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金蓮花》

乾隆皇帝文治武功,並且一生酷愛書畫文玩,熱衷於舞文弄墨,是中國歷史上留下詩詞和墨跡最多的皇帝。平時我們常見的是他留在各名勝古蹟的牌匾書法、書法墨跡和刻石以及詩歌。但乾隆也愛畫畫,據說,乾隆皇帝一生所作繪畫,至少有一千四百幅之多。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蘭竹秀石》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水仙冊》之一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水仙冊》之二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水仙冊》之三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水仙冊》之四

《石渠寶笈》著錄此作品原為八開冊頁,今僅見四開。其餘四開未知去向。此水仙四幀,以極佳紙作,或水墨,或雙鉤,或設以淡色,或竟以沒骨,估計是目之所見,心有所感,興之所至,泚毫所作的。構圖雖簡,但造型甚準,最不易者能神閒意定,故有安祥平和之趣,堂皇富貴之態。

作為一國之君的乾隆,於萬幾餘暇醉心於繪畫。乾隆皇帝學習繪畫起點很高。首先,由於生於皇家,他年幼時便可以接觸到當時的文化精英,如叔叔允禧、允祿,西洋畫家郎世寧等。與他們探討畫理、切磋畫藝,繪畫水平自然精進極快。此外,清宮中盛極一時的書畫收藏,也為乾隆皇帝觀摩臨習歷代名家的繪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乾隆皇帝學畫,始自對五代黃筌花鳥畫的學習。黃筌擅繪宮廷園囿中的珍禽異鳥、奇花怪石,畫風華麗精妙,故有“黃家富貴”之說——這正是乾隆皇帝所追求的審美情趣。但是,由於乾隆皇帝並無很深的繪畫功底,他學院體花鳥畫時,即使作一幅小畫也很吃力。所以,他轉向了注重“古意”,而在寫實功力上可以適當放鬆要求的“文人畫”。自娛自樂、陶冶性情,是乾隆皇帝作畫的目的。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一枝獨秀》

他並不以畫交友,也不用出售,更不作留名畫史之想。這是作畫時最好的一種心態,配以最好的紙、最好的墨、最好的顏料,於無拘無束中筆隨意走,揮寫的是真性情。“簡”與“靜”才是他的繪畫特質。所以,有別於那些在用筆、造型上都十分能、巧的作品,乾隆特別喜歡畫花卉和清供一類的作品,或許這些簡淨的作品更能代表乾隆嚮往、追求文人畫的理想,體現他的文人情懷。存世的作品常見於各大博物館和市場。如:乾隆御筆 《寫生花卉卷》(與《荷菊清供圖》同為丙申年作(北京故宮博物院),乾隆御筆《龍井寫生花卉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御筆《庚辰歲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御筆《歲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帝《杏花》等等。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 《寫生花卉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龍井寫生花卉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庚辰歲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杏花》北京保利2010秋2350萬成交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丙子歲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歲朝清供”在我國傳統繪畫題材中,是一個獨特、應時且受人喜愛的畫種。它蘊含豐富,寓意深邃,懸畫迎新,給節日平添了吉慶祥和氣氛;雅俗共賞,別有情趣。此種吉利畫到了清代已經非常盛行,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應景即興之作,敷衍成詩書畫圖文並茂的典型文人畫。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隆御筆 的《荷菊清供圖》



乾隆御筆 的《荷菊清供圖》也是這樣一幅歲朝清供圖樣式。此幅《荷菊清供圖》為紙本,設色畫。縱62.5釐米,橫35釐米。繪膽瓶內插荷花二枝,或舒展怒放,或含苞待開;旁置盆景一座,三五枝菊花植於盆內,飾以秀石,高低參差,別有韻致。圖中膽瓶、花盆造型拙樸,墨線勾勒;花卉取白描技法,粗放率意;石頭以淡墨皴染、濃墨點苔。書法流多中鋒藏鋒,圓柔婉轉,暢自如的筆墨也較好地呈現出他數十年不懈臨寫古代名跡的成效。此圖詩、書、畫完好結合映襯,相得益彰。本幅左上行書自題曰:“菊放深秋荷孟秋,駐年仙境做同遊。傲霜裛露誠無忝,開晚謝遲斯有由。卉裡更誰堪伯仲,畫中雅合擅風流。恰如隱士逢君子,一望應知氣味投。山莊荷花尚存,簪植膽瓶,與盆菊相對,天然清供。朅爾成什,亦興之所寄也。輒寫小幀並題其上。丙申重陽前一日,御筆。” 畫心鈐“幹”“隆”朱文聯珠印、“妙意寫清快”朱方印、“即事多所欣”白方印、“意在筆先”朱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朱文方印、“八徵耄念之寶”朱文方印。這七方帝璽與故宮博物院編纂的《清代帝后印璽譜》印鑑比對完全吻合。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左 本作取印

右 對比印(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后璽印譜》)


按丙申為乾隆四十一年(1776),時乾隆65歲。圖中題詩著錄於《御製詩四集》卷四十。據《熱河志》載:“承德避暑山莊之荷敖漢所產,較關內特佳。山莊移植之……塞外地寒,草木多早黃落,荷獨深秋尚開,木蘭回蹕時猶有開放者。”自從避暑山莊建成以來,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要到避暑山莊居住。深秋時節,湖中荷花仍然含苞怒放,經久不謝的現象,被乾隆皇帝屢次提及,並大加吟詠賦詩。乾隆在《荷二首》的詩注中也說:“敖漢荷花,色鮮瓣大,勝於內地,皇祖時移植於此”。由此可知,《荷菊清供圖》描寫的正是避暑山莊栽種的敖漢蓮。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著錄:《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第六冊



《荷菊清供圖》是在“丙申重陽前一日”寫就的。丙申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這一年對乾隆來說意義非比尋常。二月初四日,大金川土司走投無路,向清廷投降。自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出兵,至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徹底平定,歷時五年。乾隆十全武功,此排第一。因金川戰役的勝利,乾隆心中大快,前往木蘭圍場秋獮的時間比往年早。他於五月十三日奉皇太后啟鑾,巡行木蘭。九月初八日回駐避暑山莊,二十二日還京師。“重陽前一日”即九月初八,乾隆剛從圍場回到避暑山莊,當是心情舒暢,“興之所寄也,輒寫小幀”,撫景興懷,借菊與荷發“隱士逢君子”之思,可謂是吉物盈幅之作。

乾隆是留下書法和詩詞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畫原來如此清新簡潔

乾 隆(1711-1799) 荷菊清供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776年作

著錄:乾隆皇帝題詩載於《御製詩四集》卷四十。

說明∶1. 是軸描寫的是從敖漢(屬內蒙古)移栽到避暑山莊的荷花。可參見《御製詩四集》中的註釋:內地荷花至八月即凋盡,今已屆霜降,而塞湖之荷尚有作花者,蓋由園中有溫泉,而開花較內地又晚之故。2. 據《熱河志》載:“承德避暑山莊之荷敖漢所產,較關內特佳。山莊移植之……塞外地寒,草木多早黃落,荷獨深秋尚開,木蘭回蹕時猶有開放者。”自從避暑山莊建成以來,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要到避暑山莊居住。深秋時節,湖中荷花仍然含苞怒放,經久不謝的現象,被乾隆皇帝屢次提及。他稱敖漢蓮花為“武烈君子”,並大加吟詠,在避暑山莊御製詩中就有《荷》、《初荷》、《晚荷》、《觀荷》等詩100餘首。

《荷菊清供圖》作為一件清宮帝王散佚書畫,十分難得,由於溥儀出宮與故宮文物遷臺時均首選歷代名跡,因此乾隆繪畫的絕大多數依然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只有極少數流散民間,本作不僅裝裱極精,更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抒發著乾隆作為傑出政治家的懷古幽思,雖貴為國君但內心親近自然、敏感柔情的真實一面,其珍貴程度已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