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期中考試陸續結束了,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睫毛上的舞步


上週,孩子的期中考試剛剛考完。昨天下午,公佈考試成績,去學校看完試卷走出校門,看到一位等孫子出來的爺爺,接到孫子問的第一句話就是,“得了多少分,考100分了沒有......”。回到家,打開手機看到有同事小程發來的微信,告訴我說孩子期末考試語文和數學都是100分,問我會不會是試卷太簡單了。雖是徵詢的語氣,但文字中卻透露出對孩子取得“高分”而無法掩飾的自豪感。隨手打開孩子班級的家長微信群,看到家長們也在群裡就孩子的考試成績討論得熱火朝天。孩子分數高的家長志得意滿、滿心喜歡;孩子分數低的家長心有不甘、頗多抱怨......。

其實,在應試教育仍為主流的今天,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正常自然和無可厚非的。畢竟,在目前的體制下,分數仍是名校的“敲門磚”。但實際生活中,不少家長對孩子成績的關心關注僅僅停留在考試“分數”上,而忽略了分數背後孩子“成長”的信息。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千萬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而應該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儘量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與好奇心。絕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考試只是檢驗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種輔助手段,是對孩子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檢驗。考試分數的確能夠反映出一個階段孩子對書本知識學習的一些情況,但並不能反映出孩子在思想品德、智力發展等課本知識以外健康成長方面的信息。家長過分看重考試成績,會給孩子健康成長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過分看重成績,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遼寧省教委關心下一代協會和《家庭教育》編輯部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者中,90.83%的家長期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為了使這種期望不致落空,家長紛紛為孩子請家教,讓孩子參加特長班,有的家長還額外為孩子佈置家庭作業。對學生成績的過高期望和過分投入,無形地影響和擠佔了品德培養、體育鍛煉、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時間,為孩子長遠發展埋下隱憂。

另一方面,過分看重分數,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絕大多數的孩子,即使學習不佳的孩子,內心深處都有積極向上的願望,都想取得好成績和好名次。但正如俗語所說:“有人群的地方,就能分出三六九等。”一個班裡幾十個孩子,總要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如果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問青紅皂白,輕則訓斥一番,重則採取一些過激行為,結果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傷害。長此以往,會使孩子自暴自棄,導致孩子厭學,甚至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有鑑於些,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成績相比,成長才是第一位的。那麼,對於考試成績,家長應該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信息,幫助孩子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呢?我覺得,以下三點是作為家長應該注意的。

一是“期望”不宜過高。

必須承認,由於個體差異和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家長在確定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值時,一定要考慮自己孩子的實際況,而不能盲目追求高分。如果期望值高於孩子的實際水平,不但會給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與學習負擔,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會剝奪孩子本應擁有的童年生活樂趣,使他們長期處於超負荷生活狀態,影響其身心發育,損害其身體健康。正如一首歌曲裡唱的那樣:“人生就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強迫孩子始終呆在“波峰”呢?

二是“誇讚”不可過度。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適度的表揚和獎勵是必要的,但不能沒有評價標準,認為只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就一好百好,更不能“只要學習好,要什麼給什麼”,用超出孩子成長必須的物質化獎勵將孩子“捧”得飄飄然。這樣會無形中扭曲孩子的價值觀、滋生自滿情緒。我們完全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要求,甚至給一個大大的擁抱、幾個吻,就可以當作獎勵了。此外,我們還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進一步總結經驗。告訴孩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讓孩子在勝利面前能夠保持清醒頭腦。

三是“懲戒”不能過苛。

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考試成績不好,如果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學習不認真等原因造成的,適當的懲戒是有必要的。但懲戒的出發點應該是有利於孩子成長和進步,而不能是為發洩家長自己的不滿情緒。考試分數低的時候,大多孩子都是很難過的。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與鼓勵。我們要先在語言上給予安慰與鼓勵,然後幫助孩子分析分數低的原因,是基礎掌握不牢、還是方法不對、或者是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進而引導孩子找到提高成績的方法。

願我們每位家長都能以更加溫和、務實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為孩子營造一個潤物無聲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和風細雨中茁壯成長。


晨爸在線CBZX


期中考試結束了,面對孩子的成績,家長要淡定:

要明確一點:

成績代表的是孩子前一階段學習的狀態和知識掌握情況,不是簡單的分數的多與少。

要思考幾點:

1,關注孩子學習的態度。

成績不錯,給予讚賞;成績一般,讚賞他的努力和好心態;成績不好,在不好中挑出他表現好的地方給予讚賞,賞識他優秀的品質,比如能把卷子寫的很乾淨,能把自己會的寫的很認真,相信下一次會更好。

有一次孩子考試成績比較低,她告訴了我,我很驚喜地說:“啊,恭喜你呀,也有考試這麼個分數的時候!不就個考試嗎,能低就能高,高高低低很正常。好事!”所以他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但是事後對於他的錯題類型還是做了一些強化練習。

2,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對卷子做出分析,尤其是小學生,是基礎部分還是習慣問題,大多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找出薄弱環節,家長想辦法盯著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女小學生時期,晚飯後,我會和她一起讀課文,有時我讀給她聽,有時她讀給我聽,每一篇課文我要求至少讀三遍,每一天都要讀三遍課文,從第一課開始讀,可以超出老師的進度,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小學畢業,初中的課文因為過長,她也有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就沒有在做出過多的要求。

3,查漏補缺,對知識的薄弱方面做出有意識的強調和練習。

小女四年級時,作文感覺有些弱項,在好老師好好討教之後,我又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小女做了作文強化訓練,大約用了半個學期的時間,作文也就明顯上升了一個檔次,她的自信心也就更足了。中學物理有些難度,考試分數有遠低於她自己的預期,於是就又想辦法鼓勵她,並且用行動去幫助她,儘管我不可能幫助她掌握知識,但是我的行動是對她最好的支持。

努力過,不後悔!

小學建立了好習慣,中學就省事多了。

以上幾點內容是我自己經驗所得。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的宗旨就是:我看你平時的努力,不看你的考試成績多少。我從你成績的多少看你的心理和狀態,通過對心理和狀態的影響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快樂庭院


我們這期中考試分數昨天剛下來,班主任老師單獨發的信息,不好也不壞,名次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很穩定,但是整體分數低了很多。數學118,英語122,語文100,物理96,化學98,政治35,歷史47。相比之前月考,政治歷史月考都是49,但是據說這次難度適當增加了。

晚上吃飯時候跟孩子探討原因,他自己認為自己主要還是粗心造成的,這個習慣一直從小學帶到了初三,雖然一直在調整,但一直很難改,特別是數學,每次卷子下來就知道錯在哪裡,我跟他探討的是基礎知識實際沒抓牢固,他自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那就是對一些定義概念不能很好的理科以及靈活運用。

英語是句子和作文扣了幾分,回頭一看還是單詞寫錯了,這個也不好去說什麼。

語文是老難題,基礎知識基本不會扣分,但是閱讀理解和作文就是致命弱點了,文采也很好,構思上我自嘆不如,可每次寫的作文深度比較大,不太適合初中學生的思想,不是特別積極陽光,基本都是小說形式寫作文,老師也經常跟我溝通過此事,孩子自己也知道,可是文筆風格已經形成,只能讓他自己慢慢調整了。

政治方面確實是不穩定的,因為是開卷考試,書本知識只是一部分,需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理解能力,以及思想覺悟,我覺得孩子已經進步了很多,希望他自己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

物理,化學歷史方面,用他自己的話說,目前基本都能掌握,所以我插不上話,由他自己發揮。

孩子自己分析了各個方面,然後自己也針對情況安排去學習了,我就做了一個忠實的聽眾。

他的計劃

數學,基礎抓抓牢,有選擇性的做些沒見過的題型。

英語,單詞,句子繼續不放鬆,每天抽個二十分鐘左右來回把書翻翻。

語文,沒有任何其他辦法,都看些課外閱讀,努力提高寫作技巧。

物理,化學,弄懂原理,找些題型做做。

政治,因為書都翻爛了,就只能想辦法拓寬視野,看看新聞聯播,出去走走,提高領悟能力了。

所以我沒有其他任何意見,他有著一套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計劃,我也就不強參與了。

對於孩子的表現,我們也進行了適當的簡單鼓勵和獎勵,不為別的就為他自己辛苦努力,所做出的肯定,這就是一種態度。

特別感謝的是班主任老師,因為成績下來發我看,我問了下老師,孩子這成績如何,排名如何,這次考試難易度如何。老師就說了三句話,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孩子很自覺,很努力。

有老師這句話,我就知道老師是個負責的老師,會人性化的去對待自己的學生,會給自己學生減負。

所以,現在孩子實際我都是放養式的學習的,以後能到哪一步,就看他自己了,也不管以後如何,到什麼程度,我們也將會尊重他的選擇。



期中考試只是學生學習階段一次很平常的測試,家長根本就不必要過重看待學生的成績,但並不是說,家長就放任學生,不管不顧。還是要對學生多加幫助,多加指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的。

家長可以這麼做。

考試卷子發下來後,督促學生做下面三件事:

要“馬上寫”

首先讓學生把做錯的題,重新抄一遍,然後寫出正確的答案(包括過程,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同學)。

其次把要求寫出前一段學習中哪些知識的掌握存在問題或是對老師的教學有什麼要求。

要“及時析”

這一條最為重要,家長要幫助學生及時寫出試卷自我分析。包含以下要素:

①考試的綜合評價,即哪些題目做得比較好,哪些題目存在失誤?

②錯題糾正,即要寫出正確答案,主觀性試題還應根據老師講解的解題思路補全點。

③對錯題進行歸類,找準原因,對症下藥。

要“經常翻”

學生把試卷自我分析寫完後,家長讓孩子把試卷自我分析和試卷粘貼在一起,讓孩子注意累積保存。積累多了,家長把這些材料班學生裝訂成冊,提醒學生要經常翻閱複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加強理解、培養能力、掌握規律的目的。


夏說九道


期中考由於複習時間不足,老師為趕課一般都不會停下來領學生系統的複習,否則會影響期末進度,所以期中考大部分同學成績都不會太好。

做父母的要理智地面對期孩子的期中成績。

不要表現出失望,你的情緒會感染孩子。更不能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不要將一次考試與孩子的未來掛鉤,一定要保持情緒的鎮定,要向孩子傳達一種信息: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了問題,有問題,解決掉才是最重要的!

期中考只是對學生做一次階段檢查,只要成績處於中等水平,通過努力待期末時會取得好成績的!


月影沉璧空傷懷


家長會重視孩子的任何一次考試成績,老師尤其重視期中考試成績,因為期中考試成績反映了學生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學習成果。各個學校會開家長會,各科老師分析試卷的難易程度,也分享一下教學情況,給學生和家長提出今後的要求,學習成績好的要保持,學習成績不盡如意的還來得及,下半個學期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努力學習。

家長又要如何正確對待呢?孩子學習成績好的,也別沾沾自喜,不僅看班上的排名,還要看班級的排名,排名前矛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滿足孩子小小的要求,除此之外,配合各科老師幫孩子分析試卷,弱項科目今後多分配點時間,爭取穩步提高。

中等偏下的孩子家長是最著急的,再不努力,成績想趕上來就難了,越掉越多,這樣的孩子還玻璃心,批評還不能說得太重,這就考驗家長的智慧了。要幫孩子找原因,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不夠用心,不夠努力,但是家長給他扣這些帽子,孩子是不接受的,最好能說一些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孩子只要在學習上夠用功,夠努力,就會有希望。不損貶,不打擊孩子,言語誠懇,多鼓勵,那怕心裡著急,失望得要命,也不要放棄孩子,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說些喪氣的話。

期中考試反映了半個學期的學習情況,一切還來得及,家長要這樣鼓勵自己。


佘小蒙


我們這今天下午考試,剛送孩子進了學校。一路上叮囑他仔細認真點,把字寫工整,對於孩子的成績我倒不怎麼看中,只要他把會的題答對就好,把字寫工整了,做到這點也不會考太差。小學階段是重態度,習慣,所以我們家長還是要看清考試的本質。發下卷子先看錯哪了,為什麼錯。先讓孩子自己改一遍,不會的認真聽弄會為止。平時的壞習慣趕緊改了就好。



方玲心


首先,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值得鼓勵的事情。

家長呢,也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考得好也不用過於興奮而過分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考得差呢也不要火冒三丈的劈頭蓋臉的罵孩子。

孩子考得好要分析原因,考得差也要分析原因。考得好的優點要繼續保持,考得差的不足之處要努力改正。

除此之外,家長得縱橫比較孩子的成績。與別人比,與自己比。比別人差就要學習別人的優點、方法。比別人好就繼續保持不要學壞。比以前自己的成績好,就得堅持。比以前的自己成績差就得好好反思甚至要有一些懲罰。


凱米思琪老師


孩子每天80%-90%的時間都被學業佔領了,想想好惋惜,那麼大好的童年時光都花在幾本教科書上了。

考試也只能考察那幾本教材的掌握程度,如果花了那麼多精力,還要額外參加補習班,只為取得好成績,代價就太大了。

那麼精力應該放在哪裡呢?

應該放在更廣泛的閱讀、充分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和營養、自由地發展興趣愛好,

比如吾兒特別愛好畫畫,已經自發地花了幾十本畫本了。很想給他報個素描班,可他不要去。聽學畫畫的朋友說素描是非常枯燥的,可能本來愛畫畫,他去學了反而不愛畫了。也好,等他自己想要去學也不遲,內在動力要保護好。

既然不那麼關注成績,那關注什麼呢?

--我覺得是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力。父母本身要活到老,學到老。如果父母已經成長得很好,當然會投入更多的身心幫助孩子;如果父母還在自我成長階段,就邊學邊給了,比如數學方面,我自己邏輯思維能力也不是太好,需要自己先學好了才能明白是怎麼回事。

世界很大,容得下不完美的我們。


不完美MOM


1.首先,要明確考試的意義,考試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階段性的檢測孩子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考試發現問題。

2.考試過後作為家長不應該去糾結孩子分數考了多少,而是應該及時幫助孩子做好考試後的試卷分析,發揮的好總結優點繼續保持,不理想總結失分原因,期末避免。

3.一次考試不能代表全部,不要因為孩子考的好而過度表揚讓孩子自滿,也不要因為一次失利而全盤否定孩子,給孩子正向的引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好的應試心態,穩定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