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戴相龍、蔡鄂生、宋依佳、夏斌、巴曙鬆、連平論道陸家嘴,把脈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戴相龍、蔡鄂生、宋依佳、夏斌、巴曙松、連平論道陸家嘴,把脈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CFIC導讀:

“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交通銀行創立110週年專場”於6月15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出席並演講。

戴相龙、蔡鄂生、宋依佳、夏斌、巴曙松、连平论道陆家嘴,把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戴相龍指出,要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大型金融集團,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加快大型銀行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的步伐,擴大對第二總部的授權。

他特別建議,應逐步將交通銀行打造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家主體金融企業集團。

另外,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提出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強國。戴相龍認為,應該建立為其服務的社會主義現代金融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金融。到2035年左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金融體系,要實現下列主要目標:

一是人民幣在全球廣泛深度使用,其影響力有可能與歐元相當。

二是建立起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金融企業集團為主體、各類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呈並駕齊驅之勢。

三是建成了立足現代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生態金融、普惠金融得到全面發展,大型金融企業普遍實行綜合經營,有力促進中國的企業集團走向國際。

四是上海建成影響力與倫敦、紐約相當的國際金融中心。

五是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領域有了與其經濟實力及金融影響力相當的話語權。

六是中國金融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運用程度達到全球一流水平。

2000年6月3日,上海市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在上海共同召開了“中國金融發展戰略研討會”。會後,我將會議成果上報給了時任總理朱鎔基同志。

“陸家嘴論壇”對促進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特別是推進上海國際金融經濟中心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將就“商業銀行轉型發展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主題談幾點體會。

一、社會主義現代金融的主要特徵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提出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強國。與此同時,我認為應該建立為其服務的社會主義現代金融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金融。到2035年左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金融體系,要實現下列主要目標。

二、推進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轉型發展

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講話時明確提出,要“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

個人認為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要實行四大轉變。一是性質的轉變。從國有大銀行真正轉變為經營貨幣的大型國有控股上市銀行,真正建立起現代大型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二是服務功能的轉變。從專業經營逐步轉變為以銀行為主業的綜合性經營。三是服務對象的轉變。服務對象從一般工、商、農企業和個人,轉向社會主義的現代實體經濟,發展創新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支持大型企業集團提升國際競爭力。四是國際金融地位的轉變。國有控股大銀行發展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銀行控股集團。

三、在嚴監管前提下審慎有序推進金融綜合經營試點

按核心資本排名,我國四大銀行名列前幾位,但我們萬不能自滿,與外國大型銀行集團相比,我們還有三大不足。一是外國大銀行普遍實行綜合經營。以美國為例,2008年金融危機後,大銀行普遍收購了大型投資銀行。我國大銀行基本是分業經營,工行非銀行金融業務僅佔總資產的2.8%。二是中資銀行貸款利率過高。三是中資銀行人均利潤一般低於外國大銀行。

根據我國《“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將在嚴格監管前提下審慎有序進行金融綜合經營試點。為此,建議如下。

首先,制定《金融控股集團條例》。核定金融控股集團經營範圍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但向所屬子公司頒發銀行、證券、保險業經營許可證。

其次,制定《大型商業銀行和大型保險公司投資非主業金融企業管理辦法》,對大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綜合經營加以引導。在大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非主業金融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建議制定《商業銀行控股集團和保險公司控股集團條例》,並將XX銀行、XX保險公司改稱為XX銀行控股集團、XX保險控股集團。

第三,支持交通銀行繼續進行綜合經營試點。1986年國務院決定恢復組建交通銀行,當時,由總理和三位副總理審定的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交通銀行業務範圍共有14項,其中包括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租賃等業務。起初,交通銀行通過內設證券業務部、保險業務部,依法從事證券、保險業務。後來,交通銀行為了便於管理,自行申請,經批准,在證券、保險業務部基礎上設立了交行全資附屬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1999年,根據國務院對全國金融整頓的規定,交行把在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股份轉給了上海國資委和國有企業。

2007年起,有關金融監管部門已批准上市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設立全資或控股的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因此,建議國務院批准交通銀行繼續承擔商業銀行綜合經營試點的任務,通過增資擴股,按市場方式運作,收購兼併原先由交行全資所有的非銀行金融企業,並在適當時機將交通銀行改稱為“交通銀行控股集團”,為四家大型銀行綜合經營及央行規範監管銀行、保險控股集團提供實踐經驗。交通銀行有能力承擔此項改革試驗重任。

四、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大型金融集團,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國發(2009)19號文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並在加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四個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提出要“基本形成以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為主、各類金融機構共同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但是,時過九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主體金融機構尚未建立,這就需要在未來兩年多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

為此,我建議,為解決金融產品交易中心在上海和大型銀行總部設在首都的矛盾,順應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之勢,要加快大型銀行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的步伐,擴大對第二總部的授權。同時,建議通過合理配置國有金融資本,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培育和發展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金融集團。管理國有金融資本不只侷限於確保國有金融資本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使國有金融資本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間合理配置,使國有金融資本配置服從建立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之大局,服從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佈局。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逐步將交通銀行打造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家主體金融企業集團。把交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目的之一是要更好地支持上海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現在,交通銀行總資產已達九萬億元,2017年淨資產利潤率為11.4%。但總規模依然較小,建議可從建設我國現代金融和今後建設強國金融的戰略佈局出發,採取多種措施增加交通銀行資本金,通過兼併和收購等方式,兼併中小型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爭取到2020年形成總資產達20萬億的銀行集團,成為一家助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主體機構。

二是提高國有金融資本在證券業、證券公司中的投資集中度,培育2-3家總部設在上海的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到2017年6月,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29家,總資產為5.81萬億元,淨資本為1.5萬億元,營業收入達1437億元。平均每個公司總資產、淨資本、營業收入僅為450億元、116萬元、11億元。中信證券公司是我國最大的證券公司,但其收入仍不及摩根斯坦利的四分之一。造成我國證券公司數量多、規模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金融資本對證券公司的投資自成體系,過於分散。這一狀況降低了證券公司的影響力,嚴重阻礙我國證券公司的國際化發展,也不利於應對擴大投資銀行對外開放新形勢,急需研究改進,建議如下。

首先,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集中中央國有資本在幾大證券公司的投資,組成一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證券公司,並將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其次,建議中國投資公司分步提高對證券公司的股權集中度,逐步培育出2-3家更具競爭力的證券公司。

第三,提倡各省、市國有金融資本聯合投資,通過兼併重組壓縮證券公司數量,以提高單個證券公司的淨資本和各項競爭力。

蔡鄂生回憶重組小故事:國務院四點意見確立交行架構

戴相龙、蔡鄂生、宋依佳、夏斌、巴曙松、连平论道陆家嘴,把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

“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交通銀行創立110週年專場”於6月15日在上海舉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出席並演講。

蔡鄂生回憶了當年重新組建交通銀行的小故事。1986年7月24號,國務院下發重新組建交通銀行文件,全文有四條:第一條,它的性質和專業銀行平行的全國性綜合銀行,還沒叫“商業”兩字。第二,總管理處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當時不叫行長,叫總經理。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第三條,國務院直屬局級的經濟實體,要在基建、人事等等各方面,在有關部門單獨立戶。第四,編制500人,三年免稅。

蔡鄂生還談到,交通銀行重組四條文件,在當年的歷史條件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他還說道,“我在人民銀行體改處,就為了落實第三條,就是交行能夠在各個方面單獨立戶,我是處長,我還不出面,我們的一個處員薛建(音),帶著當時的陳宏平(音)就到國辦、發改委、中行等等去立帳戶,苦口婆心,而且當時還正值上海87年底和1988年初的甲肝流行期。他們來了以後都不敢跟我們握手,怕傳染。”

謝謝主持人,感謝交通銀行的邀請。

剛才舉牌的人應該給我們老行長多幾分鐘,不能老拿著牌來回跑,我壓縮一點兒給後面的人。

中午吃飯,彭董事長說交通銀行的論壇可以放鬆一點,我想了想,不是我們不放鬆,就是你放鬆了又講什麼為好?剛才彭董事長和戴行長都對交行的發展講了一些,我講點小故事吧。

2013年國務院披露了1986年7月24號國務院關於重新組建交通銀行這個全文,這個全文有四條:第一條,它的性質和專業銀行平行的全國性綜合銀行,還沒叫“商業”兩字。第二,總管理處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當時不叫行長,叫總經理。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第三條,國務院直屬局級的經濟實體,要在基建、人事等等各方面,在有關部門單獨立戶。第四,編制500人,三年免稅。

這四條,1986年開始。裡頭有改革,按照當時的歷史條件能做到的程度,只能答應這麼多。當時我在人民銀行體改處,就為了落實第三條,就是交行能夠在各個方面單獨立戶,我是處長,我還不出面,我們的一個處員薛建(音),帶著當時的陳宏平(音)就到國辦、發改委、中行等等去立帳戶,苦口婆心,而且當時還正值上海87年底和1988年初的甲肝流行期。他們來了以後都不敢跟我們握手,怕傳染。

為什麼講這一段,我們改革40週年,老講不忘初心,你看你是怎麼發展過來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都走了哪些路?現在我們發展到今天,特別銀行在全球的地位提升到這麼高。但是結合到我們國內的改革和經濟的發展,到底我們怎麼樣?當今的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很多,我們的商業銀行在國際市場上面臨著壓力,比如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等等這種壓力在加大,特別是美國又加稅,又加息,還有現在的中美貿易等等問題。

未來我們要判斷形勢,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在認識問題上,我覺得要比以前多得多。從2008年以後,國務院老講“兩難”“三難”,原來老說“兩難”、“利弊權衡”,後來叫“兩害相權”。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很系統的問題,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去槓桿,使我們一些風險的東西有點放大,但是去槓桿本身又是使銀行金融服務迴歸實體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但是我們要看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的企業是怎麼過來的?國有企業也沒有資本金,銀行也沒有資本金,我們的市場又是以信貸市場為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是一個過程當中的,所以我們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包括政府的資產負債表錯配比較嚴重。

在高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資產質量又不是很健康。所以,現在要高速度地向高質量、高效益轉變。現在不管是什麼企業,資本金沒有怎麼增加,資產負債表還錯配比較嚴重,以及你的資產質量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我們去槓桿要講究非常高的藝術和水平,不能簡單地說壓著怎樣就怎麼樣,這是我的看法。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在去槓桿過程中,一個是增強企業的資本,資產負債表能夠匹配、健全了,調資產負債表,提高資產質量,降低槓桿率。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和新的動能的產生相結合。供給側結構改革這些問題和新動能的產生,和轉變去產能,“三去一降一補”,這些東西怎麼結合起來?不是隻完成這段任務,那段任務下面再說,那我們的經濟就還得調。

這就是我的看法。所以,我們現在商業銀行面臨的壓力,總書記也講了,現在我們改革四十週年,包括在新時代我們做這些工作是要付出代價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是這個代價怎麼付?是保了我把別人犧牲掉還是怎麼樣?還是使我們整個經濟發展,以及我們的金融怎麼樣更好地服務經濟,更好地推動中國的金融發展。

謝謝大家!

宋依佳:金融機構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主體戴相龍、蔡鄂生、宋依佳、夏斌、巴曙松、連平論道陸家嘴,把脈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宋依佳

“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交通銀行創立110週年專場”於6月15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宋依佳出席並致辭。

宋依佳指出,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徵程中,金融機構無疑是最重要的主體。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金融交易活動、社會財富創造以及對金融市場繁榮的推動,更是金融中心的活力源泉,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她表示,交通銀行有著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希望能夠不忘初心,發揮好總部在滬的優勢,在深入對接上海經濟轉型金融服務需求,深度參與上海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助推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和“一帶一路”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持續探索、不斷突破。

宋依佳:尊敬的戴相龍副理事長、彭純董事長、蔡鄂生院長、姜建清董事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值此交通銀行創立110週年之際,我謹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交通銀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加今天論壇的各位嘉賓和朋友們表示誠摯歡迎!也藉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今年適逢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意義非凡,各方矚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本身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在中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內外各界的積極參與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已成為國際上金融市場門類最為完備的城市之一;金融機構體系更加多元,已成為中外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金融開放步伐不斷邁進,已成為中國大陸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金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已經成為國內金融發展環境最佳的地區之一。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交通銀行作為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交通銀行創立於1908年,是全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商業銀行。上個世紀80年代,交通銀行在滬重新組建後,被賦予了中國金融業改革試驗田的重任,創造了諸多業界“第一”:是第一家打破金融行業業務範圍壟斷,將競爭機制引入金融領域的銀行,第一家可以從事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的綜合性商業銀行等。我還記得,交通銀行重組後的第一任董事長李祥瑞先生,曾作為主要領導成員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並擔任了理事長,為改革開放後上海首個金融要素市場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交通銀行在長期改革發展中形成的“拼搏進取、責任立業、創新超越”的企業精神,與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不謀而合。在此,我代表上海市政府,對交通銀行一直以來為上海經濟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由衷的感謝!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昨天,第十屆陸家嘴論壇隆重開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李強書記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正在掀起澎湃熱潮,上海要乘勢而進,奮發作為,著力打造擴大金融開放的新高地,著力構築金融改革創新的新平臺,著力形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能級,著力構建金融良性發展的新生態,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今天,交通銀行創立110週年專場論壇,探討“新時代、新金融,商業銀行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新徵程”主題,恰逢其時。

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徵程中,金融機構無疑是最重要的主體。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金融交易活動、社會財富創造以及對金融市場繁榮的推動,更是金融中心的活力源泉,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交通銀行有著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希望你們不忘初心,發揮好總部在滬的優勢,在深入對接上海經濟轉型金融服務需求,深度參與上海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助推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和“一帶一路”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持續探索、不斷突破,與其他金融機構一起,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上新水平助力!為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助力!

今天的論壇提供了一個彙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合力的重要平臺。我相信,各位嘉賓、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崇論宏議,必將為交通銀行的未來發展提供新謀劃、新觀點,也必將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新思路、新啟迪。

最後,預祝交通銀行創立110週年專場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