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简单心理Uni

课程/实习/督导/同伴

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

防治与危机干,是每个咨询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实务技能。

恋人的羁绊|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文丨李敏楠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

爱情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直击心灵的问题:

什么才是对的人?

怎么样才能找到对的人?

为什么总是分分合合?

为什么我的男/女朋友总是各种作?

为什么每当我想亲近男朋友,他却离我越远?

怎样才能携子之手,与子携老?

心理学中,有关于“亲密关系“的一系列理论。在亲密关系中,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在恋爱中思考的这些问题,大多数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而说到安全感,我们不得不说一说依恋模式

壹. 什么是依恋模式?

依恋理论最初是由英国的心理学家 John Bowlby 提出的。

依恋是指婴幼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它产生于婴幼儿与其母亲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 Mary Ainsworth 和她的同事基于依恋理论,做了一个著名“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实验。即通过观察婴儿在母亲的陪伴下处于陌生的试验环境时,母亲即将离开和离开后重聚时婴儿的行为表现。

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研究发现有三种类型的孩子:

第一种,“安全型”依恋(Secure)的孩子在母亲刚离开时表现出焦虑和不舍,但很快就能和陌生环境里的研究人员一起玩耍。当母亲回来和孩子重聚后,孩子只哭了一下,就开心地展现出强烈想和母亲亲近的行为。

第二种,“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过分担忧和淹没性的悲伤。与母亲重聚后,生气型的孩子表现出想和母亲互动,但又表现拒绝和大发脾气的行为(傲娇);而被动型的孩子展现出胆怯含蓄地寻求母亲的安慰的行为,却又出现很无助和很悲伤的情绪。

第三种,“回避型”依恋(Avoidant)的孩子对母亲离开时表现得不太关心,也不太搭理研究人员。当和妈妈重聚后同样表现得无动于衷,没有想要和她亲近的行动。

后期Main和Solomon的研究还发现了在实验中有些孩子的行为很难归于以上的任何一类,就把这些孩子描述为“混乱型”依恋(Disorganized/Disoriented)

贰. 成人依恋模式

敲黑板啦!

早期的依恋类型,像是我们心里的固有模式一样,为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提供价值取向,它影响到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与情感联结有关时的反应和表现

换言之,我们对伴侣所做出的行为模式和婴儿时对母亲的反应非常相似。我们是哪种 “依恋类型”的人(依恋类型的形成取决于先天的个性还有环境中后天的,抚养方式和成年后的经验)决定了我们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表现自我。

经过研究者的不断优化,成人依恋大致如下图所示(成人依恋图与婴儿依恋有一定不同,是将类型和维度综合起来考虑,得到一个两维度四分类。在这两个维度——回避亲密和焦虑被弃上的高低决定了不同类型。):

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叁. 各种类型的表现

(1)安全型

  • 认为自己和别人是好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

  • 情感成熟较有弹性、对人有信任感

  • 能适度依赖、也不怕被人依赖

  • 给人空间、也能与人亲密

(2)痴迷型(焦虑-矛盾型)

  • 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行的、没价值的

  • 认为别人是好的、行的、有价值的

  • 对爱饥渴、怕被抛弃、怕别人不与Ta亲近

  • 过度敏感、易受伤、对亲密关系爱恨交加

  • 常被抱怨不给对方空间、太过依赖

(3)疏离/回避型

  • 认为自己是好的、行的、有价值的

  • 认为别人是不好的、不行的、没价值的

  • 过度需要掌控,以事和物去代替人际关系

  • 不信任或依靠别人,也怕别人依靠自己

  • 常被抱怨太过于独立,不和人亲近

(4)恐惧/混乱型

  • 认为自己和别人都是是不好的、不行的、没价值的

  • 对爱饥渴却充满惧怕、无法相信人

  • 徘徊于麻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极端逃避型

  • 对亲密对象爱恨交加的极端焦虑型

总而言之,从依恋理论角度看来,很多人的不安全感是起源于婴幼儿时期与主要抚养者的关系,之后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它便慢慢地表现出来。

肆. 当焦虑型遇上回避型恋人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样的伴侣,其中最典型也最痛苦的相处模式是“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恋人。通常来说,这两个依恋类型的人经常相遇,而他们的相遇也常带来

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情形。

就像这个故事里,小白是典型的焦虑依恋型(过度敏感、常被抱怨不给对方空间、太过依赖),小美是典型的回避依恋型(不信任或依靠别人,也怕别人依靠自己、常被抱怨太过于独立、不和人亲近)。

他们在一起分分合合好几次,明明爱着对方,却常常互相伤害。小白常感觉小美不爱自己,总是让自己感到没有安全感。比如从来不和自己说“我爱你”;电话、微信常不及时接听和回复;常和朋友出去玩,比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都还多等等。

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小美反而认为小白常太敏感、太紧张、太粘人了,完全没给自己空间,这样自我感觉压力山大。小白总是要求自己秒回微信;无时无刻要接听电话;小白还常查看自己的手机,还要求自己删除异性朋友联系方式。小白越是这样,小美就越烦躁。

可以看出小白和小美的相处模式已经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中。小白对“被抛弃“怀有恐惧,所以拼命地尝试不同行为想要拉近距离;而小美对亲密有恐惧,所以一直在保持距离。小白越是想靠近小美从而获得更多亲密感,小美就越感到压力,就会想离开这段令人窒息的关系。

因为小白和小美都是不安全类型的人,由于有创伤强迫性的重复,双方很容易陷入“你追我跑”——熟悉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换言之,小白和小美的真实需求都被表面的焦虑和愤怒或疏离和抗拒所掩饰了

因为双方都不能识别彼此的内在的恐惧和真实的需求,就会导致在沟通

上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因小事而引起巨大的争执,最后到了分手的地步。

伍. 遇到这类问题可以怎么做呢?

虽然安全型的人更容易找到和获得稳定的亲密关系,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也没关系,可以尝试以下3种方式变安全。

1、找个安全型的伴

如果你是单身,请找一个安全依恋类型的人在一起。因为安全依恋类型的恋人能够照顾你的依恋需求:会相对耐心地倾听你真实的需求、会比较包容你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尝试引导你打开心房、会让你有所依靠和信任。通过这样新的安全的模式下,你就很有可能慢慢地变安全。

当然,对于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来说,与安全型的恋人相处也许不会那么快找到“熟悉感”,会觉得“有些无聊”。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有所改变,第一步就要给对方和自己更多的接触时间和机会

2、找专业的咨询师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安全型的伴侣或者现在的伴侣是不安全型的,可以找一个长期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请你自己或者带着你的另一半,一起去找家庭婚姻治疗师。

通过专业的咨询可以帮助你修复过往的依恋关系,再通过专业的帮助,可以改善现在的亲密关系,让你未来进入更好的关系中

3、找内在的自我

如果你暂时没准备好寻求专业的帮助,只能依靠自己去调整和改变,那么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你的耐心和坚持,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你需要去觉察自己的不安,探索自己不安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是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和感情的。并且需要去挖掘这个不安是来源于哪里的(比如,可以通过回忆或跟小时候的主要抚养者沟通),是如何形成的,会做出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模式。当觉察出这些,你才能更好地做出调整和改变。

当你充分思考后,你还需要和伴侣深入沟通,坦诚地和对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让对方了解到你的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允许对方和你一起共同的成长。

不过要注意,你可以通过努力调整自己的依恋类型,但却比较难改变别人的依恋类型,虽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对方。另外,当你和伴侣出现矛盾后,要积极迅速地去修复,不要让不良情绪和负面相处模式在关系中肆意地发酵。

咨询师说:

亲密关系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双方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不同的个性

,使得彼此有不同的认知观念和内心需求。通过了解不同的依恋类型,可以促进双方更懂彼此真实的需求,帮助自己的亲密关系更上一层楼。如果你是单身,正在寻找爱情,那么了解“依恋类型”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合适的伴侣。

References:

David J. W. (2014).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Levine A., & Heller R. (2012). 读懂恋人心.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你属于哪一种成人依恋模式?丨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