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三殿三閣大學士,誰的身份地位最為尊貴

殿閣大學士指的是明朝(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以及清朝(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等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的官員。

明清三殿三閣大學士,誰的身份地位最為尊貴

楊廷和

內閣的形成始於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徹底廢除丞相一職。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職。明中葉後逐漸參與機要,實為內閣長官。起草詔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實際掌握宰相之權。內閣首輔,即內閣中位列第一的輔臣。在明代,“首輔”是對內閣大學士(少數以翰林學士入直內閣)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稱,內閣首輔並無明文規定,而是政治實踐的產物。 嘉靖、隆慶與萬曆初年,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之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擬權, 次輔不敢與之抗衡。張居正之後,內閣首輔權力趨於衰落。

明清三殿三閣大學士,誰的身份地位最為尊貴

李東陽

清朝初期沿襲明制,設四殿二閣,即保和殿、中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和東閣(乾隆時改三殿三閣)。官職為正一品,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官位,漢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洩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皇帝的詔令多由軍機處發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詔書等均以內閣名義擬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遞交內閣,所以內閣仍是清代名義上正式的宰相機構。

明清三殿三閣大學士,誰的身份地位最為尊貴

張居正

所以殿閣大學士的晉升由低到高為明朝:東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建極殿——中極殿,清朝: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但是,這些大學士在權力上區別並不大,誰當內閣首輔也不確定,是按照資歷和人望確定晉升。

以明代幾位內閣首輔為例

劉健,明孝宗時期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

李東陽,明武宗時期內閣首輔,華蓋殿大學士,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諡文正。

楊廷和,正德、嘉靖時內閣首輔,東閣大學士,武宗崩後,楊廷和計除平虜伯江彬,立武宗從弟朱厚熜(明世宗)繼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師時,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內外稱讚,加左柱國。

張居正,萬曆時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