这里。

起初挺开心有新房住的,但后来越来越住的憋屈,一直想着回去。

直到有一次老头子半夜突发急病,孩子不在身边,周边太偏僻没有大医院,差点延误最佳救治时间。

后来两老口也算想明白,干脆搬回去,老两口开始打听市中心未拆的老弄堂,还真找着了。

老夫妻后来笑着对阿华说,回去第一天就觉得舒服。

看着房顶的老虎天窗,窗台上摆满了悉心呵护的月季,到阳台上去晒晒太阳,觉得自己可以活到九十九的呦。

但忧虑还是存在,害怕再拆,他们再也不想走了。

听到这里,阿华默默抹了一下自己的眼泪。

文章的最后,周华健的歌放在这里很合适。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