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但吃了很久的中藥也不見效,會是什麼原因呢?

Lily146596990


什麼是溼氣?你不知道什麼是溼氣,就找不到病因,隨便投醫導致的藥不見效。知道病因才能去病,因為病因是疾病的根源。

溼氣其實就是血液油脂過多了,很多人認為溼氣,應該是與水有關的,日常生活中,水分,你單獨放一段時間,水分會自然風乾,而油呢?你放多久都還會有油印在,中醫祛溼的方子基本上是利水的方子,不是祛油脂的,自然沒效果了,水與油是有區別的,知道溼氣就是油脂了,就好辦


當你的血液量不足時,就會體寒,每個人的體寒程度都會不同,寒則凝,凝則淤,淤則堵。既寒之則溫之,血液就是溫度,如果你的血液數量充足,你的體內溫度是37度,油在37的體溫內是液態狀,原本你肝臟是可以幫你每天過濾血液裡的油脂的,可是呢?為什麼還有過多的油脂在體內呢?

有兩點需要大家從知道到明白的,

1、你熬夜,肝臟和膽囊的工作時間是10-12點,1-2點,如果在這個時間段你沒有躺著,血液是到不了肝臟的,等於就沒法幫你過濾當天的油脂,那麼油脂就還在血液裡,日積月累,血液裡的油脂就多了,油多了自然就往外冒了,所以呢?有的人,幾天不洗頭,頭髮就很油呢。

2、如果你血液數量不足,肝臟幫你過濾出來的油脂就沒辦法運送出來,因為我們的血管很長,就是說路途遙遠,你的汽油不夠,車子能把垃圾運送出來嗎?所以說血液數量充足,少病痛就是這道理。

五臟與血液的關係,先有血液,五臟六腑才能吃飽,吃飽了才能幫你打掃體內垃圾,垃圾打掃好了,還需要血液運出體外哦,這個先後順序不能顛倒,大家一定要記住了.不然你的垃圾是怎麼在體內的你都不知道。


當血液裡的油脂含量過多時,就會導致微循環不好,就容易行成毛細血管淤堵。毛細血管淤堵時引發各種疾病的根源。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呢?

體內有溼氣的13種表現: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2.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4.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5.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6.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7.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後反彈。8.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10.耳內溼(耳禪溼)毛髮粗糙,易脫落。

1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12.女性陰部潮溼(瘙癢異味)菌類腐敗,男性陰囊潮溼。

13.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男性生殖功能衰退。

如有以上1~2種症狀,要引起注意了,說明體內有溼氣。

當身體不好了,應該需要營養來調理,而不要藥.因為我們的身體原材料就是營養,給足身體所需營養,身體會自我修復.因為我們的身體很智能,有自我修復功能.

比如:你不小心割到手了,身體會用痛來告訴你哪裡有受傷了,叫你去處理一下。哪怕你沒有用藥,傷口也會慢慢癒合.如果你體質好呢?傷口癒合就會快一些,反之則慢些.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身體修復需要時間,

解決溼氣重的方法:提高體內溫度就能解決溼氣重的問題。

1、小黃姜粉+紅糖+溫水,多喝能祛寒溼,打通微循環;直接溫水沖服


2、補充氣血

補氣血的方法:

1)食療,

優點:可以補氣血,需要時間煲兩小時以上,不然很難吸收;

如果你已經是體寒之人,不建議你食療,因為你吸收不了,

缺點:吸收30%—50%,最少連續補半年時間,因為我們的血管太長了;

2)補氣血的營養保健品,

優點:可以補氣血,溫開水沖服,簡單方便,上班補血兩不誤,

更適合體寒之人的選擇,

缺點:吸收80%—100%,最少需要連續補3個月。

因為我們的血管足足有兩個半地球🌍那麼長

健康觀念教育:醫生是告訴你得病了怎麼吃,我們是教育你怎麼吃不得病

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有的老師是教書育人,我是教你觀念育健康!

關注我呵護您的健康!教您在家都能調理上百種疾病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健康觀念教育課堂


溼氣重但吃了很久的中藥都不見效,會是什麼原因呢? 溼邪分為內溼和外溼,喝中藥可能對內溼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萬萬不能忽視了一些外界因素啊!

飲食不忌

溼氣重的人要多食扁豆、玉米、鯉魚、鯽魚、芡實等祛溼之物。 溼氣重應該避免吃水果的,不要吃涼性的,西瓜、香蕉和柿子是大忌。溼氣重的人應少食蝦蟹、芒果、榴蓮等溼熱、滯膩之物。 除了長期飲食不節,過度食用肥甘油膩,暴飲暴食,過多水果,過多冰飲傷了脾胃。

環境潮溼

一般來說,當空氣中的溼度為40%至60%時,人體體感比較舒適。但如果溼度過大,細菌則更易繁殖或傳播。 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溼盛的地方,像中國的四川,廣東等,或者長期居住在潮溼陰暗,很難照曬到陽光的地方,那麼溼氣一定會進入體內,嚴重的情況甚至會起一些溼疹等。 家裡的被子應該多曬,如果環境無法避免,可以買一個除溼器。同時儘量通風,不要總是吹空調。如果你家總是有白蟻,一些蟲爬行,衣櫃裡衣服容易發黴,那麼說明家裡真的很潮溼。

疏於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建議

①運動

運動是出汗最健康的方式,常運動能加強身體素質,有利於排溼。汗液的排出會帶走一部分的溼氣,所以常運動對於祛溼有幫助,還能幫助減肥。

②拔罐火療

拔罐和火療有相當好的去溼效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較為常見。 兩者不僅可以改善局部軀體血液的循環,增強局部皮膚的新陳代謝功能,還有利於藥物滲入身體組織,祛溼消腫,減輕肌肉疼痛,舒緩神經,使經絡得通,陽氣得運。

③食療

薏仁、紅豆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等功效,三伏季節最適宜的其實是薏米配紅豆,自古以來薏米就被奉為祛溼聖品。 大蒜,生薑也是很好的祛溼食材品,平常做菜餚可以適當加些姜蒜調味,也可以做子姜為主食材的菜餚。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月亮灣拉布拉多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


溼邪分為內溼和外溼,喝中藥可能對內溼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萬萬不能忽視外界環境因素啊!

溼氣的症狀有哪些?先來看看你有這些情況嗎?

除了長期飲食不節,過度食用肥甘油膩,暴飲暴食,過多水果,過多冰飲傷了脾胃。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一直生活在一個溼盛的地方,像中國的四川,廣東等溼氣重的環境,或者長期居住在潮溼陰暗,很難照曬到陽光的地方,那麼溼氣一定會進入體內,嚴重的情況甚至會起一些溼疹等。



外界環境真的不可忽視,家裡的被子應該多曬,如果環境無法避免,可以買一個除溼器。同時儘量通風,不要總是吹空調。如果你家總是有白蟻,一些蟲爬行,衣櫃裡衣服容易發黴,那麼說明家裡真的很潮溼。

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吃再多中藥都無濟於事!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讚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獸醫新同學


中醫講究對症下藥,其次在這個調理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目前的男女基本上寒溼都比較嚴重,我現在每天兩包茯苓沖服,方便輕鬆。





懷恩一王小毅


溼就是水,生命是離不開水的,水進入人體後,通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新的進來舊的出去,這是正常的。舊的出不去,留在了體內,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溼氣”。中藥主要著重“健脾”“溫腎”“利水”,另外要多體育鍛煉,多出汗,最重要的是增強自身體質。中醫是一個系統,可不是光吃中藥的噢。(不知這位網友是確有其事還是製造的黑中醫的噱頭?祈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吧🙏)


b1b2b3b4b5b6b7b8b9b


如果你溼氣重,吃了幾年的中藥不行,就又吃幾年西藥看看。


發掘中醫藥1


我覺得光吃藥還是不行的,畢竟是藥三分毒。最好的辦法還是要運動要排汗,運動比方說散步,跑步,打打羽毛球什麼的都蠻好的,這樣又鍛鍊了身體又排出了汗,比吃藥強多了


一顆小瓜子742


液體攝入量要儘量減少。

開的中藥本身是湯劑的話,長期服用,其實也會傷到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