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好幾個小夥,為何把帝位傳給沒用的阿斗?

楊過滒


其實阿斗的沒用很可能只是後來一段時期對劉禪的偏見。像我們上中學那會兒收錄課文裡的那篇陳情表的作者李密,不願出仕晉朝做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覺得劉禪是個明君,像劉禪的漢朝九十萬人口,除去一般婦女,剩四五十萬,再除去老人和孩子,就這樣供養十幾萬軍隊,三四萬官吏,而且對外戰爭還要種地,生產鋼鐵,兵器,餵馬等等,諸葛亮一出去進攻就帶走全部兵勇,估計家裡都沒人種地了,就這樣興兵北伐了五次,歷時六年,整個國家忙於備戰,連人口生息繁育的事都不做了,而且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動十三萬精兵,外加十幾萬農夫,每天消耗糧食就四萬石,一個月就一百二十萬,兩個月就得花二百四十萬,如果諸葛亮不能攻城略地,以戰養戰,將巨大的戰爭壓力轉嫁到魏國,他們後漢的國力總會難以維持。但劉禪心急歸心急,心裡也明白,北伐中原,匡扶漢業一直是諸葛亮的夙願,如果這個願望都滿足不了,他的相父很可能會立即垮了。所以也一直不惜代價,毫無異議的支持他。諸葛亮把舉國力量都投進去了,如果不能成功,它的反噬之力很可能會翻轉過來壓垮整個後漢。我個人感覺劉禪這個皇帝比跟他同時代的曹睿,孫權都好一點,雖然一方面也可能是諸葛亮的教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卑以自牧,還搞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從劉禪開始,年紀輕輕就青菜豆腐白米飯過日子,這樣也才能讓臣民心服,每天糧食定量,多餘的都運到前線。比起曹睿大修宮殿房子,又是尋珍覓寶,雖然也跟家境有關吧,但劉禪卑其宮室,儉其衣食,不以百姓的役力而奉己一人,比曹睿強多了,而且劉禪心地寬厚善良,雖然孱弱,也比孫權還有他子孫要好。所以劉備把國家交給劉禪本身沒毛病


星河菡萏


原因有多條,從最不重要的開始:

一,劉禪是長子。生下來以後可以說是命運多舛了。襁褓中就跟著老爹出生入死。還吃奶的時候就在長坂坡死了娘,靠著他四伯父(趙雲比劉備年齡大,但是又被排行了老四,所以只好這麼叫)塞在懷裡才找著爹。屬於“紅小小鬼”,資格老,關係硬。資格分,加1分;

二,劉禪被他爹扔到地上過,當時完全是他爹拉人心的工具。雖然劉禪長大以後忍了這口氣,但是他爹自己心裡大概覺得有點對不住這個兒子。感情分,再加1分;

三,劉禪是長子。雖然早死的老孃糜夫人並沒有確認是正室。但是一是老劉的甘糜二夫人並沒有位份的差別。糜夫人死了以後,甘夫人沒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對患難的姐妹留下的孩子視同幾齣。再加上劉備愛江山不愛美人,不論後來當漢中王還是稱帝,都沒有立王后或者皇后。所以劉禪也算是嫡子。身份分,加1分;

四,劉禪是劉備手下老人兒領看著長大的。老人兒們對他感情深,相對比立其他孩子更能服眾,更容易穩住老人兒的心。老人兒分,加1分;

五,老劉死的時候劉禪17歲,算是成年了,其他兄弟都還小。所以也沒得選。年齡分,加1分;

六,最重要的放最後:誰說劉禪沒用的?他親爹和相父都白紙黑字的誇過劉禪的能力。這兩人可不是隨便夸人的人。智商分,加5分。

總結,老劉精得很!立劉禪就對了


木野狐蹤


據史書記載,劉備有3個親生兒子和1個養子,分別是劉禪、劉永、劉理和劉封(養子)。劉禪為什麼能即位蜀漢皇帝,原因有四:

一是皇家繼承慣例。古代有“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按慣例辦事是最順暢的,會迴避許多矛盾。

二是動亂時局所需。劉備死時,長子劉禪16歲,其餘兩個兒子年齡幼小。當時三國鼎立初步成形,蜀漢立足未穩,立幼會“主少國疑”。

三是感情所致。劉禪是劉備與甘夫人所生,時值事業低潮,夫妻(甘夫人子劉禪、糜夫人無子)患難與共,劉備稱帝后追諡甘夫人為皇思夫人(劉禪即位後追封其母為昭烈皇后),對劉禪關愛有加。

四是劉禪也有智慧。《三國演義》為了突出劉備的“仁”和諸葛亮的“忠”,不惜把劉禪弄成了“傻”。其實劉禪不傻,而且有智慧、謀略和胸懷。《三國志》記載,他即位後,力排眾議,全力支持諸葛亮平內亂、穩朝局,發展生產,使國家呈現中興之氣。諸葛亮評價“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諸葛亮去世後,因北伐國力耗盡,只好派大將姜維短暫北伐,以攻為守,求得自保。最後成為亡國之君,除個人原因外,也有天下大勢使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再說說劉備四個兒子的人生歸宿。

劉封是劉備養子,勇武過人,平西川,取上庸,屢建戰功,深得劉備信任。後來,劉備立太子時,關羽說劉封為養子,不適合當太子,對此劉封耿耿於懷。關羽敗走麥城,劉封見死不救,劉備因此殺了劉封。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懷帝,又稱後主,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在位41年。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其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被遷居洛陽,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葬於邙山,享年64歲。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邙山是道教聖地,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有歷代帝王及大臣墓葬千餘座,其中也埋葬著4位亡國之君(後主):蜀漢後主劉禪、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後蜀後主孟昶、南唐後主李煜。

劉永,字公壽,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封魯王,後改封甘陵王。鹹熙元年(264年),蜀漢滅亡,被遷居洛陽,任奉車都尉,封鄉侯。後為避八王之亂,舉族南遷彭城。

劉理,字奉孝,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封梁王,後改封安平王。延熙七年(244年)去世,諡號悼王。


智星俠


首先劉禪是嫡長子,這個很重要,

其次,劉禪沒那麼不堪入目!

諸葛亮曾說過劉禪大智若愚,智容乃大

諸葛亮的評價對劉備來說也很重要啊


皖北郭大俠


首先是嫡子,其次阿斗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傻逼。就好比現在的特朗普,很多人都覺得他很傻逼。實際上他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但是如果美國因為特朗普跌下神壇的話,以後特朗普肯定就是阿斗一樣的歷史記載。


粵老四


這個跟幾千年來的家國文化有很大的影響,在那個時候帝王的家就是這個國,這個國就是帝王的家,在他們認為這個國家是他自己家的事情,朋友再多,那是別人家的。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劉備好幾個生死朋友,為什麼他能當王?那是因為他是劉皇叔,是皇族血脈,這就是之前的觀念


玩家國度的囚徒


諸葛亮曾經評價劉禪智容乃大,所以說劉禪也不是那麼傳說中的不堪,也不是一個昏君,而且還做了40多年的皇帝,難道不傳給他傳給誰呀?而且是自己的親兒子,如果你做的話,那你不傳給自己的親兒子,你還轉給誰呀,只有自己的親兒子才不會害自己,自己奮鬥一輩子,難道不就是為了給孩子留下一份基業嗎?


川風如火


因為,阿斗,是嫡出,古代,不論庶出多麼英明,多麼有能力,也只能給嫡子做陪襯,不能,繼承大統。


華麗的樂章2


立長不立幼,除非長子死了


用心去受1


宗法制影響,立嫡立長。外加其他孩子太小,不可控因素多,阿斗好歹還有朝中的基礎,名正言順。從古至今,幼帝如果沒有強勢可靠的監護人,王朝走不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