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摔倒在地,誰都不敢扶,一小官斗膽攙扶,後成為封疆大吏

說到人們最不喜歡的學科之一肯定會有不少人談到“歷史”二字,原因不過於乏味與枯燥。歷史的確是一個看上去非常糟糕的書呆子,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不苟言笑,每日拿起書本來就搖頭晃腦全是那些字眼,翻來覆去沒有新意的樣子。但是事實上這都是人們的偏見,就像你看見一個頭發、衣服亂糟糟的人以為他是傻子一樣,其實人家是不僅不是傻子,而且還是愛因斯坦。而歷史不僅不是書呆子,而且還是個談笑風生的人,說起話來往往有趣的很。從古至今,歷史記錄了無數名人大事,那些人或意氣風發或心灰意冷,那些事或驚天動地或不值一提,歷史都記錄在冊供後人瀏覽審評。歷史就是這樣妙不可言。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走近歷史,去看歷史記錄下來的名人、大事。

老人摔倒在地該不該扶?有人說擔心被訛。但如果將心比心,不管怎樣,條件允許還是應該扶。

乾隆年間,就曾發生一起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的問題,結果選擇不扶的人均錯過了升官的機會。

扶什麼樣的老人還能升官?原來,那老人出身極其尊貴,他正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乾隆47歲那年(古代平均壽命低,47歲完全是爺爺級別,可以稱之為老人),南巡經過繁華的江蘇,一時興致勃勃,便決定在江蘇遊玩一段時間。離開時,乾隆準備乘船南下,可上船時卻發生意外事故。由於當時正值雨後,道路泥濘,乾隆一不小心,居然摔倒在地。

老皇帝摔倒在地,誰都不敢扶,一小官斗膽攙扶,後成為封疆大吏


見老皇帝摔倒,送行的官員心都提到嗓子眼,但沒有一個人敢上去攙扶乾隆,唯恐乾隆責怪自己。清朝時期,皇權獨尊,皇帝時刻都要在臣子面前保持高貴與神聖,這樣臣子們更不敢扶乾隆,扶了豈不是烘托出皇帝的難堪?

但他們不知道,不扶,乾隆更難堪。關鍵時刻,一個八品小官徑直上去,攙扶起乾隆。眾官員見狀,又驚又怒,江蘇總督更是痛斥該官員:“小小的芝麻官,居然敢驚擾聖上!”

不料乾隆卻欣然一笑,示意江蘇正派人捆綁該官員的江蘇總督住手,他說:“此人如此忠君體國,理應嘉獎,何罪之有?”

果然,乾隆立刻將該官員升為泰州知州。知州在清朝是從五品官,該官員相當於連升兩級半。倘若沒有扶起乾隆,他這一輩子,可能連六品官也做不到。

老皇帝摔倒在地,誰都不敢扶,一小官斗膽攙扶,後成為封疆大吏


原來,這名扶起乾隆的八品官並非科舉出身,他的名字叫李世傑,家裡是個富戶,靠捐錢入仕。捐錢得來的官,與科舉受封的官,自然不可相提並論,在官僚隊伍處於鄙視鏈的底層,升遷也是優先考慮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而清朝科舉人才數量龐大,官職空缺又有限,以至於舉人待業的也比比皆是,捐官們若想升遷當然難上加難。

李世傑當年屢試不第,連舉人也考不上,捐官後雖然勤勤懇懇工作,但一直不被重視。原本以為此生將終老底層,誰曾料到,他扶起乾隆後,超升為知州只是火箭升空的開始,乾隆南巡迴朝後,又想起李世傑,對他屢加提拔。在其後的十餘年裡,李世傑先後擔任鎮江知府等府級一把手,又升任湖南巡撫、兩江總督等封疆大吏。

老皇帝摔倒在地,誰都不敢扶,一小官斗膽攙扶,後成為封疆大吏


乾隆重用李世傑,可不僅因為他曾攙扶自己,李世傑也確實是難得的能臣,從政多年,政績突出。後來,乾隆又調任李世傑為四川總督,李世傑大力加強廉政建設,衣食住行皆非常簡樸,身先眾人為官員做表率。當時,四川當地飽受大小金川十數年戰亂之苦,民生凋敝,但在李世傑的治理下,又呈現一片興旺的景象。乾隆高度讚揚李世傑的功績。

晚年的李世傑,又被乾隆提拔為兵部尚書,後因年老多病,辭官回鄉,善始善終。

在歷史的長河裡走了一遭,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呢?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之久窮盡一生也無法看透,其輝煌不僅僅是民族的智慧,更是民族的驕傲。歷史不是枯燥的,也不會是枯燥的,歷史需要的只是你的興趣與耐心。歷史從來不會干擾你做事情,只會讓你隨心所欲,然後跟在你後面悄悄記錄你的言行。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歷史故事,只是在未來是否能夠成為歷史上輝煌一筆還需要靠你自己努力。歷史只聽英雄或大反派的故事,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