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袁志军:奋战“非典”一线,和战友7天建起小汤山医院

军医袁志军:奋战“非典”一线,和战友7天建起小汤山医院

一家人都是党员,都是军人(右二为袁志军)。

人物档案

  • 袁志军,1955年9月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1970年12月入伍,成为原兰州军区总院战士。1984年12月调至济南军区第107医院,2011年12月退休后,被107医院返聘为医院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2003年“非典”时,作为小汤山医院经管科主任,在医院奋战两个月,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的慰问与接见。获得了首都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证书,被中共济南军区联勤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


我叫袁志军,1955年9月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姥爷曾经是抗战时期中共莱西地区地下党员,母亲和父亲都参加过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都获得过解放勋章。

在我的大家庭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与军装有关。出生在部队大院的我深深地被绿军装吸引,15岁那年,我还上着学,但我早就有了穿上军装的梦,由于年纪小,军务处处长不让我参军,说等长大了再去。可那时的我不甘心,就想当兵,于是天天缠着军务处处长,他去哪我就跟着去哪,经过两天的纠缠,他终于同意我参军了。1970年12月我顺利入伍,先后在兰州军区总院任战士、护士、技士、技师,1984年12月调至济南军区第107医院,先后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经济管理科主任。

2003年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非典疫情在中国大面积爆发,全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片阴影当中,回想2003年在小汤山抗击非典,到如今已经过去了近15年。在那个封闭环境中,面对着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对于经历整个过程的我来说永生难忘,会害怕但绝不退缩,也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军医袁志军:奋战“非典”一线,和战友7天建起小汤山医院

在话务班当兵的袁志军。

在建军90周年来临之际,我愿与大家一起回忆在小汤山医院的那惊心动魄的两个月,重温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感人故事,回味短时间内所经历的生离死别的人生百味。

谈“非”色变,在2003年那个春天,这成为亿万中国人的群体反应。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打开电视机所有的频道都会滚动播报“非典”的病例数字,看着各个地区“非典”病例数字不断攀升,人们脑中的那根弦也都绷得紧紧的。

就是在这个时候,2003年4月21日,北京市委决定在小汤山建立非典定点医院。4月24日,我对丈夫说,“我感觉我要上了”,可丈夫当时并没在意,对我说,还不到那时候。4月26日0时12分,107医院接到了组建赴京医疗队的命令,“早上,医院紧急召开会议,我第一个就报名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应该我来上,或许是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里受父母的影响,骨子里那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责任意识油然而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应该挺身而出。院党委在找我谈话时,我说:“同事陆玉的孩子太小,不适合上一线,我身为医院经济管理科主任,更适合到临时组建的小汤山!”连夜,我与济南军区医疗队的战友一起连夜奔赴小汤山。

抵达小汤山时,医院还正在建设中,当时医院共设置了22个临床科室,4个医技科室,展开床位1000张,病房里除了病床和电视外,一无所有。我带领着医疗队的战友,在三天时间里,将全部药品、器材、营具、被服搬进了病房。后来部长给我调配了28个武警战士,负责全院的小灵通发放、电话号码更新、车辆派遣、证件发放、住房安排等。那会儿所有人都顾不上吃饭,工人们在工地上紧张地搭建临时设施,渴了,喝几口瓶装矿泉水,饿了就吃口咸菜咬几口馒头,累了就简单在麻袋或者草席上休息一会,就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了7天搭建小汤山野战医院的奇迹。而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接小灵通,不停地小跑,安排人员,困了累了,就找两张报纸在地上简单休息,最紧张的时候,一晚上只睡2个小时。

军医袁志军:奋战“非典”一线,和战友7天建起小汤山医院

处在疫情中心,家人的牵挂总是特别多,然而在到达后的一周里,我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除了接分部和院领导的电话,家里来电话都是说没事,然后就挂掉了。”

5月4日,医院经管科成立,我被任命为经管科主任,与战友在两天时间里就完成了建办公室、建规章制度、建收费网络的任务,随后与北京卫生局、物价局沟通,了解医疗收费价表,协调发票等。那会我就定了一条纪律,凡是需要到隔离区办事的,两个助理员都不准去,只能我去,因为他们一个是3岁女孩的妈妈,29岁,一个是6岁男孩的爸爸,33岁,年轻人容易感染。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起第一批病人出院时的场景,我都激动不已。5月15日有7人出院,这是我们众志成城、共同努力的结果。更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有幸参加了最后一批18名非典病人出院的欢送仪式,那时候看到“走出小汤山,一生都平安”的横幅,不由得热泪盈眶。

随后,我作为京外驻京部队的唯一代表,负责全院财务和物资的审计,并执笔向总部撰写了医院的财务审计报告。“由于科室的助理员都后撤了,我一个人既要完成6月份成本核算报表和分析,又要清点仓库、查账,所有这些只用了5天时间。然而这五天时间又被军报及地方媒体称为另一个“小汤山”速度。6月29日,召开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部、总后勤部三方参加的小汤山医院军地双方交接签字仪式,“我有幸目睹了军地双方首长交换签字本时的历史性时刻,也是京外驻京部队中看到这一幕的唯一的一位代表,终身难忘,这意味着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个难关,打赢了这场战役。”

军医袁志军:奋战“非典”一线,和战友7天建起小汤山医院

03年非典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慰问和看望小汤山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袁志军(第一排右四)

在小汤山忙碌的两个月中,让自己最荣幸和最难忘的事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的对医务工作者代表进行慰问与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因为小汤山,我获得了首都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证书、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奖励证书,被中共济南军区联勤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荣立三等功。

当我离开医院时,丈夫从烟台驱车到小汤山接我。他说,他开车进京经过河北的时候就已经被当时的气氛所笼罩,他也是转业干部,到达小汤山他看到离我办公楼后的几个大排气烟囱,那是病区通风系统……丈夫见到我后抱起了我,流了泪,轻轻的在我耳边说,“你还好吗?”

其实在小汤山的两个月,起初我的父母和孩子都不知道我去了哪里,后来地方政府到家里进行走访慰问,及中央电视台播报小汤山一线抗击“非典”救援的报道,家人及战友才知道,陆续给我打来电话,但那时我都是说,我没事,然后就把电话匆匆挂掉。

我的父母对我到小汤山的经历也是十分自豪,父亲母亲都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已经85岁的母亲常说:“军人就该上战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要挺身而出”对于我奔赴抗击非典的一线,她非常自豪,经常会对别人讲起,并为我竖起大拇指……

2011年12月退休后,我又被107医院返聘为医院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在42年的军旅生涯中,在小汤山医院的两个月是我从军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记忆和经历。每当回忆起当初第一个报名奔赴小汤山医院时的情景,“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服从祖国的需要,在那样危急的时刻,必须要冲在前边。”的信念就会在我内心油然而生。(作者:杨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