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關於紅木傢俱"包漿",你知道多少?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各自的行話,而對於傢俱行業來說,它也有自己領域中特性的語言。

當家具行外人聽到這些新鮮的詞語,必然會向傢俱行家細細請教這裡面的含義。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傢俱文化中的一個詞語——包漿,來探討紅木傢俱中的包漿這個問題。

包漿是什麼?

關於紅木傢俱

包漿,在古玩圈子裡是個使用頻率較多的詞語,俗稱“傳世古”,指金屬表面由於氧化、鏽蝕以及汗液的作用,隨時間的推移自然形成的一層化合物,有黑古銅等多種色澤,使器物有一種自然的陳舊感。

可以這麼說,包漿是在時間的磨石上,被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出來的,那層微弱的光面異常含蓄,若不仔細觀察就很難分辨得出來。

而包漿在傢俱行業中,也稱作“皮殼”經長年累月氣候冷熱乾溼不等的條件下,通過空氣氧化而使器物形成一種肉眼可見的表皮,加之幾代人長久使用觸摸這層皮殼閃現出一種自然的光澤感,且柔和渾成無一絲做作的感覺。

關於紅木傢俱

如果你細看仿作傢俱,它的光澤卻沒有這種自然的包漿。紫檀、黃花梨等一些高檔木材,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質外洩,和空氣中的塵土、人們觸摸的汗漬,互相融會成了“包漿”,自然形成的包漿,摸上去沒有絲毫寒氣,反而有溫潤如玉的滑溜感。

事實上,像這些本身沒有“油性”的玉器、印石、銅件、硯臺、瓷器等傳世古玩經過長時間的把玩,能產生包漿,那木器傢俱產生包漿的可能性更大。

那麼,我們以紅木傢俱的包漿為例吧。

紅木傢俱怎麼形成包漿?

關於紅木傢俱

包漿的形成,主要還是由人們把玩、擦拭、使用頻繁所引起的,這裡面事件和人物是包漿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些老傢俱上通常都會有包漿,而紅木傢俱的包漿也就是這樣子形成的。

也有可能有假“包漿”

關於紅木傢俱

古傢俱因為年代的久遠,傢俱表面與空氣充分接觸而發生氧化,顏色變深,而且表面發亮,這就是包漿;造假者通過頻繁擦拭做出來的假包漿,雖然亮度有了,但氧化程度遠遠不夠,很容易辨認。

對於表面做舊的顏色,只要利用一些工具,於不顯眼處輕輕颳去表層,就能看出表層下新木的顏色來。任何做舊的痕跡都是造作的,缺乏自然性的過渡,只要仔細觀察、認真鑑別,就能夠辨清真偽,避免上當。

用以上的一種方法同樣適用於識別紅木傢俱“包漿”的真假情況。

打蠟有利於紅木傢俱形成包漿

關於紅木傢俱

上蠟能夠加快木材的氧化,容易生成包漿,為紅木傢俱形成一層天然的保護膜,而在包漿形成的同時,傢俱的色澤會慢慢變深,越發具有親近感,令傢俱更加古香古色,而上漆是在傢俱表面加了一層隔膜,無法自然形成包漿。

關於紅木傢俱

紅木傢俱一定要捨得使用,經過人體的觸摸可以加速生成包漿,讓傢俱表面越發光滑瑩潤。

在使用紅木傢俱一個月後,應從裡到外給傢俱打上天然蠟,然後每一季度用帶蠟的擦巾全面擦拭補蠟,平時可用乾燥的抹布擦拭灰塵,儘量不接觸水及水汽。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將過燙、過熱的物品放在傢俱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