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尾礦資源利用的發展和建議

尾礦是選礦中分選作業的產物之一,礦石經過選別、綜合利用處理後,其主要有用組分富集成精礦,而其它殘留物質稱尾礦,因此尾礦是礦產中有用目標組分含量最低的部分。由於技術經濟條件的限制,尾礦往往在選礦時已無力再進一步分選。尾礦庫是指築壩攔截谷口或圍地構成的,用以堆存金屬或非金屬礦山進行礦石選別後排出尾礦或其他工業廢渣的場所。尾礦往往數量大,含有暫時不能處理的有用或有害成分,若隨意排放,將會造成資源流失,大面積覆沒農田或淤塞河道,汙染環境。另外,尾礦庫存在潰壩危險,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一、我國尾礦資源現狀

尾礦問題在國際範圍內普遍存在。據我國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現有尾礦庫12718座,其中在建尾礦庫為1526 座,佔總數的12%,已經閉庫的尾礦庫1024座,佔總數的8%,截至2007年,全國尾礦堆積總量為80.46億噸,且每年以3億噸的數量增加。而另有數據顯示,在全國的尾礦裡,有重大特大險情的尾礦竟有數十處之多。尾礦的大量堆積帶來了資源、環境、安全和土地等諸多問題。

同時,由於我國礦產資源80%為伴生礦,且我國礦業起步晚,技術發展不平衡,不同時期的選冶技術差距很大,因此,大量有價值的資源存留於尾礦之中。例如,我國鐵礦尾礦的全鐵品位平均為8%~12%,有的甚至高達27%。以當前鐵尾礦總堆存量45億噸計算,尾礦中相當於存有鐵5億噸左右。在礦產資源和尾礦集中地區,尾礦富含的資源更為可觀。廣西南丹的錫多金屬礦有 61個尾礦庫,在總量2522萬噸的尾礦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錫、銻、鉛、鋅、銀、金、銦、鎘以及非金屬礦砷、硫等,品位都在國家工業品位指標之上,有些已達到大型或特大型規模,初步測算有30億元人民幣的資源量。如果藉助選礦技術的新發展,將這些金屬回收,不亞於建立一個新礦山。又如,四川攀枝花鐵礦的尾礦中含有銅、鎳、鈦、釩等十幾種有益組分,相當於一座大型有色金屬礦山。而非金屬礦如煤礦的煤矸石和其他圍巖等也都是有用物質,而且是已經採掘到地面,易進行進一步分選。此外,南方的南嶺地區、湖南的郴州、廣東的韶關、廣西的玉林百色、雲南的三江源地區,以及東北很多地區,都是多種有色金屬成礦帶區。有的富含金屬礦藏的尾礦庫甚至已經引起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購買興趣。

可見,尾礦並不是完全無用的廢料,它往往含有可作其他用途的組分。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尾礦中的這些有用目標組分還可能被進一步回收利用。這些被丟棄的“垃圾”所含的價值巨大,無異於一座礦產資源寶庫。

尾礦綜合利用對我國意義重大。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礦產資源消耗量大,對外依存度較高,尾礦的利用可以緩解我國資源日益緊缺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國是礦業大國,開發利用好長期累積的大量尾礦,既可“變廢為寶”,又可有效緩解資源堆積帶來的環境壓力。可見,在尾礦中蘊含著二次利用的商機。因此專家認為,我國礦業循環經濟當前的任務就是要開發利用長期擱置的大量尾礦。而選礦作業中實現無廢料排放,是礦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二、尾礦開發利用方式

礦中主要有用組分的含量稱為尾礦品位。它是選擇經濟合理選礦方案、評價礦石可選性的重要參數。因此,開發利用尾礦,首先要對其進行地質評價。必須弄清每個尾礦庫中尾礦的物質組成、有用組分的含量、在壩中的分佈情況(空間位置)、各種可能用途的礦物原料的規模、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及其預防評估等。因此,尾礦開發利用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即一方面是安全生產的需要,消除尾礦庫帶來的危害,另一方面尾礦作為二次資源再開發,提取其中剩餘有價金屬,通過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恢復耕地,美化環境。在綜合利用中,存在尾礦回收有價組分和尾礦全組分綜合利用兩種。

從尾礦構成成分來看,尾礦大體分為四部分:第一,尾礦中含有當前可提取的有用組分和不久的將來即將被利用的,是商家首選開發的資源。第二,是有重要工業價值的組分,當前技術上尚未過關或技術上過關而成本甚高,暫不能投入市場的,如含有稀有、稀土元素等礦山的尾礦,應妥善保存,例如包鋼鐵礦的尾礦和與礦石同時採出含有稀土元素的礦體圍巖。第三,構成主要尾礦的大多是硅酸鹽類礦物原料,利用的可能方向主要是用作建築材料和土地復墾以及回填礦山生產坑道等,其利用的規模與當地經濟發達程度相聯繫。用於土地復墾的尾礦中砷、汞、鉻、鎘等重金屬含量不能超標;用於建築材料的尾礦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不能超標;回填礦山生產坑道的尾礦,不能成為汙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水連帶汙染)的汙染源。第四,可能要有一小部分不能(含量甚低或賦存狀態問題)再次提煉有用組分,並含有較高的放射性物質,不能作為建築材料、復墾的尾礦(如來自放射性礦山和稀土元素等礦山的尾礦)只能採取特殊封閉措施予以處理。

尾礦回收有價組分是指在尾礦利用中首先考慮從尾礦中儘可能多地回收有價金屬和礦物。如金川鎳礦從尾礦中進一步回收鎳,使鎳的選礦回收率從原來的50%左右增加到90%。安慶銅礦從尾礦中回收鐵和銅,每年大約可獲得品位16.94%的銅精礦2.56噸,品位43%的鐵精礦53.5噸,年創產值491.5萬元。新疆可可托海87選礦廠從尾礦中綜合回收白雲母,年創產值800萬元,利稅273萬元。

尾礦全組分綜合利用指尾礦不經回收有價組分直接整體使用,一般要求尾礦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礦物組成基本與利用途徑相符,且有毒有害成分低於標準,即尾礦可以作為複合礦物原料進行整體開發利用。例如,有些尾礦可以作為陶瓷主原料,燒成溫度比用傳統純料降低50~100攝氏度,節能20%;將尾礦作為建材原料,可比常規原料加工到同樣細度節約近一半能源;擇優組合有關工藝、設備,可以開發出有新性能的新產品,如用黃金尾礦生產的微晶玻璃,其性能等同於添加了黃金的高檔微晶玻璃。

過去我們往往採用尾礦回收有價組分,儘管效益可觀,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少尾和無尾問題。尾礦全組分綜合利用卻能夠從尾礦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角度出發,最具發展前景。目前,尾礦全組分綜合利用途徑主要是製備建材、礦井充填、土壤改良、土地復墾等。另外,一些無較大經濟價值的尾礦或二次回收後無經濟價值的尾礦,也可用作井下充填料或填坑鋪路,可對尾礦庫復墾造田、綠化造林,或建成生態公園、體育娛樂場地。

三、尾礦開發利用建議

尾礦開發利用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尾礦庫的利用涉及地質與資源、礦山工程、環境保護、景觀美學、生物生態、金屬毒性毒理等多門學科。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尾礦庫的開發利用比礦山開發利用更為困難,在安全和環保上要求也更為嚴格。然而,目前我國尾礦管理混亂,權屬不清,開發利用缺乏整體規劃。因此,我國若想搞好尾礦資源開發利用工作,需要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和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配合。

為進一步做好尾礦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政策方面

從尾礦庫的設計到其綜合開發利用都離不開安監部門、環保部門和國土資源部門的監管。涉及到尾礦庫綜合利用的立法,其工作也應是各部門聯動。若建立尾礦綜合開發利用的條例,便可將各部門的職責詳細列入其中,各部門各司其職,將有助於尾礦的綜合利用。

中國礦業聯合會綠色礦業辦公室總工程師喬繁盛指出,對於尾礦綜合開發利用必須有一部法規或法律統一管理,並應明確尾礦庫的管理權、使用權等問題,還應摸清全國內存尾礦的家底,將其分門別類,並制定統一規劃。通過統一管理和統一規劃,對不同類型的尾礦,根據其性能差異和對其的不同需要,有部署、分批地去開發利用,而不是一哄而上。此外,規劃應堅持科學性的原則,比如堅持尾礦開發先簡後繁、先易後難的原則。

在具體實行中應注意以下三點,一要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造;同時落實減免資源稅費等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和企業資金投入尾礦等資源利用。二是使用好中央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大型企業、大型礦區的尾礦和“廢渣”中的資源利用工作,發揮引導示範作用。三是加強開發准入管理,制定和完善礦業開發企業准入和監管的標準,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做強做大礦業企業。

2.技術方面

我國技術引導方面工作做得比較充分。“十二五”期間,為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 平,我國將推進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提高石油、煤炭等能源礦產的共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重點開展黑色、有色、貴金屬和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共伴生資源的多元利用、梯級利用和高值利用,發展非金屬礦產伴生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廢棄物資源化水平,重點在排放量大、堆存量大、汙染嚴重的固體廢棄物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繼續推進粉煤灰、煤矸石、尾礦、脫硫石膏、磷石膏、冶煉廢渣、建築垃圾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然而,我國尾礦利用方面的研發能力仍然較弱,尾礦利用粗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對尾礦的開發利用以及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各礦山企業,沒有統一的管理和協調組織。各個礦山企業各自為戰,由於受資金和研究開發能力的限制,往往對尾礦的研究和開發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對於一些高難度的研究項目,無論從資金方面還是科研人員配置上,不能形成合力攻關,有些利用方式還比較粗放,無法將尾礦中的有用組分都開發出來。

未來在技術方面,要加強尾礦綜合利用的技術創新,研發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加快研究成果轉化。

四、結語

據中國礦業聯合會尾礦綜合治理辦公室估計,我國尾礦潛在價值約1300億元,其開發利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不過,關於尾礦回收利用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建議相關部門做好前期尾礦和市場的調查工作,摸清尾礦家底,從數據上為尾礦利用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避免決策的盲目性造成資源的浪費。技術上,我國應加大尾礦全組分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高附加值建築產品,實現少尾和無尾化過程。未來,我國需轉變觀念,革新技術,實現尾礦減量化、資源化、效益化,從而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