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秦始皇陵,中國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複雜的帝王陵墓,位於臨潼縣東側的驪山地區。儘管如此,帝王建陵這一傳統並非源於秦始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歷代諸侯君王已有修建帝陵的觀念。一座帝陵的修成,短則數年,長則幾十年不等,像秦始皇陵這樣的工程,耗時長達39年。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從此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對於死後歸處十分重視。

自古以來,古人就把墓地看得尤為重要,向來有事死如事生一說。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傲然天下,自然不敢輕怠修陵一事。秦始皇陵竣工之時,規格不輸當時任何一座帝陵,且在前人基礎上,秦朝對帝王陵墓做了諸多改進。如修陵時間提前至即位初、築造龐大的地下宮殿、設計有大量陪葬坑、陪葬墓,這些改進都為後世帝王陵墓提供了參考。

當然,帝陵的對比不僅在規格與規模上,更多的在於風水。那麼,秦始皇陵選址驪山,莫非是因為風水玄學?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古代修建陵墓基本遵照“依山傍水”的觀念,即:陵墓背靠山嶺,面向著平原湖泊,有俯瞰江山之意。秦始皇或許正是依照此觀念,把皇陵地址選在了驪山地區,南倚驪山,北臨渭水,可謂是“依山傍水”的典型。以上是分析得出,符合史料記載。

不過,史學界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最早對“秦始皇陵選址驪山”進行解釋的是北魏酈道元。按此他的說法,秦始皇是因貪圖驪山美名,才選擇在此地建陵。這一說法似乎更加荒誕,須知,秦陵修建起於公元前247年,與秦始皇即位為同一年。而當時的秦始皇只有十三歲,並無決斷大權,朝中政事一律由相邦呂不韋負責。

驪山建陵如此浩大的工程,必須經過呂不韋同意,一個十三歲的孩童僅憑“貪其美名”,是難以說服呂不韋的。可見,驪山的最終敲定,應該與“依山傍水”有關,至少,此說法要比“貪其美名”靠譜一些。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關於秦始皇陵墓,有一件事很是詭異,那就是陵墓內果真有飛雁嗎?秦陵存世兩千多年,從未有人真正進入到地宮深處。千百年來有關秦陵的傳說數不勝數,令它在後世人心中更加神秘。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三輔故事》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

秦末時期,項羽率軍殺入咸陽,燒殺搶掠,屠盡秦室宗親。而後,他率領三十萬大軍來到秦陵,把陵園的地面建築盡皆焚燒,又令人挖掘秦始皇陵,將其破壞。就在楚軍士兵挖出一角時,忽的從裡面飛出一隻金雁,直接掠向空中,沒多久即消失不見。

數百年後,正值三國亂世,這天日南太守張善正在處理公務,府上有客人到訪,並帶來一件禮物。張善當時並未在意,待客人離開後,他將禮物打開,看到其內有一隻金雁。通過對金雁身上記載的文字,張善推斷出此物出自秦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儘管在我們看來,這只是流傳故事,真實性存疑。但是,無風不起浪,此事的傳出,極可能說明秦陵之中已有物品被盜,且流入雲南邊境。並且,在《漢書·劉向傳》中也有一則記載:“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結果有一隻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引發大火,將秦始皇的棺槨燒掉了。”

甚至,對於這件事,《水經注·渭水》也作了一些補充道:“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另外,許多人對金雁會飛存在質疑,其實,可以理解的,這不符合現代科學。

但筆者需說明的是,金雁會飛並不代表就是活物,更不代表成精,人為製作的藝術品經過技藝加工,是可以實現飛翔的。如:在春秋時期,傳世工匠魯班就曾造出一隻會飛的木雁,能翱翔天空,抵達宋國。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這是有史料為證的,以此推論,秦國的工匠技藝造出一隻會飛的金雁,並非天方夜譚。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百姓較為迷信封建,並不重視科技發展。兩千多年前,金雁雖具備飛翔的可能性,但若要真正實現,還是有較大的難度。它與魯班所造的木雁不同,金雁通體由金屬打造,無論是材質還是密度,都要強於木雁,實現飛翔的難度高上數倍。

如果,秦朝的工匠技藝,能夠實現金雁起飛,無疑是古代科技史的一大奇蹟,若將此技藝應用在人的身上,或許古代已經有“飛人”記載。但顯然,我們並沒有看到,說明金雁飛行具有可能性,卻在當時並未實現。

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金飛雁”嗎?並且,金飛雁還能夠自己飛翔?

木雁由於材質關係,重量較輕,通常藉助風向即可起飛。而金雁作為金屬物體,如果自身無法提供持續動力,僅靠風力是無法起飛的。退一步講,哪怕它可以藉助風勢飛行,但是,在地宮無風環境下,它又是如何從地下飛出的呢?

所以,這一些列矛盾的地方,足以推翻“飛雁”之說。

儘管如此,但我們仍要知曉,古代每一個傳說都是有據可查的,金雁應該也是如此。筆者經過翻閱漢代相關的文獻,終於發現“金雁”源頭,司馬遷和班固的記述中有一句:“黃金為鳧雁”,後世文人極可能根據這點,進行發揮創作,這才有了“飛雁”傳說的故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輔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