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在伊朗被發現,學者看完非常感慨:原來這裡曾經屬於中國

公元1253年7月,成吉思汗的孫子徐烈武率領蒙古軍隊發起了第三次蒙古西征,軍事戰線指向西亞的阿拔斯王朝。經過四年的激烈戰鬥,蒙古人征服了整個伊朗高原和伊拉克。這次大規模西征結束後,徐烈武將伊拉克確立為蒙古在西亞的四個大汗國之一。

中國文物在伊朗被發現,學者看完非常感慨:原來這裡曾經屬於中國

蒙古人的第三次西征直接導致了伊拉克汗國的誕生,這是朝日統治時期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伊拉克汗國的創始人徐烈武是成吉思汗最小兒子拖雷的兒子。他的兩個兄弟是元憲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

正是由於血緣關係,旭烈兀在伊拉克和元朝之間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除了伊拉克,蒙古人還在中亞和北亞建立了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但是這兩個汗國和元朝的關係並不太密切。他們只是口頭上承認元朝是他們自己汗國的主權國家,但私下裡卻不服從元朝皇帝的命令。

中國文物在伊朗被發現,學者看完非常感慨:原來這裡曾經屬於中國

1266年,旭烈兀因病去世,他的兒子阿八哈被選為伊拉克的可汗,但阿八哈不願統治。一些部長對阿八哈的做法感到非常困惑,並去問阿八哈為什麼不想統治。阿八哈堅定地對部長們說:“元帝國是波斯的主權國家,我必須得到我叔叔忽必烈的認可。沒有我叔叔的命令,我永遠不會成為可汗。

當時,伊拉克離元朝的首都很遠。忽必烈派了一名特使來發送任命阿八哈為伊拉克汗的委任書,但是委任書直到四年後才到達伊拉克。在此之前,阿八哈直到看到委任書後才掌權,阿八哈開始宣佈自己是伊拉克的新君主。

中國文物在伊朗被發現,學者看完非常感慨:原來這裡曾經屬於中國

與此同時,元朝的使者帶來了聘書,上面刻有漢字的法令。從那時起,所有來自伊拉克的外國信件都必須用忽必烈的法令密封起來,以表明伊拉克是元朝的附庸國家。

20世紀中葉,一位歐洲學者在伊朗發現了一件元代遺物。這件遺物寫在羊皮紙上,由伊拉克第四任君主阿魯渾寫給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在這封信中,阿魯渾希望腓力四世能夠派遣軍隊,用伊拉克汗流浹背的國家攻擊埃及的馬木魯克王朝。阿甘在信中還聲稱,如果法國人願意派兵,蒙古人會把耶路撒冷送給歐洲人,阿甘本人也會接受基督教洗禮。

中國文物在伊朗被發現,學者看完非常感慨:原來這裡曾經屬於中國

發現這封信的歐洲學者對信中的蒙古文字沒有做太多研究。他驚訝地發現,這封信上印著忽必烈給伊拉克的六個漢字。讀完歷史書後,這位學者瞭解到伊拉克汗國一直在用漢字印章印刷自己的國家文字,從未聲稱自己是汗國,而是自稱為波斯總督。後來,這位學者在他的書中哀嘆道:“在13世紀,波斯一直是中國的一個省,伊拉克汗國的蒙古汗一直忠於中國的蒙古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