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少將的部隊在京畿重地發生兵變,事後不僅未被處罰反升中將

辛亥革命之後南北議和,袁大頭在北方和平埋葬滿清,在南方順利壓制革命黨,如願以償當上總統。孫先生為防止袁大頭成為新的專制者,提出三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老袁必須離開老巢北京,到南京就職,以限制手腳。

南方是革命黨勢力範圍,老袁當然不肯南下。南方見老袁不肯來,乾脆派人去接。就在北上接人的專使團到北京的第二天,即1912年2月29日晚,北方突然發生大範圍兵變,而且十分嚴重。叛軍從北京開始打砸搶,一直劫掠到天津和保定,受災商鋪民居達數千家,經濟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在鎮壓兵變過程中,政府直接斬殺了兩百多人。

此少將的部隊在京畿重地發生兵變,事後不僅未被處罰反升中將

被處決的叛亂士兵和百姓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此次兵變是老袁暗地操作,理由很簡單——他是這次兵變的最大受益者。

第一,京津一帶陷入混亂,北方局勢嚴重不穩,以致列強也紛紛干預。南方革命政府被迫讓步,同意老袁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他一上任,局勢立刻穩定。

第二,發動兵變的第三鎮是老袁的嫡系部隊。第三鎮是北洋精銳,號稱“北軍之雄”,管理非常嚴格。北洋軍待遇一向高於其他部隊。沒有老袁授意,在第三鎮發生因鬧餉而兵變這種事似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後,老袁非但沒有懲罰第三鎮統制曹錕,反而晉升其為陸軍中將,帶有事後封賞的味道。

不過,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兵變和老袁沒啥關係,理由如下:

第一,主張定都南京的只有孫、黃,革命黨內部多數人也認可建都北京,甚至連宋教仁和章太炎都這樣認為。老袁被動其實是個假象,輿論多數支持他,其實通過正常渠道可以實現在北京就職的目的,不是非要搞兵變;

第二,北京是首都重地,敏感要害,一旦生亂,輕則國際糾紛,重則政權動搖,風險太大;

第三,老袁在兵變期間的表現也不符合謀劃者的形象,甚至可以說他也是受害者。這一點,下面細說。

此少將的部隊在京畿重地發生兵變,事後不僅未被處罰反升中將

各國軍隊進京鎮壓兵變

兵變發生時,老袁正在石大人衚衕外交大樓臨時總統府看公文。聽到槍聲大作,他立刻聯繫曹錕卻怎麼也聯繫不上。這時,總統府樓上窗戶玻璃都已經被槍彈打破數處。晚上6點,又有叛軍50多人帶兩門小炮攻打朝陽門。破城門後,將小炮運上城樓,對準臨時總統府連續開炮。護衛見形勢危急,趕忙將老袁護送地下室躲藏,事後迅速撤離。

與此同時,老袁府邸也遭殃了。叛軍將府邸團團圍住,朝裡面開槍,在袁府亂砸一通,值錢的東西能搬走就搬走,完了後還說要放火,整個府邸一片混亂。晚11點多,陸建章拜見老袁,氣沖沖地說:“這個段芝貴得殺,要不是他拖欠軍餉,也不會整出這樣的事來!”老袁問陸建章怎麼辦,陸建章說:“只管交給我辦就行。”於是他帶兵鎮壓。次日,專使團得知連老袁也如此狼狽和憔悴,自然無話可說,只好空手回南京覆命。

由於沒有確鑿證據,這場一百多年前發生兵變內幕沒有讓所有人信服的結論。根據老袁在兵變中表現出的狼狽、落魄、無助,如果這幕歷史活劇能夠再現,說不定可以拿下奧斯卡獎呢。

記得戊戌變法初期,袁大頭表現突出強烈的革新思想,贏得光緒帝和維新派讚賞。最後危急關頭,譚嗣同夜訪老袁,希望他能發動兵諫,圍園殺後。老袁當中譚嗣同的面,大義凜然地表示:“誅榮祿如殺一條狗耳。”譚嗣同前腳一走,他後腳就向榮祿和慈禧太后高密。

此少將的部隊在京畿重地發生兵變,事後不僅未被處罰反升中將

譚與袁

官場如戲,全靠演技。袁大頭久走官場,歷經考驗,演技自然不弱。由於老袁有表裡不一等“前科”,這是很多人認為他是北京兵變幕後授意者的重要依據。

參考書目:

1.《北洋戰史》,時代文藝出版社,2017年

2.《民國新聞月刊》,古吳軒出版社,2013年

“許述工作室”成員苑素敏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