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房企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像萬科龍湖中樑一樣,多給優秀員工發錢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臨近年底,地產人今年你對你的年終獎有期待嗎?看了下最近的新聞,不少人可能會有些洩氣,房企高管離職、人員頻頻變動,為了應對寒冬,有的房企裁員、降薪,甚至要砍年終獎…

行情上行時,房企多“發錢”是理所應當,在行情下行時,明源君認為,房企更要多“發錢”!這裡的“發錢”指的不但是單純的給現金、獎金,而是指員工激勵的綜合機制。

為什麼行情下行房企更要學會給員工發錢,明源君從以下三個角度談談:

①高激勵機制留下人才是度過寒冬的最“省錢”方法。

②高激勵機制要捨得發錢,更要會“發錢”。

③標杆房企是這樣打員工激勵體制組合拳的。

01

高激勵留下骨幹精英

才是度過寒冬的最“省錢”的方法

地產行業一向是個“拼”字當頭的行業,搶開盤工期、搶開業日期、搶去化速度,白加黑、五加二對於地產人來說是常態。那麼是什麼在激勵這些員工拼命向前跑的員工?是情懷嗎?不,是錢!

職場裡談錢不傷感情,只談情懷不談錢才最傷感情。尤其到了年底,辛苦一年,看著別人家的房企“壕”氣發年終獎,自己家卻左砍右砍各種扣錢,再加上其他激勵制度也不吸引人,員工鐵定會選擇跳槽。

可能有人會問,地產寒冬時員工難道不應該跟著一起縮衣節食嗎?明源君認為,不應該,聰明的房企在寒冬時更要掌握高激勵的員工激勵方法,因為這才是最“省錢”的過冬方法。

1、用高激勵機制留下骨幹精英培養最強戰隊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工作績效=能力x動機激發。這裡的“動機激發”包括金錢、文化、福利待遇等,其中金錢是最強的原動力。

最近陽光城吳建斌的房企12條均好之道很受歡迎,第10條中提到的就是好的房企要建立領先的員工激勵機制。標杆房企在上一輪競爭中越走越好,一大原因是用對了員工激勵機制,吸引並留住了優秀人才,為房企效力。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激勵機制關鍵解決了人性的問題。人性追求名、利、社會地位、職業認同感和尊榮感,高激勵機制解決了這個問題。試想在高激勵機制中獲得了回報的員工,必定是本身能力就出眾的骨幹精英,在這份工作裡能獲得高利,也就意味著獲得了職業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會有更高的忠誠度,與房企形成更緊密的工作關係。

2、用高激勵機制實現提效 向管理要效益

房企的管理比較粗放,明源君最近聽到不少房企大佬談到同一個問題,要在寒冬時抓緊補管理短板,向管理要效益。“人才泡沫”這個詞最近被頻頻提到,前幾年房企業績猛漲,規模增長的同時急需人才的補充,不少房企採用激進的招聘方式,廣納人才,但後期缺乏培養和管理機制,造成人員冗雜,人均效能低,沒有發揮出人才的優勢。

人均效能是老闆和hr非常關注的一個指標,事實證明,高薪酬、高待遇下,能催生出高的人均效能。因此採用一個合理的員工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提效增速,也能擠擠“人才泡沫”。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高激勵機制留下骨幹精英,能大大降低房企試錯的幾率。土地儲備是房企開發的基礎,以往高價拿了不對的地,捂幾年再拿出來也可以盈利,但在地產下半場,團隊如果缺乏判斷力拿錯幾塊地,房企可能就破產了。再比如,地產下半場,房企轉型做運營、做特色小鎮、文旅小鎮,沒有一支高執行力的團隊,轉型也不過是個空話。

所以明源君說高激勵機制是度過寒冬的最省錢方式,此時房企還抱著削減員工待遇的心態,那麼不單基層員工跑了,精英員工也跑了,缺乏精良的隊伍,下半場經營很可能一步一個跟頭,得不償失。

3、留不住人才的房企拿什麼留住外部投資者信任?

最近房企裁員風波不斷,一旦涉及某一傢俱體房企,房企會迅速出來闢謠。可見人才流失、人員變動過大是一個相當敏感且尖銳的問題。

高激勵機制能在寒冬中留住人才,同時也證明了房企的穩定。房企人才流失嚴重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一是人員變動大,說明房企沒有留住人的優勢,房企內部經營和管理很可能出現重大問題。二是媒體的多方猜測,外部投資者的信心受挫,內部員工的信心也會受到影響。三是房企的品牌經營會受到波及,下半場房企產品為王,如果品牌經營出現危機,那麼對產品也會有反噬。四則是很現實、很直接的影響,未來的招聘和融資問題,人才流失嚴重會造成房企聲譽風險,明年校招或社招,求職者很可能會再三斟酌。融資方面,一項統計顯示,融資成本低的房企,除了央企和龍頭房企,還有一類是具備良好聲譽和實力的中小企業,如果企業聲譽受損,在以後融資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一條融資的捷徑可能被堵死了。

人才有多重要,有人說人才比拿地重要,人才儲備比土地儲備重要,人才戰略也要高於土地戰略,現在還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將來勢必會吃大虧!

02

捨得發錢更要會“發錢”

留住基層、中層、高層分別有這些激勵機制

房企捨得發錢是基礎,會發錢才是關鍵。下面明源君要來說說,為何簡單粗暴的發錢沒有效果,以及怎麼做到有技巧的“發錢”。

1、簡單粗暴的發錢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房企來說,要發錢,但要有技巧的發錢。這裡面要扭轉一個觀點,不少房企認為發錢能留住所有員工,實際上簡單粗暴的發錢、發獎金的效果正在減弱,比如把年度、閱讀、季度績效獎等當做唯一激勵機制的房企,會發現獎金額度高了,核心員工的流失率依然高。

這裡依舊是一個人性的問題,作為經濟人,員工需要財富的滿足感和社會地位提高的尊嚴感,傳統的獎金激勵模式對高級員工來說,物質獎勵吸引力不強,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和公司利益捆綁的激勵機制,比如股權、期權等之類能從員工升級到合夥人的利益捆綁,捆綁得越深,忠誠度越高,工作熱情也就越強。

2、要學會有層次、有節奏的發錢

金錢激勵是短期效果,房企發錢要長期、短期、中期三線並行,保持一定節奏感。與此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員工,也有分別對應的激勵機制,比如基層員工的獎金很重要,而中高層更注重股權、期權、合夥人制度等。

明源君綜合了標杆房企中最流行的五大激勵機制,從基層到高層,從物質到精神分別滿足,下面就來講講:

①項目跟投:最能激勵項目一線員工的猛藥

一個項目中,當管理層和員工成了跟投者,投入真金白銀,你還擔心他們會不全力以赴開工嗎?項目跟投是近幾年激活團隊活力的熱詞,項目利益與員工利益直接掛鉤,員工與公司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屬於中短期激勵,一個項目週期一般為3-5年。據明源君瞭解,目前50強房企中近一半已經採用了項目跟投制,普遍來講,房企高管、項目操盤管理層強制跟投,項目相關員工或房企員工自願跟投,跟投額度和職位層級相關。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不同房企的跟投制。製表:明源地產研究院

項目跟投的效果立竿見影,項目開盤時間普遍縮短至5-7個月。萬科採用項目跟投後,開盤週期縮短近5個月。前幾年房企業績大好,據明源君瞭解,某個全國性房企的5、6名高管,一年跟投十幾個項目,收益過一億。

項目跟投把員工和項目利益緊緊捆綁,極大提高員工的投入度和工作熱情,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因為利益關係,倒逼項目管理透明化,防範暗箱操作、瀆職等不規範行為。

不過行情上行時,公司和員工賺得盆滿缽滿,行情下行時,跟投似乎成了“跟頭”,尤其是高管強制跟投極大增加了高管個人槓桿,未來不甚明朗情況下,相當於一場豪賭,風險頗高。

明源君認為,長期來看,項目跟投是能動員一線員工的最有力方式,值得廣泛嘗試,但在制度設計上,需要考量三方面,一是強制跟投和自願跟投的設定比例,二是什麼樣的項目需要跟投,三是跟投的流程和節點怎麼設置。考慮好這三方面,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適當降低個人槓桿,項目跟投依舊可以發揮最大效應。

②股權、期權激勵:留住中高層的心

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通過股票期權、獎金紅利等預期收入手段,期權激勵是股權激勵的一種,兩者屬於長期激勵機制,又被稱為是綁住中高層的利器。

股權、期權激勵使員工與房企的關係,從簡單的僱傭關係轉變為平等的合作關係,形成利益共同體。企業未來市值和業績不斷增長,股票便隨之增值,那麼所有者獲得的利益也不斷增值。作為長期激勵,中高層會更好地服務企業,通過自身才能幫助業績增長,內部中高層人才被挽留住,同時一個企業發展得越好,也能不斷吸引外部的高端人才加盟,形成正循環。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去年恆大啟動啟動新一輪期權獎勵,公司將更新期權限額至總股本的10%,用於向對公司發展有貢獻的員工進行期權獎勵,預估7994名恆大中高層管理幹部獲得共計7.4357億股期權。此前在2009年、2010年、2014年恆大也分別啟動過期權激勵,8年內4次期權鼓勵,恆大的“壕”爽也是留住高層人才的好方法,今年房企高管頻頻離職,相比較來說,恆大高管比較穩定,少見離職。

③合夥人制度:培養核心高管團隊的良方

房企合夥人制度從2012年萌芽歷經了多個階段,此前大部分房企的合夥人制度實質上屬於項目跟投制,少部分如萬科等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夥人制度,這也讓萬科走上了房企老大的位置。目前地產行業合夥人制度進入了2.0升級版本,也有房企創新推出與萬科不同的合夥人制。綜合來說,合夥人制度現在有三類:一是碧桂園項目跟投制的同心共享計劃,二是萬科事業合夥人制,三則是龍湖的合夥人機制。

龍湖合夥人制度設計任期為三年,整體結構分為永久合夥人、長期合夥人、高級合夥人、正式合夥人四層,龍湖提供現金+股權激勵,不需要跟投。值得注意的是,龍湖設置了合夥人退出機制,為了避免過度激勵,合夥人的現金和股權激勵存在其虛擬賬戶,虛擬賬戶中的獎勵金不可以一次性提取,而是在任期內直至退休,每個人的激勵金額會根據各自職級、服務年限不同,給出不同激勵數額,如果非正常退出,兌現比例會打折扣。

三種合夥人制度分別適應各個房企的特色,比如萬科合夥人制度是為轉型做城市運營商服務,培養人才;碧桂園的跟投式合夥人制是為了擴大規模;龍湖則是致力於商業地產,合夥人制度更注重長效,精細化運營。

④專項獎金:滿足基層員工的需求

傳統員工激勵體制是薪酬+績效+年終獎,對於基層員工來說,獎金的最佳激勵效果在於節點和時效,以及是否體現了員工的貢獻率,因而引入專項獎金就比較重要。前兩年全員拿地的氛圍下,房企設計了拿地獎金,如一家房企規定拿到地就獎勵50萬,另一家房企除了獎勵投拓部門,支持部門如設計部、成本部、營銷部等也設計了獎金比例,讓基層全員享受成就感,更能投入工作。

而現在是全民營銷,專項獎金則可在營銷上進行策劃,據明源君瞭解,某房企加強拓客能力,要求每個員工推薦客戶到訪,並在相應app上留下聯繫方式,一旦成交,推薦人可拿1%佣金,成交量高的員工月拿上百萬不是問題,在全公司掀起了拓客的熱潮。

03

打好高激勵方法的組合拳

學學標杆房企們的做法

地產行業步入新週期,大型房企和中小房企有著不同的經營邏輯,同樣在員工激勵體制上也有不同的邏輯。大型房企、中小房企如何設計員工激勵體制?明源君今天分別談談標杆房企萬科的做法,以及中小房企代表的做法,講解他們的員工激勵的組合拳方法。

1、大型房企打造員工利益共享的大平臺

對於大型房企來說,未來員工激勵的方向應是打造一個利益共享的大平臺,員工、中高層人員能直觀看到共享的利潤空間,形成由下而上、全員動起來的員工激勵氛圍。

從2014年推出合夥人制和項目跟投制,萬科的員工激勵體制不斷深化,尤其是今年,鬱亮提出了0.998版合夥人制度,從任務體系、評估體系各方面進行了優化。萬科的員工激勵體系一直被認為是行業範本,適合大型房企借鑑學習。

①3個層次的萬科合夥人機制

萬科合夥人機制目前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事業合夥、項目跟投、事件合夥,即集團層面持股、項目層面跟投、員工層面按任務靈活組隊。

共識、共創、共擔、共享是萬科事業合夥人核心。從三個層次來看,萬科的合夥人機制是從上而下,全員覆蓋的,高層持股,參與決策,基層跟投,利益風險共享。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②減槓桿、增加特殊劣後機制的項目跟投制

萬科跟投制是與合夥制同步推出的,從2014年到2018年,萬科規模邁入了5000億級別的門檻,今年年初萬科修改了跟投制度,員工跟投總額不超過項目資金峰值的10%,公司不對跟投人員提供借款、擔保或者任何融資便利,主動減了一個槓桿。跟投項目範圍涵蓋了萬科新獲取的住宅開發銷售類項目,而舊改項目、一級土地整理、海外房地產開發等其他項目以及其他業務,可跟投,但不做強制要求。

此外還提出了特殊劣後機制,這一舉也被認為是強調了合夥人的責任和擔當精神,進一步將員工和企業進行綁定,有風險擔當就有利益共享。

③GTVK任務體系下員工組團“打怪升級”獲獎金

今年萬科還有一個新詞,GVTK任務體系,想必不少人好奇是什麼意思。這四個字母分別為公司級任務(G)、戰團級任務(T)、戰略級任務(V)、戰鬥級任務(K)。用另一種通俗的方式講,這相當於遊戲中的打副本,不同難度副本給於的任務獎勵也不同。萬科合夥人中的事件合夥指解決相關事件,由員工臨時組建小組,員工在臨時小組中拆解原有部門職務劃分。體現在GTVK任務體系中則是員工是遊戲玩家,可以自發組建戰隊,不論部門職務級別,完全跨功能、跨部門,合理拿下任務,即可獲得獎金。GTVK任務體系打散以往的“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門經理—骨幹—員工”五級架構,直接分解為“任務負責人-團隊成員”兩級架構,唯能力說話。

據明源君瞭解,V和K級任務難度低,任務數量多,G在地方公司每年大約有10個,T大概有50-60個,GTVK體系後還有相應的評估體系,對任務完成質量進行考核。這種賞金獵人式的事件合夥人制度,能夠激發基層至上層每個級別的能動性,比如新入職員工也能申請K級任務,同時新的任務體系也能實現優勝劣汰,比如總也組不進隊伍裡的員工可能存在能力上的缺陷。

④職級工資體系重構 承擔風險高拿的工資高

萬科的薪酬體系是“固定月薪+年終獎”,今年7月萬科重構薪酬體系,打破職級工資制。重構後,月薪將分為基本工資和崗位責任工資兩部分。根據萬科的公告,基本工資以員工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社會工資水平而確定。如員工進行職級或工作的調整,也會進行相應調整,同時公司也會定期根據社會工資水平、CPI等的變化進行普調;崗位責任工資根據員工承擔的責任大小、任務多少、風險高低來確定,每年至少評定一次,能上能下,可能變多可能變少。

解讀薪酬體系重構,明源君發現新的薪酬體系更加註重員工的能力和活力,比如承擔的任務和責任就是承擔GTVK體系中的任務量,有能力的人能夠展現個人能力,還可獲得與能力相符的薪資水平。

2、中小房企員工激勵要做細更要有託底

對於中小房企而言,盤子沒那麼大,對於員工激勵,更要做得細而深入,員工在奮鬥中能直觀看到可獲取的利益,獲得滿足感同時對自家房企充滿信心。

中小房企在地產下半場面臨更嚴峻的市場考驗,更要依賴人才、留住人才。在員工激勵方面,利潤分配領導分蛋糕,一刀切的簡單模式應該被淘汰,員工積極性不高,明源君看了幾個中小房企代表的做法,發現多層次、層層鼓勵式的激勵體系最有效,上至高層,下至司機,全員覆蓋式並有託底的激勵方式更能形成合力。

①不怕複雜就怕“一刀切” ,多層級激勵體系最直觀有效

行業黑馬中粱近幾年成為從中小企業晉級千億房企的優秀代表,組織管理上阿米巴化,以“精總部,強一線,小組織”為原則激活各個組織經營活力,人才激勵上也形成獨特的激勵體制。

關鍵詞是共享,提出項目做得好,員工就可以成績共享。中粱採用多層級員工激勵機制,包括“事業合夥”、“成就共享”、“項目跟投”、“專項激勵”和“費用包乾”等。區域公司對自己區域的所有項目經營實行“費用包乾”,根據項目規模確定管理費用,管理費相比之前降低2.5個點,區域更有活力。

項目跟投上,中粱與其他房企不同,獎金不放在獎金池內,而是在節點直接發給個人,員工可以每天直觀看到獎金變化情況。

年底了!房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像万科龙湖中梁一样,多给优秀员工发钱

②激勵細到每一個基層員工

房企用“金手銬”留人,中小房企,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房企,要學會用“金手銬”留住每一個人,員工激勵覆蓋得越廣越好。明源君此前介紹了區域房企寧夏中房集團,他們的員工激勵細緻到普通司機退休後都能拿到800萬。

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寧夏中房初期是全員持股,現在是中層以上幹部、優秀技術人員持股。他們的內部晉升序列分為管理和技術人員,首席技術人員就相當於管理序列的中層正職。目前管理序列和技術序列中層以上的,都給配股。

持股員工作為股東,每年有分紅和增值。中房的金手銬體現在:約定分紅是每年兌現的,股份增值在員工退休時才能變現,中間離職的話,只退回最初的股本。所以員工輕易不會離職,據明源君瞭解,前兩年第一批全員持股的老股東退休的時候,一個普通司機就拿到了800萬,還有員工拿到1000萬、2000萬……

③設置保底獎勵實現人性化託底

事業合夥、項目跟投能把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捆綁,同時也有風險。對於中小房企而言,風險收益並行的激勵機制需要有,保底託底的獎勵也要有。

百強房企華鴻嘉信在項目跟投、成就共享外,設置了節點獎勵,員工無論是否實現成就共享都能享受。

華鴻嘉信節點獎勵是每個項目有兩三百萬,可以保證先天不足的項目、戰略選擇的項目也能有一定的保底激勵,特別是對於中基層員工是一個非常大的保障,十分人性化。

小結

對於需要集中利潤的中小企業來說,項目跟投制不適合,而對於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卻還沒有成型員工激勵體制的大型房企來說,簡單的傳統激勵機制也早應該被淘汰。明源君認為房企可以在借鑑標杆房企做法的基礎上,找出適合當前自身規模和符合長遠戰略的體系,總之一句話,要發錢,更要學會發錢!

點擊下方小程序,諮詢購買地產AI名片(企業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