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

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已於1976年基本建成,它就是奔馳於廣東粵北崇山峻嶺之間的小北江。

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


小北江又名連江,是北江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湘粵邊界的南嶺山麓,全長275公里,流城面積10061平方公里,流經連山、連南、連縣、陽山、英德五縣。但能正常通航的只有連州以下至連江口181 公里。由於灘多水淺,坡陡流急(平均縱比降為千分之零點四,落差達71.5米,灘面最大流速3米/秒),航行困難,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故於1959年進行渠化。 航道渠化,就是攔河築壩,重高水位,消滅淺灘、險灘,改善航運的意思。由於它是分段逐級地壅高水位,就好象樓梯一樣,故又名梯級工程。目前,小北江已建成十一個梯級,平均每九至十九公里的距離就有梯級一座。每一梯級工程由攔河壩、船閘、水輪泵站、水電站四個部份組成。有些梯級還結合修建了公路橋。因此,梯級工程發展至今天,實際上是交通、發電、農田水利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對於發展航運,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

就小北江來說,渠化前,這條江洪枯期水位相差約三百倍,最枯時水深僅有0.4米。全線共有灘險132處,平均1.3公里即有灘險-處。航行十分不便。不僅沒有機動船行駛,而且上航的船隻全靠拉縴。真是“麻繩倒拽心肝亂,喊破喉嚨難上灘。”至今江邊的岩石上仍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纖痕,可見拉縴之苦。我國著名文學家唐代的韓愈被貶為陽山令時,對小北江航行困難,曾寫過“江盤峽束春湍豪,一瀉千里翻雲濤,橫浪卓沈相搏激,思尺性命輕鴻毛”的詩句。集化後,大部分灘險都已淹沒了,水深由0.4米提高至1.2米,可以航行五十噸的鋼質船舶。拉縴已經看不見了,廣大的船工船民從笨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今天, 在小北江上航行,已不是“漂船擺石萬瓦裂”,而是瀅瀅碧水,泛採流霞,到處都星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船舶的航次週轉時間由果化前的二十多天縮短為五至六天,年貨運最由過去的十萬噸微增至1978年的95萬噸。

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

渠化前,沿江沒有一座水輪系站。一遇天旱,則赤地幹裡。渠化後,各梯級都安裝了水輪系站,現已裝機12臺,計劃能灌溉農田16,200由,現已池溉農田42,100由。由於浪溉條件的改善,水田面積大大增加,糧食產量大幅度上升。以過去被韓愈稱為“天下之窮處”的陽山縣為例,該縣青蓮公社南塘大隊1973年(渠化前)只有水田面積1403畝,1977年(渠化後)增至2360畝。糧食總產量也由1973年的119萬斤增至285萬斤。面積和產量都翻了一番。渠化前,這裡的電力工業幾乎是白紙一張,陽山縣連照明的電燈也沒有。渠化後,大力發展小水電,有七個梯級建了小水電站,並已裝機23臺,裝機容量為3735千瓦,擔負了陽山、連縣全年用電量的10- 20%。支援了當地的工業生產。目 前,小北江流域的地方工業已遍地開花,沿江各縣建設了水泥廠、化肥廠、造紙廠、特別是煤炭工業,發展很快,光是陽山一個縣,煤的年產量就有60萬噸。

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

架橋石梯級是一種較為完整的梯級。攔河壩全長253米,壩頂能走汽車;船阿寬12米,長180米,另有上下引航道;水輪泵站裝機19臺,計劃能灌溉農田四萬畝,現已視溉萬八千畝,發電站裝機二臺,裝機容量500千瓦。站在攔河壩頂極目遠望,灘溉渡槽橫亙原野,高壓電線通向遠方,壩頂汽車疾駛,輪船列隊“登梯”。在山鄉之中,出現這種動人的建設圖景,怎樣不令人心曠神怡?船閘為漿砌塊石結構,有上下閘首和消力池的設備,還有疏水閥廠]和四扇人字閘門。當閘室裡的船裝滿之後,下閘便自動關閉,機器把閥門打開,閘室的進水口大量充水,水漲船高,輪船在微波盪漾中搖曳上升,約十多分鐘,閘室的水位與上游水位便平了起來。於是上閘門打開,輪船便開出閘室,進人梯級河流。上了上一級“階梯”。渠化梯級後的小北江,在“四化”建設中,將發揮更大的效益。

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

那麼你們對於我國第一條渠化梯級河流小北江怎麼看呢?歡迎將自己的看法留言在評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