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生: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路徑完全一致

蔡鄂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路径完全一致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5屆全球年會於2018年11月24日-25日在廣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本屆年會以“新全球化·未來之路——走向共同發展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為主題。

在本屆年會的“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專題峰會”上,前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表示,中國的銀行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是按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道路走的,三者的總體路徑完全一致。

蔡鄂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路径完全一致

以下為發言實錄: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12月18日召開以後,中國銀行業開始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首先是人民銀行從財政部分離出來。在1979年以前,人民銀行隸屬於財政部,1979年人民銀行正式從財政部獨立出來。昨天晚上一起來廣州的一些老朋友,都是80多歲的人。有人民銀行的老行長,也有廣發銀行的老董事長,大家就在回憶當時的改革歷程是怎麼走的。一個最大的感受是,我覺得中國的銀行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是按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道路走的,三者的總體路徑完全一致。

改革開放初期,特別是隨著財政體制的變化,補改貸、全額流動資金管理以後,銀行就歷史性地被推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融資主渠道地位上來。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經常說銀行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這一點從領導人的講話就可以看出。

再說銀行業資產,我國銀行業資產在1978年不到2000億,到了2017年是200多萬億。這個數字一看,大家就知道銀行業發展取得的進步和成果是相當可觀的。

1986年12月,鄧小平同志和一些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邁大一些,要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銀行業改革就始終圍繞著兩個核心問題,即:什麼叫真正的銀行?怎麼辦成真正的銀行?

我們過去講,高度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銀行就是一個會計、出納,小平同志給它歸納叫做“貨幣發行公司”,是“金庫”,不是真正的銀行。按照這個路徑,伴隨著城市體制改革,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到攻堅階段,其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這一時期,四大國有專業銀行紛紛恢復和分設,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開始進入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並扮演重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