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昨天(12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時,指出創新事關國家前途命運,在提到“關鍵核心技術”時,即席即興提到了“硬科技“,強調要突出“硬科技“研究。

11月初,科技媒體36氪刊發了一篇文章《2018年,創業黃金時代結束的一年》,提到創業大環境已經發生改變,隨著資本寒冬到來,融資變得異常困難,很多創業者遭遇資金鍊條斷裂危機,開始大規模裁員,另一方面因為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和馬太效應,資本開始向頭部項目集中,小型創業者們搶奪剩下的資源,競爭激烈。

黃金時代真的結束了嗎?西安的“硬科技“怎麼樣了?懷著這樣的疑惑,我們和幾個西安本土的創業團隊聊了聊,想知道他們這一年怎麼樣了。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從2016年開始,國內的土地測繪行業進入市場繁榮階段,大量的山地測繪和近海邊防需求讓以測繪為主的無人機團隊看到了市場發展的前景。

也是在2015、2016年,無人機行業正站在風口浪尖享受投資機構目光,國內無人機市場出現了億航、大疆等巨頭。其中的領跑者大疆在2016年,已經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以上的市場份額,估值超過百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公司。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當時的情況,讓西工大的戴維無人機研發團隊感到時機成熟了。因為長航式無人機在市場上還是一個空缺,他們趁機推出了第一、二代無人機,專門針對2015年開始火爆的山地測繪領域。

然而,從2016年起,行業巨頭瓜分了大部分消費級市場,並且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壁壘。再加上,我國山地測繪因為總量不變,需求也在慢慢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戴維的團隊遇到了瓶頸,如果再堅持無人機硬件生產,虧損是必然的。

戴維無人機研發團隊,是師生共創模式,最大的優勢是背靠高校實驗室,有著從老師到學生一脈相承的技術累積。這樣的技術累積,幫助他們把目光從無人機的整體制造轉向了具體的技術解決,也就是提供後期服務和軟件上的更新。

“我們今年已經開始準備轉型了,目前的主要模式是訂單由團隊接觸,然後把這些訂單分配給下線公司製造,加盟提供服務。其實就是提供解決方案,並準確細分到技術性解決方案這一個突破點。目前,我們考察了西鹹,打算在那裡找到一個可以進行技術對接的地方。”

今年,戴維團隊因為一個發動機控制模組產品,已經和二十幾個小廠商簽約。

從戴維團隊的例子可以看到,大環境確實在不斷變化,西安的創業者或因為市場歷練或因為投資眼光,開始尋找到個人細分領域,一步步從風口創業中走出來,踏實落地。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如果說,戴維團隊是在市場的反饋下,決定放棄傳統無人機行業中的硬件製造,轉而抓住提供技術服務中這一點作為市場突破口,那麼打算落戶在西鹹秦漢新城的夏涵就是從一開始在國家提倡分級診療時,就瞄準了國內基因市場中檢測病原微生物這一領域,深根細作,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市場縫隙。

夏涵的方向是把微生物大數據和當下最熱門的基因檢測、精準醫療聯繫在一起,用檢測病原微生物基因的方式,幫助醫生提升診斷的準確性。

當患者發生感染,用傳統的病原檢測手段,100個樣本只有10到30個左右能找到病原,沒有檢測出來的部分醫生仍然需要一個個試驗。一旦夏涵的病原微生物基因組大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們的樣本識別數可以從現在高於平均的50,增長更多。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2015年已經落戶於西鹹中俄絲路創新園的李鵬,也看準了基因檢測行業。

雖然目前華大在國內基因測序市場中一支獨大,但是行業裡並沒有真正形成不可撼動的獨角獸公司,醫療行業在我國依然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針對臨床的腫瘤、慢性病等的檢測,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和腫瘤檢查早期篩查不夠普及這兩個特點,有很大的未來發展潛力。

這次創業,李鵬精準定位為技術服務型基因檢測公司,運作模式是從上游的以魯米那等國際醫療器械巨頭裡購買檢測裝備,打通下游醫院的網絡,為醫院提供第三方檢測服務。

今年公司的財務報表,說明了方向選擇的正確。依託西安的醫療資源和就醫人數,夏涵今年達成了收支平衡,李鵬團隊已經開始盈利。

不同背景下的創業者在把控方向時,逐漸迴歸理性。雖然目前創業門檻在提升,但草根創業者的寒冬到來,對真正想做事的人大有好處,一批投機者們被主動或被動地被篩選出去,只要能留下就是經得住考驗的項目。西安的創業者們只要選對了項目方向,盈利是遲早的事。

往前推十年,很多人稱其為創業的黃金十年,很大原因是中國互聯網的快速崛起,網民數量從2008年的2.98億到今天的8.08億,給眾多創業者們帶來了流量紅利。資本包裹著創業者前進,僅僅靠著一個概念提出創業獲得百萬融資,在過去幾年中屢見不鮮。

徐肇成身為某西安創投基金的VC,在投資圈資金投放緊縮的大環境下,對項目選擇變得更加謹慎。

他現在支持的一個項目,主要做的是降低生物實驗試劑成本。在賽默飛世爾這種國際體外試劑業的巨頭刮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後,這個項目可以通過降低單價到以前的5%,瞄準現在醫療檢測行業中的小型企業,為這些微小企業減少很大一部分實驗開支。

一種實驗試劑聽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但是徐肇成非常看好他們的產業前景,“對於西安現在的創業,我推崇的是做單點技術創新,鑲嵌到現有的產業鏈體系中去,而不是一來就說自己的願望是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體系。”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2018年,一手建立起共享單車生態鏈之一的ofo,陷入了債務危機,被早早賣給美團的摩拜倒成了幸運兒。從2016年8月開始到2017年6月,摩拜完成了七次融資。而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都遠沒有摩拜的融資頻率高。妄圖做起產業鏈,單以目前的技術層級和產業配套來說,依然需要大量資本介入和燒錢維護,一旦資本的浪潮退去,誰在海里裸泳就一清二楚。

追逐風口的創業市場,趁著這個機會終於冷靜了下來。無論是宏觀經濟環境下的去槓桿、現在的市場遇冷,還是投資人的選擇傾向無一不在都透露著一個趨勢:

西安的創業者們需要做的是抓住自己在細分領域中的微創新方向,用“硬科技”進行微創新,真正形成良性的自我造血功能。踩在風口浪尖式的創業,應該慢慢迴歸到最基礎的部分,即不再大量依靠融資,更多看重團隊的自我造血能力。

黃金時代可能真的結束了,但是創業時代還遠沒有到終結的時候,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形容現在即將進入的是創業的“白金時代”。而白金的價值更高,但也更難獲得。如何找到市場切入口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甚至可能是一切的開端。


凜冬將至,硬科技創業者如何站著活下去|西安創業觀察


從西安創業者的行動看來,從風口中走出來,利用“硬科技”,立足當下產業鏈條的微創新可能就是下一個機會。

尤其在今年,國家還提出了將“顛覆式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突破口,立足於真需求,讓專注於技術更新、迭代的創業者團隊得到真正的關注。西鹹新區在11月底的“創響中國”活動中,也給了針對微創新創業團隊們的地方政策支持。

而“硬科技”更不只是一個概念,從2016年米磊給李克強總理第一次講“硬科技”,到昨天的會議上總理自己講“硬科技”,這中間走了兩年。

一直為西安努力推動“硬科技”的陝西省委副秘書長王飛感慨說:“兩年很短,一下子就過去了。但兩年又很長,我們都知道這有多麼的不容易。一個源自西部地區的原創概念,能夠上升到國家的話語體系,凝聚的是多少人的奉獻和熱血,對於當下國家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是顯得多麼的彌足珍貴。”

可以預期的是,在未來幾年,屬於西安本土的“顛覆性”硬科技微創新會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霹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