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卡成“唐僧肉”,急需補牢制度籠子

惠農卡成“唐僧肉”,急需補牢制度籠子

四川省持續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



從今年6月開始,四川省持續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從群眾最關切、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疾風厲勢整治“一卡通”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專項治理期間,全省共清理銀行卡4000餘萬張,2萬餘人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12月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清理銀行卡4000餘萬張,2萬餘人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專項審計抽查757個鄉鎮就查出違紀違規及管理不規範金額19.73億元,掌握相關問題線索2.61萬件,黨紀政務處分1949人,公開曝光2134人,追繳退賠相關資金8098萬餘元。雖然這只是一個省的數據,但是這一組組數據足以說明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中的亂象。本來是扶貧惠農的專項資金,為何就成為少數基層幹部的"唐僧肉"被侵蝕。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縱深推進,一大批政府財政及社會集聚的扶貧惠農資金湧入農村,給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貧困人口脫貧、農村社會保障等增強了“輸血”“造血”“保底”功能,一大批農村家庭實現穩增收,一批批貧困戶得以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戰是捷報頻傳。但是,由於扶貧惠農資金來源渠道越來越廣,資金金額也越來越大,資金使用項目也越來越多,於是一些基層幹部打起了惠農資金的歪主意,把其當作自己的“搖錢樹”,在一些地方,惠農資金成為少數基層幹部的“唐僧肉”,造假、冒領、挪用、侵吞等手段五花八門,什麼死人領低保、補貼發放優親厚友等現象層出不窮,大量的惠農扶貧資金卻沒有真正使用到扶貧惠農的刀刃上,農民的權益、貧困戶的利益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

究其原因看,主要是少數基層幹部理想信仰缺失,法紀意識淡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念樹立不牢,甚至少數基層幹部在惠農資金面前,喪失了對金錢誘惑的抵抗力,貪婪之心表露無遺,抱著僥倖心理,鑽惠民惠農財政補貼管理漏洞,鋌而走險,從中渾水摸魚,雁過拔毛。同時也暴露出扶貧惠農資金在監管制度上的漏洞,重資金來源輕發放監管,重痕跡印證輕監督查處。正是監管的不到位,給少數基層幹部留下了亂為的空間。其結果是既侵害了群眾的合法利益,又給國家、集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既有傷幹群關係,又損害基層政府形象。嚴重影響了扶貧脫貧任務的如期完成。因此,對這種將黑手伸向惠農扶貧資金的行為,必須加強監督查處和嚴厲打擊。

事實上,針對這樣的問題現象,近年來一些地方加大對扶貧惠農資金的專項治理,如四川採取執紀重槌敲向“鼓心”,要求主動說清,從嚴執紀問責的做法,無疑為破解這一亂象的治標之策。治標還需治本,查處不是目的,面對扶貧惠農資金成為少數基層幹部的“唐僧肉”,既要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紀問責。還應從資金來源及使用是統籌上著力,建立完善資金統籌、管理、使用、公示、監督、查處等一整套制度,科學制定資金髮放的統一流程、標準及規範,加大違紀違法成本,築牢扶貧惠農資金使用管理的制度籠子。讓那些膽敢向扶貧惠農資金伸出黑手的基層幹部根本無從伸手,無處下手。確保每一分扶貧惠農資金都用在群眾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