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壯鄉千里邊境的報告:“小道”蝶變“大通道”

從昔日海上“胡志明小道”,到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從肩挑手提的邊民互市,到大進大出的國際貿易、口岸加工……守望與開拓在這裡匯合,開放與包容在這裡生長。

這裡,就是廣西的千里邊境,是廣西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廣西邊境地區有防城港、崇左、百色3個設區市,其中東興、防城、寧明、憑祥、龍州、大新、靖西、那坡8個縣(市、區)與越南接壤。廣西邊境與越南相連,毗鄰東盟國家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陸海聯動開放的重要節點和關鍵區域。

近年來,我區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的“五個紮實”新要求,作為廣西改革發展的主線,著力下好開放發展這盤棋,加快推動沿邊地區開發開放,邊境地區在廣西“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格局中的地位與功能愈加凸顯。

做足“邊”文章,開放末梢變前沿

1992年,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包括廣西憑祥、東興在內的全國14個城市獲批為沿邊開放城市,廣西沿邊開放開發大建設正式拉開帷幕。

2012年、2016年,國家又先後批覆設立東興、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016年5月,防城港市獲批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廣西沿邊開放開發在新時代邁上新徵程。

沿邊開放,風起帆張。10月26日上午10時,火車汽笛鳴響港灣,北部灣港(防城港)至重慶冷鏈專列從防城港首發,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添新彩。

依託深水良港和區位優勢,防城港率先在國內開通東盟海產品冷鏈“公鐵海”聯運。每年,有超過150萬噸海產品、水果等冷鏈貨源從防城港發往雲貴川渝等省份。一港連南北,天塹變通途。經廣西出海的這條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一改沿長江運輸至上海繞行大半個中國海岸線到東南亞、大洋洲等地的傳統路線,從東向到南向,將“一帶”與“一路”有機銜接起來,也將廣西從國際物流末梢推向對外開放前沿。

北侖河上,新建成的中越北侖河二橋氣勢如虹;歸春河旁,碩龍口岸主通道建設如火如荼。近年來,隨著一批口岸升格和擴大開放獲得國家批覆,廣西沿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2017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友誼關口岸擴大開放至浦寨、弄堯通道,東興口岸擴大開放至北侖河二橋,峒中口岸(含裡火通道)和碩龍口岸升格為一類雙邊性口岸,實現國家一類口岸在邊境縣全覆蓋。

2017年,廣西邊境貿易進出口1469.8億元,其中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633.5億元,佔全國的74.4%,在全國沿邊省區中排第一位;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836.3億元,佔全國的31.9%。

憑祥綜合保稅區、東興國家開放開發試驗區、中泰崇左產業園、中越德天板約旅遊合作區等重點平臺建設日新月異。

憑祥綜合保稅區2017年進出口總額1440.3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6倍,入區企業進出口總額在全國10個沿邊綜合保稅區排第1位。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已建成標準廠房約3萬平方米,天虹紡織控股集團等11家企業在跨合區落戶……

釋放“邊”優勢,特色產業謀崛起

10月中旬,在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夏石工業園區,上市公司鹽津鋪子的加工車間裡果香四溢。“我們10月份接到200多噸的芒果乾訂單,現在正為‘雙十一’緊張備貨。”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憑祥去年水果進出口235萬噸,約佔全國25%,位居第一。如何讓火熱的水果貿易在當地“落地生金”?憑祥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憑祥市委書記王方紅說:“關鍵是做熱通道,做實口岸,做強產業,變通道經濟為口岸經濟。”

藉助憑祥綜保區等平臺,創新“前岸、中區、後廠”發展模式,憑祥大力發展國際貿易、保稅物流、加工貿易等口岸經濟,引進德國辛克物流、富士康準時達國際龍頭物流企業,帶動IT電子組裝、機電組裝配送等一批加工項目入駐發展;主打邊境食品加工的“東盟水果小鎮”悄然崛起,以紅木精深加工為主的紅木產業集群已成規模,以口岸經濟為依託的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憑祥口岸加工業總產值18億多元,同比增長一倍。

30年前,“一條路、兩排樹,來到憑祥沒吃住”是憑祥的真實寫照;30年後,開放的“大口岸、大通道”為它帶來大物流、大貿易、大產業,城市煥發勃勃生機。

從做邊貿互市“起家”,到投資食品加工廠“發家”,憑祥市佰秀農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農富文走過的創業歷程,是廣西沿邊開放從“通道經濟”走向“口岸經濟”的生動寫照。為將互市政策紅利留在邊境,廣西大力發展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打造加工貿易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目前,在龍州、憑祥、東興、寧明等邊境地區,相繼建成邊貿扶貧加工產業園,加工產業從傳統的海產品、堅果等幾個類別發展成10大類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跨境加工製造業,建成投產的加工企業49家。邊境貿易與加工、金融、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累計創造就業崗位近10萬個,帶動大批邊民升級為產業工人。

繁榮的邊貿也催生了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發展。為探索“互市貿易+跨境電商”新模式,憑祥、東興等建設了線上邊民互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線下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阿里巴巴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谷歌廣西體驗中心等紛紛入駐廣西,帶動上千家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貿易。

激發“邊”活力,先行先試勇探路

李慶紅是柳州中外運國際物流部報關負責人。近日,她接到某機械零部件企業需要報關一批進口貨物的電子郵件。她隨即登錄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錄入報關單,大概3分鐘後報關單發送申報,幾秒鐘系統便顯示收到了海關的放行回執。

企業通關時間由原來的以“天”計、以“小時”計實現了以“分”計,甚至以“秒”計的突破,是廣西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的有力見證。2015年底,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運行,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建成“單一窗口”的省區;2016年11月,邊民互市貿易“一指通”系統全面啟用,廣西互市貿易管理智能化走在全國前列;2017年12月,廣西率先在沿邊重點口岸探索“兩國一檢”合作試點……

根據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最新通報,今年1-9月,廣西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累計壓縮34.18%,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81.84%,壓縮幅度位居全國第二。

10月11日,防城區裡火邊民互市點,邊民黃華程從越南進口8000元的巴沙魚皮。他拿著越南商戶開具的收款單,來到結算服務中心刷互市貿易卡,貨款就由銀行直接劃轉到越南老闆的賬戶。

政府貼息、銀行授信,辦理互市貿易專用信用卡,解決邊民資金難題;引入金融機構,成立邊貿結算服務中心,降低邊民分散結算的成本與風險……隨著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進入“深水區”,廣西多項先行先試創新舉措引人注目。

自治區金融辦主任範世祥表示,“邊境互市+金融服務”的發展模式與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區域銀行間交易平臺、人民幣對越南盾銀行櫃檯掛牌“抱團定價”“輪值定價”模式、試驗區六市金融同城化等創新舉措,一同成為我區在沿邊金改探索中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實施邊民自主創業“零成本”註冊、開展中越跨境勞務合作試點、東興探索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模式、崇左創新“四十九證合一”“三十一證聯辦”登記制度改革、防城港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一項項改革攻堅破題,一項項創新舉措,激發沿邊經濟新活力。

站在防城港零號泊位旁舉目遠眺,天高雲淡,碧波萬頃。遙想50年前,海上“胡志明小道”在此始發,見證中越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感慨50年後,貫通南北的海鐵聯運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在此誕生,書寫廣西邊海開放開發新傳奇!

(記者 周紅梅 執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