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是老師自己出錢僱中層領導來管理自己,你認同嗎?

校園加菲貓


這個問題太讓人尷尬了,按理說出錢的人應當是主人,應當是管理者,應當是指揮者,結果現在恰恰讓人感到尷尬的是出了錢之後錢是別人的還要讓別人說了算。

在全國好多省份已經開始實行了這種所謂的績效考核體系,這個績效考核體系,我們可以直觀的認為沒有一點作用,純粹是給教育管理添亂子。

在我們的案例中提出的建議是30%,或者說全國有不少省份執行的是這個標準,有的省份執行的是第13個月全部拿出來,然後當做績效工資重新分配。

分配的方案一般是由學校的管理層面人員來制定,這個制定的過程中我們無從得知它的公平或不公平,這些都不是我們關心的,我們關心的是自己能否拿回原來屬於自己的錢。

沒有一個普通老師會奢望拿去別人的那一部分,而只關心能夠拿回自己的那一部分,這是一個製造矛盾製造混亂的舉措,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拿回自己應得的那部分,有的管理人員可能想象的這個老師肯定要拼命工作,爭取下次多拿,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

後果只能是我們知道的貧富不均的後果,當然在學校管理部門的眼裡,你們最好是爭起來鬧起來,這樣才方便管理。

廣大的一線老師們,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抗拒這個文件或者這個管理規定的執行,那麼我們也不應當就此束手無策,或許,置之不理或者不再配合,也是一種無言的反抗。

總之從我個人理解這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理解,覺得這純粹就是一種無稽的遊戲,不會有什麼正面效果出現,不信的話我們大家都把大眼睛擦得亮晶晶的,看著吧。


杜宜城老師


我21年教齡,做過16年班主任,12年起進入中層。這個觀點,我不認同。

首先,幾乎所有老師(包括基層學校校長、中層)都對30%工資作績效很有想法,這是頂層設計的問題,校長、中層都解決不了。

其次,再說說校長、中層與一線老師的績效差距問題。我們學校二百多名教職員工,除校長與一位分管副校長外均擔任主科一線教學工作(含另一名分管副校長),你所說的中層並沒有脫離一線教學。中層除與普通教師一樣完成教學任務外,還有很多分管的事務性工作。班主任與中層我幹過,不可否認,一線教師工作確實辛苦,尤其是班主任,但就我個人體驗,同樣擔課情況下學校中層的工作量絕對超過班主任。只是班主任的工作大家都能看得到,而中層的事務有一部分是應付上級,一線老師可能並不知情。

再次,就待遇而言,中層與一線老師一樣在學校內考核,校長一般由市教育局組織績效考核。我身邊的中層常常抱怨,做了那麼多事、吃那麼多苦,還不如做班主任,起碼班主任津貼是明明白白每月到賬的。

綜上,對30%工資作績效這項政策,很多人都有看法,希望2018年能有改變吧。


震撼劉


績效工資制度是最無恥的制度,就是扣教師們的工資去漲校長和中層幹部的工資。是世界上最無恥的行為。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明目張膽的搶劫,而且合法的搶劫。這種制度不但起不到獎勤罰懶的作用,反而極大的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不是一部分教師反對這種制度,而是所有教師都反對這種制度。強烈呼籲廢除績效工資制度,把30%工資還給教師們。


隨意147205928


對!這個說法真是太貼切了!我們學校就是這樣的!所謂的領導些從來不上課,但他們不僅拿回了自己的,還領了最高的獎勵,所以每半年我們這些小老師些拿個2800左右,人家領導拿12800左右!所以真不知道是那個磚家叫獸想出這麼個法子來~讓教師自己拿出來錢請領導考查自己!懲罰自己!


魚兒14095


一看就是外行。本人負責學校績效考核工作。國家撥付的30%獎勵性績效工資是按每個在編人員職稱等級彙總後(我們叫總量)撥付給學校,由學校按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選擇分配的。一些人認為按人頭撥付的就應該是自己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如果這樣,那幹活和不幹活,幹多和幹少,你都能全額得到,那麼績效工資的意義也就沒有了。這就是為什麼政府不把這部分錢直接打到你工資卡上,而是由學校考核後才發放。至於中層領導分你的錢的說法,純屬胡扯!中層領導也有績效。以我校為例中層領導津貼270,班主任費500。中層領導十幾人,班主任五十幾人。你說誰分誰的錢?績效工資本來就是國家規範津補貼後用於支付學校所有工作開銷的。現實是這點錢實在是太少


花落知多少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績效工資分為基礎績效百分之70,獎勵性績效百分之30;基礎績效每月隨工資發,獎勵性績效年末由學校統一分配,分配方案各不相同!其中,有兩點相同:

1 總量的百分之15獎勵班主任工作;

2 總量的百分之5獎勵中層幹部工作;

個人認為,班主任很辛苦,該得;中層幹部也辛苦,該得!(現在各種檢查太多,事事要求留痕跡,而且還要上主課,這是本校中層幹部)但是,可不可以政府撥款解決啊!用教師的績效工資來請班主任,請中層幹部,真的心裡不好受!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普通老師永遠拿不回自己出的30%;

2 玩死一線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年輕時沒拿別人的錢,現在工資被別人分走,到哪兒說理去?誰出的主意?

3 對頭,教師績效就是教師自己出錢找人打自己!世界上最搞笑的人吃人理念!

4 我平時拿500多,全校我的課最多。現在休產假拿600多,平均數。我校領導有一半人,課少錢多。

5 就是把大家的工資拿出來一部分搞二次分配,拿出去的多拿回來的少。病事假正常扣錢,績效工資裡再次扣錢。這麼搞不覺得很奇葩嗎?

6 我們縣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平均1.53萬,一線老師副班主任1.4萬+ ,班主任1.8萬+ ,中層幹部2萬+,校長拿教育局統籌提取每個老師的百分之八(即數萬)加上平均的1.53萬不是說分配不公的問題,而是績效就不應該拿來考核。

7 打出“績效工資”這張牌,實為傷了大多人的心。不患寡而患不均!消極在不斷強化、漫延,想不通:“無論我如何努力卻怎麼也拿不回國家拔付給我夲人的那份績效工資,請給我努力的理由”。


遊戲大咖王


績效的目的在於激勵。何為績效工資?就是當你的工作達到了一定的成績和效率時給予的獎勵性工資,這部分工資可以說是超出部分。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到,而是隻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取得的一種激勵性獎金。也就是超越基本工資之外的。

而題主所說的,在老師的基本工資里扣除30%,留作對班主任及中層管理人員的績效獎勵。這真是一種奇葩的管理制度。

首先,普通教師的基本工資都是自己付出勞動應得的部分。

即使達不到考核標準,也應該按照基礎性工資的性質來發放,憑什麼可以扣除這部分的基本工資來作為績效獎勵呢?這樣做本身就已經有違勞動法,侵害了勞動者利益。

其次,適得其反。

績效獎勵的目的在於激勵,而這種扣除30%的工資作為績效工資的作法其實完全起不到激勵作用,反之引起民憤。試著想想,把自己的一部分應得的工資扣除了,再作為激勵性獎金,還不一定能拿得到,可能永遠都拿不回來,你還能有很大的動力去爭取嗎?所以,這已經與績效獎勵本身的意義背道而馳了。

再者,這種分配方案本身存在傾向性。

班主任固然是最辛苦的,中層人員在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線的普通老師兢兢業業,也不見得就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為何就要剪了自己的羊毛,去給班主任老師和中層管理人員當嫁衣呢?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校長津貼,班主任津貼,中層幹部津貼,各種加班費,各種獎勵都是從教師的績效工資出的。教師的績效工資成了唐僧肉,成了特權工資,即使一個普通教師使出全身解數,乾的再好,都不能拿回自己應得的績效工資。


老潘


作為一名教師,心中最大的傷痛就是“績效”和“職稱”。“績效工資是老師自己出錢僱中層領導來管理自己”,說的是實情,既貼切又形象啊!我非常認同。


時下,有人戲稱“績效”和“職稱”是教育的兩大毒瘤,成為教師內心深處最酸楚的痛。我是普通中學的一線教師,自從2009年實施教師績效工資之後,明顯感覺分配的“不公”,考核的“不正”。教師績效工資初衷就是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多勞多得。10個年頭過去了,教師績效工資成了“譏笑”工資。我們學校班主任津貼每人300元/月,領導幹部值班補助每月不少於300元/人,優秀教師獎勵每月500元/人等等。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們教師的績效工資總額。本學期增加了校本課程,教師課時補助仍然從績效工資裡出,本來微不足道的績效所剩無幾。

現今,學校的績效工資發放的主要依據,是學校績效考核。按照學校績效考核方案和細則,學校各部門每天對教師進行考核,實行日考核,周小結,月彙總。每個部門都是學校的中層領導負責,所以說“老師出錢僱中層領導管理自己”,一點都不為過。當然考核的權利握在誰的手裡,就有考核決定權,更能左右考核的結果。我是中學高級教師,每月績效工資投入770元,每週8個班級歷史教學任務,儘管打滿了工作量,但只有課時費,教案費,輔導費等。沒有作業批改費,沒有兼職,年齡偏大,又沒擔任班主任,每月績效只有480元。如果有病有事請假超過2天,我的績效將不足400元。如果一不小心少了教案,或者缺課,績效工資更少。每天起早貪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本來工資收入不高,在扣除,何以維持生計呢?

如今,學校能拿回自己投入績效工資的,只有班主任和學校中層及以上領導,偶爾個別教師代課抑或增加校本課程工作量,才能得到自己投入的績效工資。你說這樣的績效工資,廣大一線教師能沒意見嗎?


俺油菜


績效工資,2009年開始行文實施,絕大部份學校從2010年開始正式實行!我當時負責全校績效分配方案的草擬。

首先保證班主任津貼佔總額的15%,因為這是政策紅線;先後再考慮如何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一個純教師(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行政的教師)一週上課20節、15節乃至5節課,不談質從量上肯定也要考慮收入的差距。基本工資和基礎績效(70%)都上卡了,只有從績效工資中的30%(獎勵性績效)去考慮。教育的特殊性在於基礎教學工作可以用課時進行量化,如果一個15課時/周和5課時/周的兩個教師,月收入一樣,哪誰願意去上課?

第二要平衡管理和教學的關係。人是社會性動物,所以需要有效的組織管理,才能發揮團隊的組織力量,否則就是一盤散沙,這個道理我想當過班主任的都應該懂。我經歷的第一任校長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所以那幾年教學和管理相安無事,學校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但第二任校長從其他學校調入,聽信個別教師的意見,大幅降低行政管理的待遇,學校的中層正職與班主任平均待遇持平,此時與民爭利現象日重!做為學校,無論於學生對班級也好還是對教職工對管理也好,不要輕視管理的力量,這是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當然,不可否認有部份學校的部份領導為一己私利,打破平衡,堂而皇之為〞官〞爭利的,但那是少數!

第三、確實在工作中有收到如本問所持觀點相同的意見提出,有時還會在教代會中提出,而這部份人往往是每週上4節課而收入相和每週上14節課收入相持平的極少部份,在歷年的教代會中均不受支持!

效績工資的初中就是要在06年工改和09年工改兩次工資改革普遍提高廣大事業人員收入的基礎上實行〞按勞分配〞,至少保證多勞多得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很好的頂層設計,這種設計就是要打破那種〞平均主義〞,如果連這也接受不了,那建築工地上技術工人月收nK,而管理者月收n^mK的收入差距又如何接受!

你要覺得領導不如你,把他拿下,你來!拿不下……沒有必要假借正義的名義仇能仇官,擺著天下老子獨尊的態度渺視眾生,激化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