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生:金融安全應該不只限於科技、金融服務領域

中國網財經11月18日訊 今日,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會議中心召開。會上,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表示,金融安全應該不是隻限於在科技也好、金融服務領域也好,應該擴大。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蔡鄂生:講到金融安全剛才謝平、東榮都談了金融安全方面的問題,我以為金融安全還要整個從它大的方面還要考慮一下,因為它是個系統工程,特別是全球化以後,國際金融和金融風險的外溢性越來越強,各國的貨幣政策、項目之間的影響對於整體全球化金融帶來了很多複雜性。

2017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學習就是金融安全,總書記第一次講到“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在2017年的金融工作會上又把金融做了一個系統的定性“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基本基礎”所以金融安全本身這個事要結合四中全會來講,我以為金融安全它也是來提高我們國家治理能力和執行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金融現在在國家的地位和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已經非同尋常了。但是就我們國家現在40多年,按照改革40多年的發展和金融業現在取得的成績,以及在國際當中的地位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我們的金融基礎和我們國際化的要求,以及中央對於中國金融業發展迴歸主業的一些基本要求的差距,這些東西在哪兒?如果這些認識問題不解決,我們怎麼來更好的吸取一些已經發生和已經出現的經驗教訓,剛才謝平講了成功的經驗是第三方支付,失敗的問題是P2P,但是這裡頭它對發展當中,對於我們這個金融體系和基礎建設方面當中這兩個東西起的作用和整個對於金融體系和傳統的影響到底是什麼?而且這裡頭除了它業務本身的問題以外有沒有金融生態方面的問題?法律、會計制度、信息、中介、第三方等等一系列問題。

現在我們講金融科技一個主要是要講基礎設施,現在作為金融本身來講,可以理解為前端就是客戶,金融服務,後端就是信息平臺包括科技的發展。現在在前端和後端這兩個方面可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後端是保障,但是由於信息和科技技術的發展,從金融監管來講或者從金融服務業來講,它的硬件、軟件的脆弱性到底怎麼樣?它的安全性怎麼樣,這也是技術保障。技術保障有人管,但是金融監管不管,總的作為金融安全和社會治理這個角度來講,必須形成一個系統,而不能簡單的只是就這一塊談這一塊。

從前端來講我們對客戶的服務怎麼來解決業務發展當中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總書記在2017年4月份政治局學習中講到“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這些關係我們到底怎麼把它擺正?我們是再去弄一種模型還是我們要把這些金融服務的東西在整個經濟發展和整個國家安全和監管這一套東西里頭,怎麼把它變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去考慮,我覺得這是將來要思考的問題,因為不管P2P怎麼興起,第三方支付怎麼發展,按照我們社會發展角度來講一定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有需求,或者跟某一方面有服務的缺失,如果沒有這種服務的缺失,底下沒有這種需求它不能產生而且也不可能在一定環境下發展的那麼快。有沒有法律問題,肯定有,因為作為一個平臺撮合的問題,一旦出了風險,先把那些有違法的這種人的行為拋除在外,本身這個平臺出了風險它跟其他的出風險不一樣,因為它沒有債權人的地位,它只是“撮合”,所以那個資產到底是誰管、誰去清理它?所以現在只有政府出面來解決這些問題。有些人講故事,剛才謝平說有逃廢債,也有人講故事,說上海有些人找到公安進去主動投案,公安界介入以後債權人反而不敢逃廢債了,現在在我們處理風險安全當中,這種系統性怎麼把握,怎麼能做的更好,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問題講現在金融監管也好和我們現在的整體發展,因為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的成績有目共睹,速度很快,但是我們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業務體系、法律層面還有人才,甚至整個市長的發展還有參與者的數字要求,監管再怎麼樣,但是你的信息、透明度,給予投資者的整體提高的程度,金融安全的國民教育,或者說金融安全的人應該不是隻限於在科技也好、金融服務領域也好,我覺得應該擴大,雖然我們的目標市場,中央電視臺老講“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講了很多,但是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仍然很多在擺著。這種風險的認識和這種風險的識別到底誰去給投資者或者說給消費者一個比較信息透明的認識呢?金融科技的發展對信息和信任,包括信譽等等這些詞放在一塊,我對它的瞭解程度多高,我才能對它的信任程度多高。金融科技的技術很多人不瞭解,再加上金融產品的複雜性攪在一塊更增加了我對它認識的難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怎麼解決?我以為要解決金融安全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事,除了監管部門,我覺得還包括生態、法律、會計制度,我們現在的國際會計準則不斷在改變,美國次貸危機它的風險傳導的過程,實際上除了機構監管的問題也和它的會計制度、計價方式、打折以後的傳導包括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風險缺口機構以後怎麼樣,形成了一套的體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是解決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問題,系統的重要金融機構的問題,作為怎麼防範風險的解決問題。

另外結合我們現在的具體情況,除了講現在所謂科技發展的問題,實際上10月份,政治局學習區塊鏈這是一個問題,用這種核心技術怎麼解決和經濟的融合,解決經濟發展、貸款包括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生的問題,但是後來緊接著學習完以後,人大通過了一個很重要的法律叫做《密碼法》,《密碼法》對於商用密碼和現在金融安全的保護是很重要的,我們的金融科技和科技應用當中,很多代碼和密碼的要求,包括個人交易的問題。我覺得《密碼法》的通過,對於我們在科技安全、在整個交易安全,創造了一個很重要的法律環境。

所以我的看法,對於金融科技的金融安全角度,既然我們房山這個地方是金融科技園,除了在技術和集中處理一些問題作為案例來講,怎麼能夠把它通過這些實踐的東西還要把整個金融安全的,涉及金融生態的問題能夠提升上來,提到法律程度,規則、規定、中介和其他需要配套建設的系統東西,來去研究這個事。所以從我們改革發展角度來講,特別是安全角度,我以為一個是我們要自主的問題,現在科技的發展到這種程度,我們怎麼能夠自主?包括總書記在區塊鏈,政治局學習當中說“要自主創新,科技怎麼在金融領域上能夠拿得住”另外一個就是生態金融環境,一定要跟會計的發展、會計制度、貨幣總資產價格等等這些東西一定要有一個系統。

最後一條,還是要真正,金融作為服務業,要把安全做好,首先你的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功要做好,不能背離了最基本的本質要求。這就是我的簡單的發言和思考,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