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承諾與大清共存亡的曹雪芹家,為何會被抄家?

手機用戶67758648299


曹雪芹家裡祖上是滿洲正白旗內務府包衣,曹雪芹的太爺爺曹璽是皇宮裡的二等侍衛,康熙皇帝出生以後,曹璽的妻子也就是曹寅的母親成了康熙的乳母,所以從此以後曹家和皇家的關係就開始親密起來。曹寅和康熙的關係也算是發小加好兄弟。



康熙繼位以後,曹璽就擔任了江寧織造,康熙對他也是十分看重,康熙二十三年去世。而曹寅更是康熙皇帝的小發小,據說《康熙王朝》魏東亭就是以他為原型而塑造的,自小就在康熙跟前侍讀,到了曹寅十六歲的時候,已經是康熙皇帝的近前侍衛。

曹家自此以後就走向人生巔峰,江寧織造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這個職位主要是負責採購御用的,王公大臣用的各種布料絲綢等等,這個職位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對曹家的恩寵以及信任程度。而康熙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也都是曹家負責接待,這也是無上的榮耀。另外這個職位就類似於《康熙王朝》的封疆大吏,時刻替康熙監督著關於像朱三太子,反清復明的反動勢力,類似於康熙皇帝安插在江南的眼線。



既然這個職位這麼好,曹家受康熙如此信任,那為何最終還要被落得抄家的下場呢?

首先就在於這個江寧織造造成了巨大的虧空,首先,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想想皇帝南巡,那肯定是要好好招待了,但是單憑曹家的工資肯定是不足以支撐這一部分花銷的,並且還是康熙四次南巡的吃穿用度,想想可以知道,這是一筆鉅款,只有先挪用公款,以後再慢慢想辦法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筆虧空再也沒有補齊,這康熙應該是知道的,憑他和曹家的關係,加上自己南巡花銷,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面對這個大肥缺,任何有點私心的人都可能會從中撈一些油水,曹家肯定也是不例外的,到了曹寅的後一代,這個虧空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正是雍正朝,雍正可不像康熙似的和曹家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加上雍正繼位以後整頓吏治,加上國庫空虛,肯定就不會放過曹家的。雍正也曾給過他們機會,要求多長時間之內要把這筆虧空補齊,可是無力迴天,雍正就把曹家抄家了。


此外也有說法是曹家在當初九子奪嫡的時候站錯了隊,根據劉心武先生所說,是因為雍正查出了曹家給允禟藏了一個“本身連座五尺六寸”的金獅子。據說這是一種代表著野心的物品,加上還是替九子奪嫡之一的允禟藏匿的,可見曹家對雍正皇帝不是那樣忠心。再加上那麼大的虧空,僅僅給他們抄家,也算是雍正給他們面子了。


月光侃歷史


準確地說,曹雪芹家的覆沒不是突然性的。

真實情況是,曹寅欠款就已經很多,但康熙與曹寅關係極好,不僅讓他管江寧織造,還負責一些機密情報的收集與彙報,康熙並沒有急於催繳。曹寅去世對曹家打擊很大。曹寅兒子曹顒很快也去世了。在曹寅姻親李煦的幫助之下曹家暫時穩定住了,在康熙的過問下,曹寅的侄子曹頫來管理曹家。最開始,曹頫在推廣康熙的新稻種方面的事情做的還可以。

但問題接踵而來,曹頫在密摺奏報與財務方面的缺陷顯現出來。在一次為康熙採辦瓷器的差事中受到康熙硃批的怒斥:“不知騙了多少瓷器,朕總不知。”

雍正即位。那種疾風暴雨的變化普通讀者都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感受到。李煦此時被撤去“蘇州織造”。曹家應該是沒有明白人了。

雍正最大的問題是財政拮据,連江蘇如此富裕的省份居然有虧空,這一點雍正接受不了。同時,他對曹頫的情報提供工作很不滿(有可能曹頫的這方面水平的確不高),認為不過是聽到些流言奏報而已。他覺得曹頫能“清楚錢糧”就不錯了。

曹頫的密摺奏報接連受到訓斥,李煦的繼任胡鳳翬揭發了李煦的虧空。但不久胡鳳翬被撤職,胡鳳翬與妻妾自殺。

胡鳳翬的死因其實是與胤禟有來往。胤禟就是《雍正王朝》中的“九爺”,被雍正罵為“塞思黑”的那位。同時,胡鳳翬的妻子年氏是年羹堯的親戚。年羹堯也是雍正的眼中釘。

不久已經被撤職的李煦因為向“八爺”胤禩的奴婢送禮一事暴露被捕。

曹家的人應該知道,曹家的家廟前的兩個高五尺的鍍金獅子就是“九爺”胤禟送的。他們一定戰戰兢兢無所適從,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轉移財產。

曹頫垮臺的直接原因是雍正寵臣兩淮巡鹽御史噶爾泰的奏報。1727年2月8日,噶爾泰的奏報是這樣的:

訪得曹頫年少無才,遇事畏縮,織造事務交與管家丁漢臣料理。臣在京見過數次,人亦平常。

雍正在“曹頫”名字旁硃批“原不成器”,在“人亦平常”旁硃批“豈止平常而已?”

次年,曹頫被撤職,家產被抄。


神州袖手人


曹家被抄家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原因:


一,曹家挪用了太多公款,數量一直太大,雖然經多次催繳仍然還不上。這個有雍正的諭旨做證。


曹家作為皇家在江南的代理人,其實大多虧空來自接待康熙南巡,康熙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讓曹家接待~負責一切費用,但為了保護康熙愛民的名聲,產生的費用卻不能在朝廷光明正大的報賬。



康熙其實一直知道曹家的虧空是皇家造成的,所以也沒歸罪,只是不斷催促曹家想辦法從別的地方挪銀子來補上,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康熙在曹寅的奏摺上寫道:“你們的虧空太多,要千方百計補上,不可疏忽大意,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一連用了四個“小心”。


但到了雍正上臺,一切都不一樣了。



二,曹家被歸入了雍正的”政敵“八爺黨。所以被秋後算賬了。



康熙有24個兒子,其中先後有9人參與了皇位之爭,雍正做為勝利者,必須對失敗者加以懲罰。而曹家,被認為是八子胤禩的親信,於是在雍正當政後被清洗。


雍正四年九月與雍正爭位失勢的”八爺“胤禩暴死於禁中。


然後在雍正五年,李煦因康熙年間替”八爺“買過五個蘇州女子而被髮往黑龍江。李煦與曹家關係相當密切, 曹寅是其妹夫。既然李煦成了“奸黨” , 那麼曹家豈有不受牽連之理。


閉家鎖的紅楓


康熙及其繼位雍正和曹寅的關係完整地敘述了專制社會的恩威無度、榮辱無常的特性。康熙是很有見識的一個皇帝,他不僅有少年擒權臣(鰲拜)、滅三藩、統一臺灣及外蒙、整理何河工等顯著的“功業”,還準確地預計到,“百年之後,必為其(西方)所害”。他已經意識到專制社會不能“數目字管理”的侷限,所以他不求官員的絕對清廉,只要他們不太過分就好了。整個康熙朝,仍然沿用明代的低薪政策,曹寅家承包的主要是一個工廠,收支都由內務府和戶部嚴格核算,與地方官相比沒有太多業外收入,額外開支卻又很多,哪能不虧空?這點康熙是清楚的;但到了雍正,一切都改變了,雍正基本上是“康熙認為正確的他都反對”,可憐!曹寅家拿了康熙朝的低薪卻又遇到雍正朝的嚴格審計,好日子也就完了。這只是專制社會“富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三代(五代)而竭”的典型案例而已!原因很清楚,細究卻頗覆雜。中國漫長的專制社會,造就了多少世家顯族,又淹沒了多少?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樣的悲歌上位時不會唱,落難時唱無人聽...


壺公1


康熙確實對曹家有過承諾:“只要我大清不滅,保爾曹家百世尊榮。”

那麼,康熙為什麼要對曹家作如此承諾呢?

一,曹家是皇室包衣奴才,世受皇恩。

包衣奴才是滿人對家奴身份的統稱,既含有奴僕的意思,也有家人的含義。大名鼎鼎的年羹堯就是雍正的包衣奴才。

(康熙劇照)

曹雪芹祖籍遼寧,為北宋名將曹彬之後,其遠祖曹振彥是多爾袞的包衣奴才,在多爾袞入關後,為大清問鼎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堪稱“從龍勳佐”,由此開啟了曹氏家族“赫赫揚揚,將及百年”的輝煌歷史。

到曹雪芹高祖曹璽時,曹家已不再任職軍中。曹璽於康熙二年,監理江寧織造,直到去世。

曹家至此開始,從歷代皇家侍衛變成了內務府士族。

及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家和皇室的親密程度達到了頂峰。

曹寅幼時聰穎敏達,活潑機智,從小被選在康熙身旁,既是玩伴,又是密友。及至上學時,曹寅成了康熙的伴讀,除了陪同康熙讀書外,還順帶兼職書童,負責幫康熙整理筆墨紙硯,代為抄抄寫寫。

等到康熙即位時,16歲的曹寅成為了康熙的御前帶刀侍衛,庫布之一,鞍前馬後的跟隨康熙。在康熙“智擒鰲拜”時立下奇功,一舉成名。

曹寅的母親孫氏是康熙的奶孃兼保姆,被封為一品夫人。

(曹寅畫像)

二,曹家世代監理江寧織造。

從曹璽開始,曹家就被康熙任命為江寧織造的監理,這可是一個肥缺。專門負責製造或採購宮廷御用絲綢,只供後宮或親王使用,極少出現在民間。所以,江寧織造生產的全是貢品,是皇室直屬的國企。

江寧織造的官員地位僅次於兩江總督,權勢顯赫。由皇帝親自任命,直接對皇帝負責,所有奏摺不經戶部,也不過內務府,直接向皇帝稟報。

其實,江寧織造還有另外一個隱秘的功能,就是康熙設在江南的“情報站”。

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清史稿》記載,康熙曾反覆叮囑曹寅:“以後有聞地方細小之事,必具密摺來奏。”這說明,除了朝廷的絲綢採買外,江寧織造還負責江南的情報收集工作。

其二,在曹寅上報康熙的奏摺中,很多內容涉及絲綢織造以外的事,如“朱三太子”、“廢太子胤礽”等。而康熙的硃批內容也頗具喜感,只有四個字—“朕知道了”。

其三,康熙六下江南,五次的行宮都安排在江寧織造。

除去和曹寅關係親密,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要曹寅面奏重要情報內容。

既然隆恩優渥,為什麼曹家又要被抄家呢?

一,江寧織造虧空巨大,無法彌補。

康熙六下江南,五次都住在江寧織造。曹家每次都要翻新各居所,置辦康熙的一切御用物品,還有嬪妃,大臣們的所用之物。有時還得根據康熙的要求,重建一些館社,耗費巨大。

其次,曹家有轉移財產的嫌疑。在抄沒曹家時,雍正就曾提起,曹顒轉移財產,雍正發現後,盛怒。

二,雍正整治吏治,清查貪官汙吏。

雍正即位後,清廷表面繁榮,實則國庫空虛,吏治腐敗。於是雍正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任命怡親王允祥、大臣隆科多等官員,負責清查大臣的貪腐情況,還對允祥說:“爾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親自查出。”由此可見,雍正整治貪腐的決心。

(曹雪芹塑像)

雖然,曹家被雍正抄了家,但並未趕盡殺絕。後來,雍正在京城為曹家留了一處宅院,供其居住。但曹家從此沒落,一蹶不振。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少時是康熙的伴讀,還做過貼身侍衛。其母孫氏是康熙的奶媽。曹寅可以說是小皇帝的玩伴加心腹。





曹家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賜予的,這種承諾只能是在聖祖時期,確實康熙也是履行了承諾,終其一生。皇帝念著奶媽的恩情,盡力照顧曹家,也提拔了曹家。曹寅的父親曹璽曾任江寧織造,死在任上。八年後曹寅任江寧織造,並且有密奏的權力,成為皇帝在江南的耳目,監視江南官場與民情。曹寅死後,兒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再後,曹寅嗣子曹頫繼任。



康熙故去後,雍正五年雍正帝下令抄曹家。新皇帝遠沒有老皇帝對曹家知心,沒那麼厚道,只是更精明、更強硬。曹家對於雍正來說,啥都不是。



這是四個原因造成的。

看雍正帝的聖旨

( 奉旨:江寧織造曹頫,行為不端,織造款項虧空甚多。朕屢次施恩寬限,令其賠補。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應盡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將家中財物暗移他處,企圖隱蔽,有違朕恩,甚屬可惡!著行文江南總督範時繹,將曹頫家中財物,固封看守,並將重要家人,立即嚴拿;家人之財產,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織造官*員綏赫德到彼之後辦理。伊聞知織造官員易人時,說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轉移家財。倘有差遣之人到被處,著範時繹嚴拿,審問該人前去的緣故,不得怠忽!欽此。 )

這就說明曹家賬目不清,糊塗賬太多,禁不起審計。有可能也是康熙下江南的舊賬。但至少曹家辦事不剋制,大手大腳,超支了,沒有周詳地處理好虧空。這是其一,虧空大。

再看兩淮巡鹽葛爾泰的奏本: 訪得曹頫年少無才(雍正硃批:原不成器), 遇事畏縮,織造事務交與管家丁漢臣料理。臣在京見過數次,人亦平常(雍正硃批:豈止平常而已)。

我們就知道曹家這位家主很平庸。而新皇帝喜歡能臣,不喜歡碌碌無為的人。既然布料搞不清,情報工作又一塌糊塗,那留他何用?這是其二,沒能力。

在康熙接班人的宮廷鬥爭中,曹家明顯踏入廢太子陣營。長久支持廢太子,並掌握好多宮廷不為人知的機密。其他阿哥也與曹家有瓜葛,甚而有金錢或其它聯繫。這是其三,沒有支持雍正。

其四是,此時的西北正當戰事,年大將軍急需用錢用糧。戰場的急比任何場合的急更急。雍正收入也不寬裕,要各方面籌款。所以對曹家會迅速處理,家產充公。

當時曹雪芹五歲,全家遷回北京。曹雪芹在北京長大,再也看不到幼年家族的風光。


白馬嘯長安


謝謝看風景的人232806219邀請。

這個問題有很多看法,就簡單說一下編者自己的理解。

首先,編者找過康熙帝的承諾,版本不一,無非就是:大清不滅,朕保你百年榮華。不想細扣文字,比如百年的意義。承諾里只說保曹寅榮華,又不是曹家。也沒有說“有我愛新覺羅一世”,保你富貴榮華。什麼叫與大清共存亡?這不就是說分你一半天下嗎?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康熙連捧在掌心裡的嫡親兒子都能丟棄,更何況區區一個奴才(在清朝,奴才沒有貶義)?這不好笑嗎。

其次,看康熙做出這個承諾的背景或者說緣由:康熙幼年繼位,加上清朝皇子撫養制度比較特殊,因此,康熙一半的母愛幾乎來自奶孃(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即是其中之一)。這就為奶孃的孩子們打下了未來的基礎。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更是自幼陪著康熙玩耍、學習,十六歲之後成為康熙的御前侍衛。同時曹寅天賦異稟,文采斐然,極和康熙這位勤學帝王的胃口。在曹寅之父曹璽死後,康熙先後任命曹寅為江南織造協理、蘇州織造、江寧織造等,可謂是極度信任這位伴讀。因此,題中承諾的對象應當是是這位有關係、有能力、又忠心的曹寅。

再次,曹家幾代都是江寧織造。江寧織造負責為皇家提供綢緞之類的絲織品,順治朝是一年或三年一換。而康熙,卻把江寧織造變成了監視江南官場的機構,為此,康熙將江寧織造改為終身制。《南京通史·清代卷》提到,康熙曾多次叮囑曹寅:“以後有聞地方細小之事,必具密摺來奏。”而曹寅奏摺對康熙中後期江南官場和民間的重大事件俱有報告,比如康熙四十六年的江南盜案、四十七年的廢太子事件五十年的江南科場案等。也就是說,曹家在康熙年間得罪過很多人――無論誰要奪嫡,都繞不開江南這最富饒的地方。而這些人,都能在曹家走下坡路時推上一把。

事實上,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四十八年兩江總督噶禮密奏康熙,揭發曹寅虧空兩淮鹽課銀三百萬兩。如果說沒有康熙的默許,很難相信一個做到清朝最高九位封疆大臣之一的人會傻傻的彈劾皇帝的心腹。所以,曹寅在後期很有可能已經漸漸失寵。康熙雖沒有公開此折,卻也私下告誡曹寅補上虧空。即是康熙刪去了接待他的部分,可是曹寅已無力迴天。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寅患風寒,後轉痢疾。病重之際卻請內兄李煦上疏向康熙求藥。病到擬折都成問題了,卻說什麼兒子尚幼、“若得賜藥,則尚可起死回生,實蒙天恩再造”。然而,曹寅死後不到十天,其內兄李煦便請求康熙允許曹寅之子接替江南織造之位。很明顯,兒子年幼只是託詞。還有千里求藥,莫不是康熙這藥是傳說中的九轉金丹,藥到病除?這還得不記路途所花時間。私以為這是曹寅在求康熙,變相的交代後事。

曹寅死後,康熙命李煦代管鹽政,以一年之得為曹寅補上虧空。康熙五十四年,查出曹寅生前虧空庫銀三十七萬三千兩,康熙再次為其安排。命兩淮鹽政李陳常和李煦代為補還。直至康熙五十六年,才還乾淨。同年曹寅長子曹顒身故,康熙親自為曹寅過繼其弟曹宣第四子曹頫。

然而帝王恩情終有耗盡的一天。康熙照顧曹家,只是看在曹璽和曹寅的份上,他曾明確對曹寅嗣子曹頫說過:“念爾父出力年久,特恩至此。”

至康熙六十一年,內務府奏請李煦、曹寅嗣子虧欠之時,康熙直接勒令還款,再沒有寬和。

最後,在雍正元年(即康熙六十一年),雍正要求嚴查虧空,同時也給予曹寅嗣子三年時間填補虧空。同時雍正曾多次戒諭曹頫戒奢從簡。而在雍正初期,曹頫曾多次被參上貢織物有問題。

更曾爆出公文皆由下屬處理的醜事。

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四,曹頫騷擾驛站,遭參;十二月十五日,革職。在受審驛站案時,曹頫秘密轉移家財。雍正震怒,十二月二十四日,下旨抄家。

遍觀曹家,可以說康熙已經仁至義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曹家之敗,有皇帝的原因,更多的是曹家自己太過豪奢

一家之言,且做笑談,莫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繆清歡



看過清宮戲的很多讀者,對於康熙皇帝小時候被送出宮一定有著深刻的印象,當時主要是出去躲避天花。當時撫養他的乳母孫氏,自己的孩子就是曹寅,不光是康熙小時候的玩伴,而且在他六歲入宮以後,還回到宮裡當他的伴學。所以康熙和曹寅既是主僕、又是發小,後來就更是君臣關係了。而曹寅又是曹雪芹的祖父,說到這裡,很多讀者會恍然大悟,怪不得說曹雪芹的祖上有著顯赫的家世,敢情全是憑著康熙皇帝的福廕啊!

康熙當上皇帝以後,江南這個地方也剛剛平定不長時間,一方面為了把繁華富庶的江南抓在自己手裡,另一方面出於控制江南官場和民間的目的,康熙皇帝就需要派出一個信得過的人,到哪裡去主管織造府,這時候他就看上了陪著自己一起長大的曹寅。事實上曹寅也很好地完成了康熙皇帝交給的任務,不僅將該收的錢財盡數收繳,而且還把打探到的消息都通過密探向康熙上報。因此在當時的江南,包括總督、巡撫,對於這位織位大人都是不敢等閒視之的。

看到自己的發小如此賣力,康熙皇帝對他也是更加寵幸。此後他六次到江南巡視,其中就有四次安排住在曹家,這樣的榮耀讓當時江南乃至大清王朝的官員們,一個個都是好生嫉妒又著實眼紅。但他們也沒有辦法,一來他們和康熙的關係沒有那麼鐵,二來他們又沒有那麼豐富的錢財可供康熙吃穿用度。事實上康熙當初之所以選擇住在曹家,對曹寅的信任肯定是首要考慮的因素,第二就是他知道江南織造是個肥差,曹寅手裡不缺錢,所以他才會安排住在那裡。

這一點在曹雪芹所寫的書中也是有所提及,當然他是憑著趙嬤嬤的口中輕描淡寫,意思就是當年的時候,甄家就接待了皇帝四次。然而卻揭示了這個歷史的真實,畢竟大家都知道甄家說的就是賈家。事實上賈府有錢不假,但要想接待皇家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於是他們只好在官銀上動腦筋,於是就造成了巨大的虧空。在康熙和曹寅兩人看來,這些都是皇帝的銀子,在哪兒花都一樣,也並沒有對此事多加過問。康熙的意思就是以後想辦法把這個窟窿補上即可,還特意讓曹氏家族的後人繼續擔任江南織造。

然而雍正上位以後卻借題發揮,專門下旨查辦曹氏家族的後人,當時的聖旨大意就是,曹頫這廝著實可惡,朕一再寬限他把虧空補上,他卻置若罔聞,不是想著感恩報效,反而將財產轉移,實在是罪大惡極,所以要從嚴查辦。此後的事情,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紅樓夢都能看到。很多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虧空上面,認為康熙不計較的事情,雍正為何要死死抓住不放呢?其實這些人根本沒有對雍正的聖旨仔細研讀,其實內中另有深意。

在紅樓夢中,死去的秦可卿其實已經託夢給了王熙鳳,告訴她正確的應對之策,然而當時的曹家不認同王熙鳳的判斷,反而認為這當爹的已經把錢花了,當兒子的卻來找自己要,自己卻有理說不清,所以不是想著如何和雍正把關係搞好,而是想方設法轉移財產。關於這一點,雍正的聖旨中也是點到了,認為他們不思感恩報效,反而作奸犯科。在雍正看來,自己已經給過他們機會了,但是他們不但不聽,反而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這就怪不得朕要動刀了。

關於這一點在紅樓夢中也是有所提及的,重點要體現在當年貴妃省親這一章節。書中的這一章節不知道讀者們是否注意,旨意是太上皇下達的,並不是當今的皇帝。這其實說明了一點,曹家只把太上皇(康熙)當成一回事,完全沒有把雍正當成一回事。當然康熙在歷史上是駕崩以後,雍正才當上皇帝的,並無太上皇這一說。書中只不過是用這種方法來解釋曹家與大清兩代帝王的關係,他們與康熙有著很深的交情,與雍正則不是這樣。

雍正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他當上皇帝以後,自然是要所有的臣子都對自己效忠。儘管曹家自己認為也向新皇帝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但明顯無法和康熙皇帝在位時得到相同的效果。雍正在聖旨中也是寫得清清楚楚,認為他們不思感恩報效,其實這才是聖旨中的重點,虧空只是抓的一個由頭。皇帝認為臣子與自己不是一條心,這就是大禍臨頭的意思了。不過雍正皇帝雖然查處了賈家,但是還顧及了父親的臉面,只是抄家了事,使得曹雪芹這才活了下來,也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紅樓夢。


智在三國


康熙的𠄘諾可能是真心的,但即使是康熙也不一定能夠實現承諾,當然這個承諾在康熙朝還是實現了。康熙的承諾雍正不一定認,當然事實是雍正不認。

我想說的是不管是誰的承諾,也不要當真,即使是真心實意的承諾。同時你也不要輕宜許諾別人什麼,一旦許諾了就盡力實現,到時你會發現,兌現承諾其實很難。

歸根結底兩句話:別人的承諾不要當真,自己不要許諾別人。


老D90405271


這個容易理解的,最是無情帝王家,帝王眼中看中的是手中的權力,順我者昌,逆我則亡,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曹家在滿清入關的時候竭盡全力,甘做牛馬,所以自然受滿清皇族的厚愛,享盡榮華,但是在諸皇子爭奪皇位的時候站錯隊了,所以自然不受待見,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一時彼一時,昔日承諾成空紙一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