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未来专注“四件事”,每一件都不容易

11月19日,在京东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刘强东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现在京东集团的管理团队已经稳定而且成型,他的关注点将主要放在新业务上,那些比较成熟的业务,他的管理团队都可以处理好,“我个人将专注于四件事情上,也就是战略、团队、文化和新业务。”

这是刘强东明尼苏达事件后首次发声。过去两个多月,刘强东的个人行为给京东带来巨大舆论危机,使得京东在战略、文化、团队等方面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和考验。显然,战略、文化、团队和新业务——这四件事,对刘强东而言,以前未必都搞得好,未来每一件也都不会很轻松。

战略:四面皆敌,天花板难破

京东2018年Q3财报显示,京东Q3营收为1048亿元,较同期增长25.1%,增速9个季度以来首次低于30%。京东的活跃用户数为3.05亿,比第二季度减少860万,为2014年纽约上市以来首次下滑。

目前,京东重点业务包括电商、金融、物流、科技等。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领先京东若干个身位,而在双线融合上,苏宁又牢牢占据了智慧零售的主场位置。

刘强东未来专注“四件事”,每一件都不容易

随着京东三季度活跃用户数减少,想必京东要开始逐步渗透低线城市。但是,目前这一块儿已经杀出坐拥3亿用户的黑马拼多多,其主要用户便来自低线城市。在县镇市场,苏宁拥有零售云店、直营店等完善布局,苏宁拼购也成了行业的TOP玩家。

在国际业务上,阿里巴巴、苏宁依然是京东最直接的对手。在此前进博会上,苏宁宣布了150亿欧元的采购计划,阿里巴巴的采购承诺更是达2000亿美元,两家都高于京东的1000亿元规模。

可以讲,在电商主业上,京东与阿里巴巴的差距越来越大,苏宁和拼多多的围追堵截又越来越猛,京东承受着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压力,想要突破非常艰难。

因此,刘强东将京东的战略目标押注到了京东金融、物流及科技等方面。不过,这些领域也不是一帆风顺。今年,京东金融宣布更名为京东数科,在金融牌照与京东渐行渐远的背景下,宣布向产业互联网进军。但这将与老大哥腾讯刚刚看上的产业互联网形成碰撞。

物流方面,阿里巴巴、苏宁都在大力发展,目前各家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科技方面,又是一个投入很大且短期难见收益的无底洞。今年京东集团第三季度技术研发投入34.5亿元,前三季度京东集团技术研发投入更是高达到86.4亿元。

文化和团队:树欲静而风不止

电话会议上,刘强东关于“自己将关注新业务”的言论被媒体解读为“放权的信号”。

京东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但京东大小事情的决策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刘强东手中。明州事件发生后,“京东没有二号人物”的讨论甚嚣尘上。刘强东在京东占股15.5%,却拥有京东79.5%的投票权。在没有刘强东的情况下,京东董事会甚至不能做出决策。

刘强东不是没有考虑过“放权”。2011年,他曾引入多个高管负责具体事务,自己则放言“如果管理了十年,还不能放手,这是我的严重失败。”后来因业务需要,刘强东又不得已回归。

今年7月,京东宣布实施轮值CEO制度,由集团CMO徐雷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CEO,向刘强东汇报,全面负责商城日常工作开展。刘强东总算在“放权”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这还得需要时间检验。

京东在文化上,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刘强东个人痕迹。在2010年前的创业初期,京东提倡狼性文化,基本上也就是老板文化。京东从一个3C垂直电商开始做全品类转型,对员工的执行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基本上是刘强东一个人说了算。

随后,京东的文化内涵有所丰富,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历经五年,京东迎来了价值观的升级。从客户为先、诚信、团队、创新、激情,发展成为正道成功、客户为先、只做第一。

刘强东未来专注“四件事”,每一件都不容易

无论发生什么变化,京东的精神领袖仍然是刘强东。如今随着性侵事件发生,多年苦心经营的“霸道总裁”形象轰然倒塌,刘强东个人与京东的高度捆绑也对股价和品牌造成巨大伤害。不知道刘强东的号召力是否会一如从前?京东再度依赖刘强东是否是一件好事?

新业务:从跑步鸡到“刷脸猪”

众所周知,刘强东去年曾大力宣传扶贫项目跑步鸡,差点将其推广成“网红鸡”。就在最近,刘强东明州事件又出新料时,京东要通过AI技术养猪的消息抢了头条。猪类历史上首次用上了“猪脸识别”技术。

随着京东金融升级成为京东数科,金融毫无疑问是京东数字科技的核心板块。此外,京东数字科技旗下还推出了京东城市、京东农牧、京东钼媒、京东少东家等子品牌。

今年10月18日,京东物流在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宣布,将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整合为一体化的产品体系,重点打造全球化智能供应链。刘强东希望把十年来费心打造的以物流为基础的供应链技术,打造为开发贯通的价值供应链服务,包括从仓库、商品、门店,到售后的管理。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还在进军个人快递业务,先从北上广开始,2019年推广到30-50个核心城市,直接向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发起挑战。

10月22日,京东和我爱我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上线二手房业务。京东房产在上线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在新房、租房、长租公寓和二手房业务的全面布局。

通过刘强东在新业务上眼花缭乱的布局可以看到,京东的新业务并非围绕电商主业来进行生态链升级,而是跨界或者进入全新的领域。在主业增长放缓、竞争压力巨大、盈利能力并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京东的众多新业务将成为烧钱业务还是增收业务,将是留给刘强东的重要考题。

不过这一切,刘强东还得先过了明尼苏达事件这一关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