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高阳柑橘不愁销

“互联网+”让高阳柑橘不愁销

“我装箱上船的柑橘是奉节客户要的货,一共220件,每件25公斤125元。”11月23日,正在忙碌的高阳镇明冲村柑橘种植大户陈静高兴地说,一天之内,他通过网络销售了1万多斤柑橘。

柑橘销路受堵塞

“过去,我们的柑橘成熟后,有点愁销路。”陈静种植柑橘50余亩,等到柑橘成熟推向市场时,由于销售渠道没有打开,柑橘销路并不好。

据了解,陈静所在的明冲村在集体生产年代,有种植柑橘的习惯。2000年初,镇政府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因势就导,引进纽荷尔、晚熟红心脐橙等品种,通过果业协会拓宽销售渠道,使柑橘的种植面积逐渐从几百亩发展到了如今的2万余亩,实现了户户种柑橘,人人赚柑橘钱。

但由于各地种植柑橘面积增多,柑橘产量增大,导致柑橘在市场上的销路受到了堵塞。宽带进村建电商为进一步帮助果农销售柑橘,高阳镇把拓宽柑橘销路提上了议事日程。2016年初,该镇实施了宽带乡村工程,宽带网络覆盖了所有村和社区。同时,镇里组织果农进行电商业务培训,让果农懂得了怎样开展电商业务。掌握了电商业务知识的果农们,很快建起了销售柑橘电商网页,并把电商网页链接到手机微信,全镇15个村2个社区都建立了电商平台,不少村民也跟着注册了微商,全镇3500余户果农通过电商拓宽了柑橘销路,不仅把销路瓶颈打通了,还把柑橘卖到了全国各地。

电商微商忙销售

“电商和微商的力量太大了。”高阳镇镇长黄波说,“过去,高阳的柑橘一到成熟期,就大车小车地往外运,卖不出去的只有在当地廉价卖,再卖不出去,只有烂在树上了。如今,不仅80%的柑橘通过电商平台就卖出去了,而且销售柑橘的收入还增加了30%。”

陈静是高阳镇3500多户果农中之一。他家的100余亩柑橘通过网上电商平台利用手机微信开展微商业务,他的柑橘变得供不应求。

该镇电商负责人告诉笔者,政府通过培训培养出来的农家电商和微商,不仅让果农在果园里就把柑橘卖出去了,而且在外打工上班的果农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也能帮家里卖柑橘。在广东打工的海坝村村民黄晓、乐公村村民刘俊,利用下班时间用手机微信获得了柑橘订单,他们把订单通过网上传给家中父母后,其父母第二天便入园采摘柑橘,通过快递邮给了客户。

据了解,高阳镇柑橘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柑橘900余吨,每年给果农带了2000余万元的收入。目前,该镇已销售柑橘300余吨,果农正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向外销售。

(通讯员 刘益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