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編組站:為中歐班列提供運輸保障

11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新豐鎮車站,在下行出發場內,貨檢車間主檢員姚春園正在為即將到站的中歐班列忙碌著。

“丁零零……”13時40分許,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話筒裡傳來:“12道X8001休。”接到指令後,姚春園迅速安排貨檢員王勝利和王棟做好檢查列車的準備。

“12道,就是這列車的入場股道,X8001是這列車的車次,‘休’則表示列車只是過站,經過簡單的休整後再出發。”姚春園為記者講解,對於過站的列車,只用進行貨檢、列檢、更換機車等作業,確保車輛貨物裝載加固等情況良好,安全平穩地駛出站。

13時58分,王勝利和王棟穿好背心,取出工具包,拿上手持機,走進作業區,開始了中歐班列的貨檢作業。“相較於普通貨車,中歐班列的貨檢作業量小,因為都是集裝箱,只用排查車體殘留物,確保集裝箱裝載加固良好就行了。”王勝利說。

到達接車股道後,王勝利來到列車左側車頭的空隙處,王棟則站在列車右側同樣的位置。兩人面對面站好,拿出手持機進行互拍,上傳照片後才開始作業。王勝利對記者說:“貨檢員在車頭、車中、車尾處都要進行拍照,發現問題車時,要先用手持機拍照,等處理完後再次拍照上傳,才算完成作業。”

隨後,在車頭位置,王勝利用粉筆做好開始作業的標記,再沿著股道向車尾的方向行進。今年50歲的王勝利可算是貨檢的老人了。每到一處車尾,他都要回頭看一下,確保集裝箱的箱門關閉,車廂固定穩當。不一會,當檢查到列車的第10輛車時,他發現車體上纏繞著鋼絲殘留物。王勝利用手持機拍照後,迅速戴好手套,從腰間的工具包裡取出鉗子,將鋼絲一圈一圈解開並取下來。處理完後,他又收好工具,拿起手持機拍照,上傳資料。之後,王勝利來到車中位置,在車廂連接處,和王棟面對面站好,拿起手持機互拍後才接著前進。

就這樣一路重複著同樣的動作,王勝利處理了4輛問題車,王棟在另一側處理了2輛問題車。在車尾處做好結束作業標記後,兩人再次拿起手持機進行互拍,上傳好資料後,貨檢作業才算結束。王勝利說:“我每天大約要檢查16列車,光走路就走了差不多16公里,幾乎一個月就要換一雙鞋。隨著車站日均辦理車數的增多,我們不僅要保障來自全國各地的車,還要保障中歐班列安全平穩地駛出。”

在王勝利和王棟進行貨檢作業的同時,調度車間的車站值班員楊凱緊盯著電腦屏幕,隨時關注這列車的運行情況。作為列車運行的“大腦”,楊凱承擔著列車進路安排、作業人員檢查、組織車輛掛機、列車放行等的統籌工作。

15時20分左右,X8001次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新豐鎮車站。車站調度車間值班站長劉日利說:“我們按照貨物列車編組計劃的要求,提前確保隴海、寧西、太西和西康線暢通,讓中歐班列從日(班)到階段計劃的下達,機車機班的組織,接發列車的優化,貨檢、列尾等技檢作業的組織等都實現科學調配,優先保障了中歐班列的正點運行,有效提升了運輸效率。”

作為全國鐵路12個路網性編組站之一,新豐鎮車站是聯繫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區與西北、西南各省的重要樞紐,擔負著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任,是我國鐵路網主骨架“八縱八橫”中“陸橋通道、寧西通道、包柳通道”三條主要大通道的交匯點。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全國各地紛紛開通中亞、中歐班列。目前,從義烏、蘇州、武漢、重慶、鄭州開行的中歐班列都要經過新豐鎮車站,然後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目前,該車站日解編貨車達2.7萬輛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編組站。

“2013年,新豐鎮車站日均辦理車數2.4萬輛,2018年達2.7萬輛。11月24日,車站辦理車數達3.3萬輛,創全國單日辦理車數最高紀錄。5年來,車站累計辦理中歐班列8000列。隨著車站辦理車數的不斷提升,下一步,車站將充分發揮好編組站的樞紐優勢,優先保障中歐班列的安全運行,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陝西‘三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新豐鎮車站副站長曹曉瑜說。(記者 蘇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