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城區做「微手術」,有機更新讓開福「蝶變」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近日,開福區率先在全市啟動了“老城區有機更新"實施方案,計劃投入資金約11億元,用3年時間對西園北里、吉祥巷、潮宗街、望麓園和文昌閣五大老城片區進行有機改造,惠及居民8萬餘人。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什麼是城市“有機更新”?

著名建築學家吳良鏞有一個經典解釋:城市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需要像細胞樣新陳代謝,而不是生硬替換。具體來說,城市更新,是指將城市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做必要的、有計劃的改建活動,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為重建或再開發、整建和保留維護三種。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清朝中期至民國時期,開福區老城區曾是湖南省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存量82處不可移動文物。

開福區委書記沈裕謀認為,以往摧枯拉朽式的改造是不適合舊城的,探索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新時代的新命題。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開福有機更新的老街舊巷吧。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西園北里

一條560米長的悠悠古巷,串聯起7處不可移動文物共15處歷史人文景點。按照有機更新的理念,西園北里通過“微手術”,實現老城區“新陳代謝”。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行走在開福區西園北里麻石路面上,兩面是翠竹白牆黛瓦,牆外,百年名校周南中學、明德中學傳出的讀書聲朗朗入耳。

潮宗街

潮宗街因臨城門潮宗門而得名,東起北正街(今黃興北路),西至湘江大道,是迄今長沙市僅存的3條麻石大街之一。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穿行在潮宗街上,兩旁有騎樓、便民小商店,巷子裡隨處可見高大的樹木。目前,潮宗街歷史風貌區徵拆工作已接近尾聲,並開始第一批項目設計方案招標。

吉祥巷

開福區吉祥巷同仁裡內,約2米寬的麻石小巷兩側對稱分佈著6棟兩層石庫門老式公館,即同仁裡8—13號。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一色的青磚清水牆,烏漆厚重的大門,花崗石門楣,除1棟是1938年長沙大火後復建外,其餘均為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

望麓園

望麓園街道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這個商業樓宇與老街商鋪共存、現代建築與背街小巷同在、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共生的老街道,通過有機更新變得更加美麗。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目前,街道轄區內的富雅坪巷、東門巷、賜閒湖、荷花池、茅亭子巷等進行了提質改造,下階段將重點推進望麓園巷、民主后街等街巷的有機更新,為省會老城區的蝶變又增加範本。

文昌閣

文昌閣社區位於開福城區中心地帶,是典型的老舊社區,基礎設施薄弱。去年開始,社區對轄區內的危房進行改造,涉及90餘戶居民。

居民家從內到外修繕一新,木質吊頂、頂燈和朽壞的木地板全部更換,電路也得到重新改造。

堅持生活的宜居性、堅持風貌的完整性、堅持歷史的原真性、堅持文化的地域性。開福區的“城市有機更新"工作,全面把握城市有機更新的內涵,安排專業團隊從用地權屬、人口、道路、環境、設施等七大要素進行全面調查,以居民最強烈的意願為出發點,將從房屋漏水、滲水維修、改廚改(增)廁水電氣入戶、室內簡裝等多個方面惠及群眾。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在有機改造中,對普通家庭,開福區按1:1比例補助,補助上限不超過200元/平方米(合法建築面積);對低保戶、低收入家庭進行全額補助,上限不超過400元/平方米(合法建築面積)。

今年年底,有機改造面積將達到34600平方米

给老城区做“微手术”,有机更新让开福“蝶变”

對於老城改造

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交流你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