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最近看到好多朋友在玩文玩、盤手串,剛剛看到一個朋友把手串放到臉上光頭頂上一直搓,於是我說:“你這樣好髒啊,都是你的油脂和蟎蟲。”,他卻回答:“你不懂這叫盤,油脂多了才能包漿。”,我向來不喜歡和人爭這些,於是想想還是好多像他這樣的人,就著手寫這篇頭條,希望對大家有益。

什麼是包漿?

包漿是古玩行業專業術語,指文物表面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氧化層。“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或手把件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不止瓷器、木器、玉器、銅器、牙雕、文玩、書畫碑拓等紙絹製品都有包漿。

本文介紹的是手串的包漿:

手串很多人也叫佛珠,有12多顆的,有108顆的。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12顆的手串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108顆手串

手串的這層包漿是由於把玩者長時間精心照顧佛珠逐漸形成的具有琥珀質感表面皮殼。它溫潤光滑、幽光沉靜、入目三分、凝聚了佛珠主人對佛珠的喜愛。從剛請回佛珠的那種浮躁簡單的表面光澤,轉變為溫潤光澤,就像給佛珠掛了一層“瓷面”,也有人叫掛瓷。

包漿是在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氧化後呈現出來的,這層自然形成的包漿,是一種自然的美,含蓄溫潤,幽幽的毫不張揚,給人一份親切、和藹、韻味深長,與其接觸總能感覺到愛之親和,它符合一個儒者的學養。

“包漿”是怎樣形成的?

直至今天,還沒有一本書籍來專門論及傳世古玩形成“包漿”的成因。我們木質佛珠中的紫檀、黃花梨、老山檀等珍貴木材以及近年來大家喜歡把玩的星月菩提內部都具有油性,通過長時間正確把玩,佛珠本身油脂慢慢外洩,和空氣接觸後慢慢氧化互相融通的結果。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木友們用佛珠在大汗手裡長期盤搓,再來點頭油、臉油、鼻子油等等,珠子表面形成黑乎乎的一層,很多朋友以為自己的珠子包漿了,但這其實形成的並非我們講的“包漿”,而是一層暗淡無光的“老油泥”!

木質佛珠怎樣才能盤出真正的“包漿”?

如果要盤出包漿,首先要選擇密度質地好的佛珠,如老紫檀、陳年星月菩提密度油性都很好。

多數名貴木材的手串由於木質細膩都有不同含油量,盤的時候不需上任何油。上油會適得其反,木質會變得烏黑,再難形成包漿。使用柔軟的棉布(可買白布手套)盤搓一段時間,一般一天半小時到一小時,也相當於5000目砂紙拋光。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如果是小葉紫檀手串,會有掉色現象,一個星期後顏色會變淡或不掉色了,這屬於正常現象。然後需放置陰涼處自然乾燥,這點在北方或一些乾燥地區非常好,同時表面均勻的和空氣接觸形成細密均勻的氧化保護層。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您就會發現珠子表面變得更加光滑了。

這時就可以手盤,盤玩時的手一定是要洗過並且乾透,保證手上無汗,盤玩的時候要感覺到珠子的溫潤光滑,如果盤玩時感到珠子澀手,就要停止盤玩了。珠子的孔口周圍也一定要盤到。每天不用有時間就盤,珠子也需要休息,10天以後,微汗手盤玩時可以感覺珠子有輕微的粘阻感,這是的珠子已經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包漿,需要繼續幹燥。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光滑盤玩→粘阻感→乾燥→光滑盤玩(保持珠子乾淨)

如此反覆盤玩,珠子就出現有靈氣的光澤,盤得好的珠子有一層玻璃光澤、入目三分,這就是掛瓷了。木質佛珠包漿需要多長時間?根據盤玩下的辛苦不同而不同,也看是否淘到好的寶貝,具體沒有標準時間。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木質佛珠(手串)盤玩禁忌!

1、不能沾任何油脂,包括手上的油。

2、不能有手汗盤珠。

3、溼氣特別大不能盤珠,潮溼會“撮毛”珠子,以前的功夫都白費。

4、盤珠不能用指甲或硬質物件扣珠子。

5、盤完一遍不能隨手放下,需用細棉布擦拭一遍。

6、不能暴力盤,盤珠時避免珠子大力碰撞磕傷。

7、不能沾水,更不能水洗。

8、不能暴曬、火烤,導致脆裂或開裂。

正確理解什麼是包漿,再去玩佛珠、手串和手把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