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籃比賽有哪些魅力?

點子評球


相比於男籃,女籃的關注度簡直如跳水般下滑,這一點不分中外,而我也是深有體會。在中國女籃重奪亞洲冠軍、在女籃世界盃取得不錯成績時,鋪天蓋地的讚譽接踵而至,但等這段風潮過去,WCBA聯賽依舊無人問津。這並非源自於絕對性別上的區別對待,因為僅從競技體育的層面上來看,女籃比賽的內容實在是有些“乏善可陳”,缺乏強烈的視覺衝擊,也缺少人去挖掘背後的故事。

在正式成為一名報社記者之前,平心而論我是沒有完整地看過任何一場女籃比賽的,直到不久之前的雅加達亞運會和西班牙女籃世界盃,我接到了報道任務才開始認真地觀看女籃比賽。雖然我至今還是覺得女籃的比賽很不好看,但姑娘們身上的球衣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般來說,國家隊層面的女籃球衣在款式上不會再有更多的設計,一般是保持跟男籃同款,只是在版型上進行收肩和縮小腋下開口,個別品牌還會有一個收腰的處理,這些都是為了防走光和凸顯女性線條美。像阿迪達斯為澳大利亞做的那套“緊身衣”則是異類了,在此不提。

但是回到聯賽裡,女籃的球衣即可“奼紫嫣紅”,有條件就能進行豐富的設計。遺憾的是最近一、兩個賽季裡WNBA和WCBA兩大國內主要觀看的女籃聯賽都“沒什麼條件”。耐克接手了WNBA的球衣之後採用了統一的款式,只是更改配色和隊名,於是接手WCBA的匹克也“跟國際接軌”,毫無設計感的球衣令女籃聯賽的關注度進一步下滑。

這一點甚至引來了四年前為WCBA設計球衣的安踏設計師Pedro裴的吐槽,而當我親身入手了一件女籃球衣之後,我才明白他所言確實非虛。

在Pedro裴的文章中,他提到了2014年的WCBA球衣是安踏歷史上做過最用心的一套球衣,但通過市場前景分析和成本核算,最終沒有推出市售款,只有球員款。而我在問過相識的WCBA球員之後也確認,市面上能買到的那套球衣沒有假貨,只有GU或者GI。

我入手的這一套球衣是安踏在2014年設計好、在2015-16賽季推出的聖誕特別款球衣。那個賽季裡每支球隊都會有三套球衣,主、客和這一款聖誕。

而這一件是江蘇隊外援傑西卡-布蘭雷的——實際上人家叫Jessica Breland,應該是“佈雷蘭”——她當年為江蘇隊出戰了11場比賽就離開了中國,如今還在WNBA的亞特蘭大夢想隊打球。

這套球衣最大的特點當然還是這個聖誕味道的側邊。除了不同顏色的印染,上面還貼了金色的雪花形裝飾,顯得頗為細緻。

為了能夠在各個時間點裡變著花樣打造特別款球衣——比如這套聖誕款——Pedro裴跟自己的團隊專門跑了多次能承接快速反應需求的高端印花廠,最終做出了這種特殊的號碼貼片,採取貼布燙印的方式安置在球衣上,既美觀又減輕了重量,還不會產生內繡讓球員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隊名、號碼和WCBA標識都使用了這一工藝,而安踏的商標則還是採取了刺繡工藝,以示區別。

而球衣下方的下標製作也頗為精細,有著安踏“實力無價”的宣傳口號,當然這也是球衣最基本的元素了。

無論是印染工藝、號碼貼片還是整體設計,這套球衣都代表著目前為止安踏在籃球球衣上的最高成就,各處細節也足以讓人看得到他們的用心付出。儘管這套球衣存在女籃範疇內的成本過高,但優質的成品會帶給人無法取代的、賞心悅目的感受,這應該就是對設計師最好的獎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