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釣法最典型的代表特徵之一,七星漂,是很多釣友初次接觸垂釣時,就開始使用的一款浮漂,調漂簡單,漂目清晰,尤其是近些年七星漂漆面工藝升級,白天晚上都能用,更是深受視力不佳的釣友們喜愛;七星漂可以設7枚一組,6枚一組,也可以4枚一組、3枚一組,隨意組合均可,不比強調一定是幾枚一組,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組合。而搭配七星漂,作為釣餌的,比較常見的就是蚯蚓、紅蟲這類活餌。那麼使用七星漂,作釣鯽魚的時候,當鯽魚在水底吞吃鉤上的蚯蚓時,漂相會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說下七星漂的調漂,以6粒漂豆調漂來說,七星漂調漂,漂豆之間的距離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並沒有嚴格的講究,固定的間距,讀漂比較好理解,但是等自己熟悉了方法之後,就無所謂了,所以大可不必在這個不屬於細節的問題上糾纏;因為現在釣友們都比較變通,並不像前幾年,傳統釣、臺釣界限分的那麼清楚,現在釣友們使用傳統釣法時,也大多會使用八字環,做子線雙鉤,這是很明顯的進步。
用七星漂調漂,可以帶鉤調,也可以不帶鉤調,調法也有底釣調漂,也有半水調漂,,調整六顆豆之間的距離,間距相等,然後水面上三顆豆,水面下三顆豆,如果水面上第三顆豆是完全平行水面,則說明漂相偏頓,如果第三顆豆,靠近第四顆豆那端稍微紮下去,則說明漂相偏靈。有個說法,叫做漂豆之間的具體視目標魚的大小而言,我試過幾次,感覺沒啥區別,因為按照物理學角度,進水後的漂豆,不管在離底什麼位置,浮力是一樣的,鉛墜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水底下的豆擼到什麼距離,在水面上其實都什麼反應,不信的釣友可以自己在漂桶或者魚缸裡試試。
那麼調漂說完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魚吃口動作了;當三顆都平躺水面,鯽魚在底部遊曳,吞食時應該是頭部朝下,為什麼呢,傳統釣是底釣為主,正常的情況下應該魚鉤帶餌都躺在水底,鯽魚要吸食鉤餌,只能是頭部朝下,然後張嘴吸食,反覆幾次吸、吐之間,水面上的第三顆豆應該是沉、浮反覆,確定沒危險,徹底吞鉤餌時頭部會抬起來,此時水面上的漂豆會送出來,當送豆的距離越來越大,此時手腕一提先刺魚,然後手肘一用勁,魚自然就被半提出水面。當然還有一種漂相,體型較大的鯽魚,有可能會吸餌後會沒感覺到鉤餌擋口,直接會拖著鉤餌就走了,此時漂豆會快速的朝著魚遊曳的方向沉沒,此時就應該快速提竿,這樣才能刺魚後提魚上岸。
閱讀更多 認真的釣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