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弘四十歲才搞學術,屢敗屢戰,七十歲時終於被劉徹任命為博士

公孫弘,字季,齊淄川國 (郡治今山東壽光南)薛人。公孫弘初出道,謀到了一份獄吏工作,不料因為辦事不牢,被公家免去了公差。

公孫弘丟了工作後,就在一富人那裡找到了一份放豬的工作。

公孫弘四十歲才搞學術,屢敗屢戰,七十歲時終於被劉徹任命為博士

公孫弘放豬的地點就在海邊。日起而作,日落而息。日子,一天天被打發;一批批的豬仔在海邊快樂地長大,然後又痛苦地被人抬去屠宰場。公孫弘面對著茫茫大海心裡有過諸多痛苦的掙扎,難道我這一輩子,就跟這些蠢豬混在一起一直混到老嗎?

孔子說,四十不惑。公孫弘四十歲這年,如有神助,突然頓悟開竅,開始了新的夢想。他找到當時一個熱門專業,研究經學。

董仲舒三十出頭,已經是名震天下,桃李遍地。四十歲的公孫弘卻還從零開始,這真是個天下奇聞。

決定已下,公孫弘就去拜師。他找到一個以研究《春秋》聞名的老博士,此博士姓胡,胡博士將公孫弘收下,願傳他平生之學。

董仲舒閉關三年,寫出了一部《春秋繁露》。公孫弘知道自己不能和董仲舒比,他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

這一努力,二十年就過去了。

公孫弘賭運好轉,出現在他六十二歲這年。那時,劉徹剛剛上臺,向天下發出了招賢良人士的公告。於不服老的公孫弘決定出山,去長安碰碰運氣。

結果,應徵中榜了。

一般來說,被劉徹看中的多數讓他們先從郎中幹起。可是,六十歲的老傢伙叫他去當個郎中,實在有些委屈老人家了,想來想去決定拜公孫弘為博士。這是一個閒職,出差機會少,比較適合老年人。

出差機會少,不等於沒機會。很快地,劉徹將一個出使匈奴的機會給了他。

公孫弘四十歲才搞學術,屢敗屢戰,七十歲時終於被劉徹任命為博士

這次,公孫弘領旨跑了一趟匈奴。回來後,跑壞了身體不說,反而又將好端端的一個官兒丟了。

公孫弘之所以丟官,是因為劉徹對他的工作不滿意,劉徹聽了公孫弘彙報工作後,當場就怒了,立即叫他滾蛋。於是,公孫弘只好夾著尾巴,灰溜溜地回齊國去了。

可是,事隔七年,他的賭運突然又好起來了。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劉徹又向天下徵召文學人才。此次,劉徹將指標分配到地方,讓地方推薦人到長安參加面試。公孫弘的故鄉淄川國,竟然又將公孫弘名字報到中央。

公孫弘四十歲才搞學術,屢敗屢戰,七十歲時終於被劉徹任命為博士

上一次受辱,此次又將他送去見劉徹,這不是自找羞辱嗎?

公孫弘謝過大家好意,說:“我已經見過皇帝一次了。因為出使匈奴,沒有替皇帝掙到面子,所以才被趕回老家來的。我老了,再也丟不起這個臉了,你們還是推薦別人去吧。”

但是,淄川國人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公孫弘合適。他們硬是將公孫弘的名字報到長安。公孫弘只好裝出不要臉的老傢伙,再上征程,西入長安。

這年,公孫弘恰好七十歲。

公孫弘入長安後,照例是參加對策考試。他的對策居別人之下,但是一送到劉徹那裡,竟然被點了第一名。劉徹再次見到公孫弘時,又驚又喜,拜他為博士。

人生如戲,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公孫弘再次被拜為博士後,劉徹給他一次出差表現的機會。這次,不是出使匈奴,而是西南夷。

唐蒙開闢西南夷,置郡後惹得巴蜀百姓怨聲載道,於是劉徹便派公孫弘出去看看情況。老人家山高水遠地跑了一趟,回來上了一奏,極力否定唐蒙修道。反對的理由前面是講過的,浪費國家錢財不說,還調用了民夫和軍隊,搞得當地人雞犬不寧。

劉徹看了公孫弘的奏後,什麼也沒說。

公孫弘四十歲才搞學術,屢敗屢戰,七十歲時終於被劉徹任命為博士

劉徹對那次公孫弘出使西南夷的確又是不滿意。但是,劉徹沒有發火,也沒有像以前那樣他叫滾蛋,此事就算這樣過去了。

讓我們回到劉徹開會現場。

劉徹將主父偃要將河套設郡的提案拋出來後,公孫弘據理力爭,首先將了主父偃一軍。

他對劉徹說了這樣一句話:“舊秦曾經在河套設郡那是沒錯的。舊秦蒙恬將軍,曾經發三十萬大軍在黃河以北築城,修了很久,都沒成功,後來不得已放棄。”

公孫弘語言老道,沒有將話說絕。的意思大家是明白的,人家蒙恬費了這麼多人馬去整,都沒整出花樣來。難道,咱們偏吃飽沒事幹,還要去吃那些苦嗎?

公孫弘的觀點代表了廣大漢朝大臣的意見。但是,卻不能打動劉徹。

劉徹再次否定公孫弘,採用主父偃的計策,在河套地區設郡駐軍。

公孫弘四十歲才搞學術,屢敗屢戰,七十歲時終於被劉徹任命為博士

首先,劉徹立朔方郡,調動十萬人前去築城。承包劉徹這個大項目的人,即跟隨衛青殺敵立功的蘇建。除了築城外,蘇建同時承包的附加工程還有修繕蒙恬將軍所築的要塞,鞏固黃河屏障。

為了替祖宗幾代人報仇,為了成就漢武雄風,劉徹這次真是下了血本。修城,那是要靠材料的。材料從哪裡來,從中原運去。靠誰?當然是民工。無論是修城的士兵,還是運材料的民工,都得吃飯,用的吃的,通通得花錢。

具體花了多少錢,沒有人說得清楚。於是,開闢西南夷,再加上修這個朔方郡,劉徹國庫裡的錢幾乎全花光了。

國庫沒錢了,城還沒修好,怎麼辦?劉徹當即想到一招,移民。

公元前127年,夏季,劉徹將十萬人移往朔方郡。

以民養民,軍民合作,共同守城,匈奴要想打進來,那就不怎麼容易了。漢朝對匈奴作戰,從此化被動為主動。

而主父偃因為提議築城有功,從此在漢朝政壇裡一躍而起,成了一顆著名的政治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