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

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也是一種必須有強大心力的動態思維。

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最後再強9調一下,當機立斷!

走出“躲避決定”的誤區

沒有行動的實施不叫決斷,必須賦予行動才是決斷,也才需要決斷。

所以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靜態思維,也是一種必須有強大心力的動態思維。

決斷思維最關鍵的是要當機立斷,但許多人往往難以當機立斷。在這方面,東漢末年的袁紹就是一個典型。

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

東漢末年,漢室衰落,群雄並起。在最初階段,最有可能贏得天下的是袁紹,不僅出身世代公侯之家,人強馬壯,其身邊也人才濟濟。但是,不少智謀之士向他提出圖天下的良策,都沒有被他所採納。

謀士沮授向他提出:西迎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將從其計,後來另一謀士郭圖說:“漢室將亡,興之很難。今迎天子,反受其制,不是善計。”

沮授說:“如不早定,必有智者先行。權不失機,功不厭速,要早圖之。”袁紹最終聽取郭圖的意見

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

後來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眾多州縣都歸附,此時袁紹才後悔不已。

曹操徵劉備時,田豐提出此時起兵襲擊許昌,正是千載良機。袁紹竟然以有位幼子有病而不出徵。田豐以杖擊地,嘆氣說:

“得此難遇的良機,竟然以嬰兒有病而推掉,還有比這事更讓人可惜的嗎?”

最後袁紹為曹操所滅。

袁紹為何錯失良機?並最後被曹操打敗呢?關鍵就是他面對機會優柔寡斷,不敢下決心。

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

做決斷是一種艱難的事,因為許多決斷,都與三點有關:

(1)信息的不完整性。即並不是所有有效信息你都掌握;

(2)理由的不充分性。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決斷意味著多方面的比較及利弊權衡,但是往往種種比較未必是看得準的,困難之處都在於這項決定的價值只能由未來去驗證。

(3)牽涉到感情因素。不僅患得患失在決斷上面體現得最為明顯,而且平時的個人好惡等多方面情緒因素也會在此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

正因為這樣,不少人總是躲避著決策或拖延著不去作決定。其結果,往往不是導致良好機會的丟失,就是把一般的小問題演變成一場大危機。

袁紹就是這樣一個缺乏決斷力的人。他的失敗,就是來源於缺乏足夠的決斷。

決斷思維,不僅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

與袁紹有同樣客觀優勢但同樣為曹操所滅的人還有荊州的劉表。《三國志》作者陳壽評論袁紹與劉表兩人的共同缺點是:

“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從。”

毛澤東對袁紹的評價也類似:“多端寡要,多謀難斷,見事遲,得計遲。”

由此可見,有謀是絕對不夠的,還必須有一種斷的決心與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