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临近年底,地产人今年你对你的年终奖有期待吗?看了下最近的新闻,不少人可能会有些泄气,房企高管离职、人员频频变动,为了应对寒冬,有的房企裁员、降薪,甚至要砍年终奖…

行情上行时,房企多“发钱”是理所应当,在行情下行时,明源君认为,房企更要多“发钱”!这里的“发钱”指的不但是单纯的给现金、奖金,而是指员工激励的综合机制。

为什么行情下行房企更要学会给员工发钱,明源君从以下三个角度谈谈:

①高激励机制留下人才是度过寒冬的最“省钱”方法。

②高激励机制要舍得发钱,更要会“发钱”。

③标杆房企是这样打员工激励体制组合拳的。

01

高激励留下骨干精英

才是度过寒冬的最“省钱”的方法

地产行业一向是个“拼”字当头的行业,抢开盘工期、抢开业日期、抢去化速度,白加黑、五加二对于地产人来说是常态。那么是什么在激励这些员工拼命向前跑的员工?是情怀吗?不,是钱!

职场里谈钱不伤感情,只谈情怀不谈钱才最伤感情。尤其到了年底,辛苦一年,看着别人家的房企“壕”气发年终奖,自己家却左砍右砍各种扣钱,再加上其他激励制度也不吸引人,员工铁定会选择跳槽。

可能有人会问,地产寒冬时员工难道不应该跟着一起缩衣节食吗?明源君认为,不应该,聪明的房企在寒冬时更要掌握高激励的员工激励方法,因为这才是最“省钱”的过冬方法。

1、用高激励机制留下骨干精英培养最强战队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工作绩效=能力x动机激发。这里的“动机激发”包括金钱、文化、福利待遇等,其中金钱是最强的原动力。

最近阳光城吴建斌的房企12条均好之道很受欢迎,第10条中提到的就是好的房企要建立领先的员工激励机制。标杆房企在上一轮竞争中越走越好,一大原因是用对了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了优秀人才,为房企效力。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激励机制关键解决了人性的问题。人性追求名、利、社会地位、职业认同感和尊荣感,高激励机制解决了这个问题。试想在高激励机制中获得了回报的员工,必定是本身能力就出众的骨干精英,在这份工作里能获得高利,也就意味着获得了职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会有更高的忠诚度,与房企形成更紧密的工作关系。

2、用高激励机制实现提效 向管理要效益

房企的管理比较粗放,明源君最近听到不少房企大佬谈到同一个问题,要在寒冬时抓紧补管理短板,向管理要效益。“人才泡沫”这个词最近被频频提到,前几年房企业绩猛涨,规模增长的同时急需人才的补充,不少房企采用激进的招聘方式,广纳人才,但后期缺乏培养和管理机制,造成人员冗杂,人均效能低,没有发挥出人才的优势。

人均效能是老板和hr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事实证明,高薪酬、高待遇下,能催生出高的人均效能。因此采用一个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效增速,也能挤挤“人才泡沫”。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高激励机制留下骨干精英,能大大降低房企试错的几率。土地储备是房企开发的基础,以往高价拿了不对的地,捂几年再拿出来也可以盈利,但在地产下半场,团队如果缺乏判断力拿错几块地,房企可能就破产了。再比如,地产下半场,房企转型做运营、做特色小镇、文旅小镇,没有一支高执行力的团队,转型也不过是个空话。

所以明源君说高激励机制是度过寒冬的最省钱方式,此时房企还抱着削减员工待遇的心态,那么不单基层员工跑了,精英员工也跑了,缺乏精良的队伍,下半场经营很可能一步一个跟头,得不偿失。

3、留不住人才的房企拿什么留住外部投资者信任?

最近房企裁员风波不断,一旦涉及某一家具体房企,房企会迅速出来辟谣。可见人才流失、人员变动过大是一个相当敏感且尖锐的问题。

高激励机制能在寒冬中留住人才,同时也证明了房企的稳定。房企人才流失严重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一是人员变动大,说明房企没有留住人的优势,房企内部经营和管理很可能出现重大问题。二是媒体的多方猜测,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受挫,内部员工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三是房企的品牌经营会受到波及,下半场房企产品为王,如果品牌经营出现危机,那么对产品也会有反噬。四则是很现实、很直接的影响,未来的招聘和融资问题,人才流失严重会造成房企声誉风险,明年校招或社招,求职者很可能会再三斟酌。融资方面,一项统计显示,融资成本低的房企,除了央企和龙头房企,还有一类是具备良好声誉和实力的中小企业,如果企业声誉受损,在以后融资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一条融资的捷径可能被堵死了。

人才有多重要,有人说人才比拿地重要,人才储备比土地储备重要,人才战略也要高于土地战略,现在还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将来势必会吃大亏!

02

舍得发钱更要会“发钱”

留住基层、中层、高层分别有这些激励机制

房企舍得发钱是基础,会发钱才是关键。下面明源君要来说说,为何简单粗暴的发钱没有效果,以及怎么做到有技巧的“发钱”。

1、简单粗暴的发钱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房企来说,要发钱,但要有技巧的发钱。这里面要扭转一个观点,不少房企认为发钱能留住所有员工,实际上简单粗暴的发钱、发奖金的效果正在减弱,比如把年度、阅读、季度绩效奖等当做唯一激励机制的房企,会发现奖金额度高了,核心员工的流失率依然高。

这里依旧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作为经济人,员工需要财富的满足感和社会地位提高的尊严感,传统的奖金激励模式对高级员工来说,物质奖励吸引力不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和公司利益捆绑的激励机制,比如股权、期权等之类能从员工升级到合伙人的利益捆绑,捆绑得越深,忠诚度越高,工作热情也就越强。

2、要学会有层次、有节奏的发钱

金钱激励是短期效果,房企发钱要长期、短期、中期三线并行,保持一定节奏感。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员工,也有分别对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基层员工的奖金很重要,而中高层更注重股权、期权、合伙人制度等。

明源君综合了标杆房企中最流行的五大激励机制,从基层到高层,从物质到精神分别满足,下面就来讲讲:

①项目跟投:最能激励项目一线员工的猛药

一个项目中,当管理层和员工成了跟投者,投入真金白银,你还担心他们会不全力以赴开工吗?项目跟投是近几年激活团队活力的热词,项目利益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员工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属于中短期激励,一个项目周期一般为3-5年。据明源君了解,目前50强房企中近一半已经采用了项目跟投制,普遍来讲,房企高管、项目操盘管理层强制跟投,项目相关员工或房企员工自愿跟投,跟投额度和职位层级相关。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不同房企的跟投制。制表:明源地产研究院

项目跟投的效果立竿见影,项目开盘时间普遍缩短至5-7个月。万科采用项目跟投后,开盘周期缩短近5个月。前几年房企业绩大好,据明源君了解,某个全国性房企的5、6名高管,一年跟投十几个项目,收益过一亿。

项目跟投把员工和项目利益紧紧捆绑,极大提高员工的投入度和工作热情,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因为利益关系,倒逼项目管理透明化,防范暗箱操作、渎职等不规范行为。

不过行情上行时,公司和员工赚得盆满钵满,行情下行时,跟投似乎成了“跟头”,尤其是高管强制跟投极大增加了高管个人杠杆,未来不甚明朗情况下,相当于一场豪赌,风险颇高。

明源君认为,长期来看,项目跟投是能动员一线员工的最有力方式,值得广泛尝试,但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考量三方面,一是强制跟投和自愿跟投的设定比例,二是什么样的项目需要跟投,三是跟投的流程和节点怎么设置。考虑好这三方面,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适当降低个人杠杆,项目跟投依旧可以发挥最大效应。

②股权、期权激励:留住中高层的心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通过股票期权、奖金红利等预期收入手段,期权激励是股权激励的一种,两者属于长期激励机制,又被称为是绑住中高层的利器。

股权、期权激励使员工与房企的关系,从简单的雇佣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未来市值和业绩不断增长,股票便随之增值,那么所有者获得的利益也不断增值。作为长期激励,中高层会更好地服务企业,通过自身才能帮助业绩增长,内部中高层人才被挽留住,同时一个企业发展得越好,也能不断吸引外部的高端人才加盟,形成正循环。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去年恒大启动启动新一轮期权奖励,公司将更新期权限额至总股本的10%,用于向对公司发展有贡献的员工进行期权奖励,预估7994名恒大中高层管理干部获得共计7.4357亿股期权。此前在2009年、2010年、2014年恒大也分别启动过期权激励,8年内4次期权鼓励,恒大的“壕”爽也是留住高层人才的好方法,今年房企高管频频离职,相比较来说,恒大高管比较稳定,少见离职。

③合伙人制度:培养核心高管团队的良方

房企合伙人制度从2012年萌芽历经了多个阶段,此前大部分房企的合伙人制度实质上属于项目跟投制,少部分如万科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制度,这也让万科走上了房企老大的位置。目前地产行业合伙人制度进入了2.0升级版本,也有房企创新推出与万科不同的合伙人制。综合来说,合伙人制度现在有三类:一是碧桂园项目跟投制的同心共享计划,二是万科事业合伙人制,三则是龙湖的合伙人机制。

龙湖合伙人制度设计任期为三年,整体结构分为永久合伙人、长期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正式合伙人四层,龙湖提供现金+股权激励,不需要跟投。值得注意的是,龙湖设置了合伙人退出机制,为了避免过度激励,合伙人的现金和股权激励存在其虚拟账户,虚拟账户中的奖励金不可以一次性提取,而是在任期内直至退休,每个人的激励金额会根据各自职级、服务年限不同,给出不同激励数额,如果非正常退出,兑现比例会打折扣。

三种合伙人制度分别适应各个房企的特色,比如万科合伙人制度是为转型做城市运营商服务,培养人才;碧桂园的跟投式合伙人制是为了扩大规模;龙湖则是致力于商业地产,合伙人制度更注重长效,精细化运营。

④专项奖金:满足基层员工的需求

传统员工激励体制是薪酬+绩效+年终奖,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奖金的最佳激励效果在于节点和时效,以及是否体现了员工的贡献率,因而引入专项奖金就比较重要。前两年全员拿地的氛围下,房企设计了拿地奖金,如一家房企规定拿到地就奖励50万,另一家房企除了奖励投拓部门,支持部门如设计部、成本部、营销部等也设计了奖金比例,让基层全员享受成就感,更能投入工作。

而现在是全民营销,专项奖金则可在营销上进行策划,据明源君了解,某房企加强拓客能力,要求每个员工推荐客户到访,并在相应app上留下联系方式,一旦成交,推荐人可拿1%佣金,成交量高的员工月拿上百万不是问题,在全公司掀起了拓客的热潮。

03

打好高激励方法的组合拳

学学标杆房企们的做法

地产行业步入新周期,大型房企和中小房企有着不同的经营逻辑,同样在员工激励体制上也有不同的逻辑。大型房企、中小房企如何设计员工激励体制?明源君今天分别谈谈标杆房企万科的做法,以及中小房企代表的做法,讲解他们的员工激励的组合拳方法。

1、大型房企打造员工利益共享的大平台

对于大型房企来说,未来员工激励的方向应是打造一个利益共享的大平台,员工、中高层人员能直观看到共享的利润空间,形成由下而上、全员动起来的员工激励氛围。

从2014年推出合伙人制和项目跟投制,万科的员工激励体制不断深化,尤其是今年,郁亮提出了0.998版合伙人制度,从任务体系、评估体系各方面进行了优化。万科的员工激励体系一直被认为是行业范本,适合大型房企借鉴学习。

①3个层次的万科合伙人机制

万科合伙人机制目前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事业合伙、项目跟投、事件合伙,即集团层面持股、项目层面跟投、员工层面按任务灵活组队。

共识、共创、共担、共享是万科事业合伙人核心。从三个层次来看,万科的合伙人机制是从上而下,全员覆盖的,高层持股,参与决策,基层跟投,利益风险共享。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②减杠杆、增加特殊劣后机制的项目跟投制

万科跟投制是与合伙制同步推出的,从2014年到2018年,万科规模迈入了5000亿级别的门槛,今年年初万科修改了跟投制度,员工跟投总额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10%,公司不对跟投人员提供借款、担保或者任何融资便利,主动减了一个杠杆。跟投项目范围涵盖了万科新获取的住宅开发销售类项目,而旧改项目、一级土地整理、海外房地产开发等其他项目以及其他业务,可跟投,但不做强制要求。

此外还提出了特殊劣后机制,这一举也被认为是强调了合伙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进一步将员工和企业进行绑定,有风险担当就有利益共享。

③GTVK任务体系下员工组团“打怪升级”获奖金

今年万科还有一个新词,GVTK任务体系,想必不少人好奇是什么意思。这四个字母分别为公司级任务(G)、战团级任务(T)、战略级任务(V)、战斗级任务(K)。用另一种通俗的方式讲,这相当于游戏中的打副本,不同难度副本给于的任务奖励也不同。万科合伙人中的事件合伙指解决相关事件,由员工临时组建小组,员工在临时小组中拆解原有部门职务划分。体现在GTVK任务体系中则是员工是游戏玩家,可以自发组建战队,不论部门职务级别,完全跨功能、跨部门,合理拿下任务,即可获得奖金。GTVK任务体系打散以往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骨干—员工”五级架构,直接分解为“任务负责人-团队成员”两级架构,唯能力说话。

据明源君了解,V和K级任务难度低,任务数量多,G在地方公司每年大约有10个,T大概有50-60个,GTVK体系后还有相应的评估体系,对任务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这种赏金猎人式的事件合伙人制度,能够激发基层至上层每个级别的能动性,比如新入职员工也能申请K级任务,同时新的任务体系也能实现优胜劣汰,比如总也组不进队伍里的员工可能存在能力上的缺陷。

④职级工资体系重构 承担风险高拿的工资高

万科的薪酬体系是“固定月薪+年终奖”,今年7月万科重构薪酬体系,打破职级工资制。重构后,月薪将分为基本工资和岗位责任工资两部分。根据万科的公告,基本工资以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社会工资水平而确定。如员工进行职级或工作的调整,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公司也会定期根据社会工资水平、CPI等的变化进行普调;岗位责任工资根据员工承担的责任大小、任务多少、风险高低来确定,每年至少评定一次,能上能下,可能变多可能变少。

解读薪酬体系重构,明源君发现新的薪酬体系更加注重员工的能力和活力,比如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就是承担GTVK体系中的任务量,有能力的人能够展现个人能力,还可获得与能力相符的薪资水平。

2、中小房企员工激励要做细更要有托底

对于中小房企而言,盘子没那么大,对于员工激励,更要做得细而深入,员工在奋斗中能直观看到可获取的利益,获得满足感同时对自家房企充满信心。

中小房企在地产下半场面临更严峻的市场考验,更要依赖人才、留住人才。在员工激励方面,利润分配领导分蛋糕,一刀切的简单模式应该被淘汰,员工积极性不高,明源君看了几个中小房企代表的做法,发现多层次、层层鼓励式的激励体系最有效,上至高层,下至司机,全员覆盖式并有托底的激励方式更能形成合力。

①不怕复杂就怕“一刀切” ,多层级激励体系最直观有效

行业黑马中粱近几年成为从中小企业晋级千亿房企的优秀代表,组织管理上阿米巴化,以“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为原则激活各个组织经营活力,人才激励上也形成独特的激励体制。

关键词是共享,提出项目做得好,员工就可以成绩共享。中粱采用多层级员工激励机制,包括“事业合伙”、“成就共享”、“项目跟投”、“专项激励”和“费用包干”等。区域公司对自己区域的所有项目经营实行“费用包干”,根据项目规模确定管理费用,管理费相比之前降低2.5个点,区域更有活力。

项目跟投上,中粱与其他房企不同,奖金不放在奖金池内,而是在节点直接发给个人,员工可以每天直观看到奖金变化情况。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②激励细到每一个基层员工

房企用“金手铐”留人,中小房企,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企,要学会用“金手铐”留住每一个人,员工激励覆盖得越广越好。明源君此前介绍了区域房企宁夏中房集团,他们的员工激励细致到普通司机退休后都能拿到800万。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宁夏中房初期是全员持股,现在是中层以上干部、优秀技术人员持股。他们的内部晋升序列分为管理和技术人员,首席技术人员就相当于管理序列的中层正职。目前管理序列和技术序列中层以上的,都给配股。

持股员工作为股东,每年有分红和增值。中房的金手铐体现在:约定分红是每年兑现的,股份增值在员工退休时才能变现,中间离职的话,只退回最初的股本。所以员工轻易不会离职,据明源君了解,前两年第一批全员持股的老股东退休的时候,一个普通司机就拿到了800万,还有员工拿到1000万、2000万……

③设置保底奖励实现人性化托底

事业合伙、项目跟投能把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同时也有风险。对于中小房企而言,风险收益并行的激励机制需要有,保底托底的奖励也要有。

百强房企华鸿嘉信在项目跟投、成就共享外,设置了节点奖励,员工无论是否实现成就共享都能享受。

华鸿嘉信节点奖励是每个项目有两三百万,可以保证先天不足的项目、战略选择的项目也能有一定的保底激励,特别是对于中基层员工是一个非常大的保障,十分人性化。

小结

对于需要集中利润的中小企业来说,项目跟投制不适合,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却还没有成型员工激励体制的大型房企来说,简单的传统激励机制也早应该被淘汰。明源君认为房企可以在借鉴标杆房企做法的基础上,找出适合当前自身规模和符合长远战略的体系,总之一句话,要发钱,更要学会发钱!

点击下方小程序,咨询购买地产AI名片(企业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