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陷入危机,摩拜为何不学滴滴“割韭菜”,低调的它来了

文:杨瑞

最近,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自然是ofo小黄车。从ofo公众号卖蜂蜜,到ofo联合金融平台将用户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ofo似乎一直在犯错误。随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发表公开信,开始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从内部开始自救。

Ofo陷入危机,摩拜为何不学滴滴“割韭菜”,低调的它来了

甚至在一封公开信中,戴威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坚持我们的信念,哪怕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有希望!"对于一个互联网大佬来说"跪着也要活下去",说出这样的话,ofo似乎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事实上,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在遭受质疑。质疑它是否有未来,是否还能继续存在。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2016年至2018年,市场上成立了70多家共享单车公司,投放自行车2300多万辆,融资总额超过260亿元。但是现在呢?太多的共享单车公司已经破产倒闭。

Ofo陷入危机,摩拜为何不学滴滴“割韭菜”,低调的它来了

现在还能维持运转、咬牙坚持下去的,也就是ofo、哈罗单车和摩拜单车。他们似乎形成了三脚架的局面,形成了垄断的局面,但生存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然而,在小编看来,共享单车在未来仍将存在,但它可能会呈现出"苟延残喘"的趋势。

摩拜自从被美团收购后,就避免了灭绝的危机,但它已经成为美团的"负担"。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摩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美团还是认可摩拜的价值,认为摩拜是到店、外卖、旅游、酒店等生态环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节点。相信在美团的不断输血下,摩拜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它可能不像过去最火爆时那么风光,但也不会像ofo那样"悲惨"。

Ofo陷入危机,摩拜为何不学滴滴“割韭菜”,低调的它来了

就在摩拜和ofo内部不稳,资金不足的惶恐之际,哈罗单车已经出位。年中,哈罗就已经透露出"现在无论是用户口碑环视订单规模,哈罗都已经位居行业首位,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这份成绩,已经让摩拜很警惕,如同流出的美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兴内部讲的话"摩拜后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哈罗单车"。

至于哈罗单车,他们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今年9月中旬,哈罗单车在上海召开会议,宣布将升级为"哈罗出行"。它将携手滴答出行、首汽约车、高德地图等,将网约车引入服务范围。并宣布将与上海申通地铁合作,探索地铁与单车的融合。

Ofo陷入危机,摩拜为何不学滴滴“割韭菜”,低调的它来了

由此可见,哈罗出行正从单一的共享单车公司发展成为一个集哈罗单车、哈罗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移动出行平台。按照这样的发展步伐,哈罗单车可能会生活得更加滋润一些——毕竟摆脱了纯粹共享单车业务的尴尬。

哈罗的赢,取决于低调的积累,也取决于背后的大树——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哈罗出行也可以在本地的生活服务圈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Ofo陷入危机,摩拜为何不学滴滴“割韭菜”,低调的它来了

不得不说,在摩拜单车和ofo的锋芒之下,哈罗已经成气候。这正是ofo倒下之后,摩拜很难像滴滴那样进入割韭菜模式的关键所在。

因此,共享自行车不会消失。然而,他们能否成为未来交通出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努力,以及他们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