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成果,安溪農村經濟全靠鐵觀音,豪車別墅夢已實現

1978年,偉大的,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政策,猶如陽春的暖風吹遍了中國大地,從農村到城市。國內的經濟發展從此翻開了全新的篇章。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就好比給中國的經濟安裝了強有力的“發動機”。此發動機是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藍圖由中國自主開發和設計,極具中國特色,舉世無雙。總設計師是一位偉大的人----鄧小平同志。為新中國經濟的起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內的改革,在農村開始實行,典型的土地改革措施和政策如“分田到戶”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福建安溪農村的茶農們,有的分到了數畝的茶園,有的承包了上百畝的茶山。全新的土地政策,激發了農民生產的主動性,極大地增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意願,茶農們的好日子終於有了實實在在的盼頭。

改革開放40年成果,安溪農村經濟全靠鐵觀音,豪車別墅夢已實現

美麗的採茶女

安溪,地處福建東南丘陵地帶,臨近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南部烏龍茶的主要產地,茶葉種植,歷史悠久,聞名天下。唐朝時期,就已有茶葉產出。安溪山區年降雨量充足,氣候適宜, 其地理和生態環境非常適於烏龍茶的種植,而且歷經數代茶人的辛勤耕耘和科學育種,選育開發出一系列茶樹的優良品種。至今,安溪烏龍茶主產區內現存的烏龍茶優良品種就有60餘種。正因如此,安溪向來有“烏龍茶茶樹良種寶庫”之美譽。在無數知名的優良茶樹品種中,品質最上乘、名聲在外的極品烏龍,就非“鐵觀音”莫屬了。

改革開放40年成果,安溪農村經濟全靠鐵觀音,豪車別墅夢已實現

安溪農村的泥牆瓦房

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上世紀八幾年,九幾年,安溪農村的生活不算富裕,相對於同屬閩南的廈門,還是有挺長一段距離的。由於先天地理環境的限制,交通非常閉塞,嚴重阻礙了農村各方面的發展,經濟方面首當其衝。當時,物質相對匱乏,普通家庭的早,中,晚三餐的配菜基本上還離不開鹹菜,蘿蔔乾之類的。衣服也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款式可以選擇,基本的需求是防寒保暖。房子也大都是較古老的閩南古厝,泥牆木結構的瓦房。一大家子住一起,雖說有些擁擠,但也溫馨融洽,簡單並幸福著。出行基本靠走,自行車,摩托車全村都沒幾輛,更不用說汽車了。整個鄉鎮也根本見不到像樣的水泥路,更別提在山村裡了,基本都是泥巴路。但是,勤勞,勇敢,智慧的安溪人民,勤於種茶,製茶,賣茶,用雙手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40年成果,安溪農村經濟全靠鐵觀音,豪車別墅夢已實現

安溪農村的泥巴路

從小編記事起,記得是90年代初期,經常會遇到安溪茶農挑著鐵觀音上門推銷,他們挨家挨戶推銷,那時的鐵觀音還是帶茶梗的,泡茶時也是連梗一起泡。當時鐵觀音都是散裝的,價格大約是5--15元之間。小編也是經常跟著爺爺喝茶,胡亂喝一通,就這麼一直喝到了2018年。隨後幾年,安溪茶農將茶葉店開遍了廈門的大街小巷,乃至全國各地,隨之而來的便是安溪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安溪農村的面貌有發生了翻天覆地,前所未有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成果,安溪農村經濟全靠鐵觀音,豪車別墅夢已實現

改革開放後新建的別墅

2018年的春節,小編去安溪給一位製茶老師傅拜年。確切地說,這老師傅是小編在茶行業的啟蒙恩師。師傅教我如何種茶,製茶,品茶。任何鐵觀音一經師傅品飲,他老人家立刻能判斷出,這泡茶葉的產地,優點,缺點,更不用說品級定價了。好,好在哪裡;差,差在哪裡,哪道製茶工序出現不足,都能如數家珍,不得不令人佩服。小編在去拜訪師傅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在大城市才會有的現象----堵車。在偏僻的小山村的村道上竟然也能堵車?原因是大量外出做茶葉生意的村民全部自駕返鄉過年。村道上堵滿了轎車,各種品牌的轎車,合資的,進口的,其中一線豪華品牌的車型也不在少數,向開車展一樣。茶農住的也不再是老瓦房了,每家每戶都蓋起了三層小別墅,很多村民都在大城市買房了的,家鄉的小別墅只是後方陣地。雖說是山村,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亮路燈,再也見不到八九十年代的泥巴路了。

改革開放40年成果,安溪農村經濟全靠鐵觀音,豪車別墅夢已實現

改革開放後的水泥路

以上農村的種種繁榮景象,就是安溪農村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像小編師傅這樣的老茶農們,經歷了安溪農村的滄桑鉅變,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磊磊碩果,回憶種種的過去,無不萬千感慨;放眼朦朧的未來,無不又信心滿滿。

好了,關於改革開放40週年,小編對安溪農村的印象以及所見所聞,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閩南聯邦調茶局”瞭解更多,咱下次再見。其實,安溪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全國廣大的鐵觀音愛好者,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